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果糖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补剂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不运动。运动组及运动+补剂组进行持续6周、每周6天、每天30分钟的跑台训练,每周跑速分别是10、20、25、30、35、40 m/min。运动+补剂组每天训练前以1 g/kg.bw剂量灌胃低聚果糖。分别于实验前和训练第2、4、6周周末取材,检测大鼠体重、脾重/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检测和脾脏CD4+、CD8+变化。结果:①运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指数在2、4、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时脾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淋巴细胞活性在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时CD4+显著低于对照组,CD8+在2、4、6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8+在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运动+补剂组大鼠体重在2、4、6周时显著高于运动组,脾重在4、6周显著高于运动组,4周时脾脏指数显著高于运动组,6周时显著低于运动组;脾淋巴细胞活性在4、6周均显著高于运动组;CD4+在2、4周显著高于运动组,CD8+在2、4、6周均显著低于运动组显著CD4+/CD8+在4、6周均显著高于运动组。结论:补充低聚果糖可以改善甚至逆转6周递增负荷训练引起的大鼠体重增长过缓、脾重下降、脾脏淋巴细胞活性降低、CD8+值偏高、CD4+/CD8+降低等现象,表明其对免疫抑制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递增负荷运动期间补充枸杞汁对男性大学生血睾酮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探讨补充枸杞汁预防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效果。方法:28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为对照组(16人)和实验组(12人),进行为期32天、4个阶段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实验期间实验组每人每天睡前饮用100 ml枸杞汁,递增负荷运动结束后又将对照组平均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枸杞汁恢复组(每天睡前饮用100 ml枸杞汁),持续8天。分别在实验前、每阶段最后一次运动次日晨和恢复期间第9天晨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测试睾酮、皮质醇,并计算睾酮/皮质醇比值(T/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睾酮浓度在第3、4阶段均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皮质醇浓度则在第4阶段显著降低(P<0.05),T/C在第3、4阶段末显著增大(P<0.05)。此外,枸杞汁恢复组于恢复期第9天血清睾酮浓度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补充枸杞汁对预防运动性低血睾酮有一定的效果,可加快运动后血睾酮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营养补剂谷氨酰胺和茯苓对运动诱导的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21名青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T)、运动+谷氨酰胺组(TG)和运动+茯苓组(TF),依实验方案分别进行5周递增负荷训练(60%~95%VO2max)和营养补充,动态观测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mRNA变化.结果:(1)运动对照组递增负荷训练5周后外周血CD3+和CD4+无显著性变化;CD8+、CD4+/CD8+比值、IL-4 mRNA和IFN-γ mRNA随运动负荷增加有升高趋势,第4周有显著性;NK细胞数和IL-2 mRNA的变化呈波动性,在第3周及第4周时显著降低,第5周有升高的趋势.(2)运动+谷氨酰胺组外周血CD4+/CD8+比值有随运动负荷递增而升高的趋势;NK细胞数随运动负荷的递增无显著性变化,与运动对照组比较,第3周及第4周时显著增加;CD3+、CD4+、CD8+及各细胞因子mRNA随运动负荷增加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运动+茯苓组各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K细胞对运动应激较为敏感,可先于其他免疫指标因运动负荷累积而受到抑制;补充谷氨酰胺可能对这一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4.
递增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SD雌性大鼠 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运动性闭经模型 ,分别测定了 7周、5周、3周各阶段递增负荷后的体重、血红蛋白、垂质比、心质比、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 :(1)持续递增负荷运动可使大鼠动情周期抑制 ,并且饮食量、体重、血红蛋白、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与运动员相同。因此 ,用大鼠建立运动性闭经 (ASA)的模型是可行的。 (2 )大鼠动情周期抑制时 ,饮食量下降 ,体重下降 ,血红蛋白减少 ,垂质比变小而心质比变大 ,阴道脱落细胞以底、中层细胞为主。提示这些变化与ASA密切相关。 (3)在持续递增负荷运动时 ,动情周期抑制是逐渐发生的 ,且停训后短时间内阴道脱落细胞不能完全右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低氧训练对调节大鼠骨骼肌血管生长和舒张相关基因(eNOS、HO-1、VEGF)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训练后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常氧递增训练Ⅰ、Ⅱ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低氧递增训练Ⅰ、Ⅱ组,共8组;所有训练组进行4周水平跑台训练,常氧训练组(35m/min)和低氧训练组(30m/min)采用恒定负荷,1h/d,5d/w,持续4周;4个递增训练组采用递增负荷,1h/d,5d/w,持续4周。低氧组每天在低氧环境(氧浓度13.6%,模拟海拔约3500米)中生活。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股外肌eNOS、HO-1、VEGF mRNA表达。结果:(1)低氧训练组骨骼肌eNOS mRNA表达较常氧安静、常氧训练和低氧安静组显著下降(P<0.05),常氧递增训练Ⅱ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上升(P<0.01),低氧递增训练Ⅱ组较低氧训练、低氧递增训练Ⅰ组均显著下降(P<0.05)。(2)常氧训练、低氧训练组骨骼肌HO-1 mRNA表达较常氧安静和低氧安静组均显著下降(P<0.05),常氧递增训练I组较常氧训练组显著上升(P<0.05),低氧递增训练Ⅱ组较低氧训练和低氧递增训练Ⅰ组显著性下降。(3)常氧训练、低氧训练组骨骼肌VEGF mRNA表达较常氧安静组显著上升(P<0.01),低氧递增训练Ⅱ组较常氧递增训练Ⅱ、低氧训练、低氧递增训练Ⅰ组均显著降低。结论:(1)低氧环境长期训练抑制股外肌eNOS mRNA表达;一定强度常氧递增训练促进其表达,低氧递增负荷训练则抑制其表达。(2)4周常氧和低氧训练均抑制股外肌HO-1 mRNA表达;低氧和常氧递增负荷对HO-1的影响与对eNOS一致。(3)常氧训练和低氧训练可促进股外肌VEGF mRNA表达,低氧环境下增加训练负荷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6.
运用血清肌酸激酶值监控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承受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7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掌握CK值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在大负荷训练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周一晨测得恢复值,周四、周六晨测得训练中值,若发现运动员的CK值明显上升并大于1000U/L时,则连续跟踪检测,记录运动员训练专项技术指标,同时登记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情况,所用的仪器为德国产Refloron干式全血生化分析仪, 采集32μl指尖血测试.结果:(1)优秀年轻选手在高CK值状态下可能对高训练负荷的承受力及其恢复能力均较强;(2)CK值恢复较慢的选手,专项素质和技术难以巩固和提高;(3)用CK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机能状态可以推测运动员的潜在能力;(4)某些部位突然承受大强度刺激也会引起CK值短暂快速上升;(5)CK值可用于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结论:(1)血清CK值可作为评定优秀举重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和适应以及判断运动员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2)在分析CK值变化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3)要避免CK值的高峰在接近赛前出现,并且赛前一定要使CK值恢复到一定的范围之内;(4)运用CK值建立运动员训练强度负荷的控制模式,应因人而异,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相似文献   

7.
<正>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人体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以往高原训练的相关研究,多关注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是否提高,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辅助说明高原训练是否有效,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递增负荷运动对SD大鼠股骨和腰椎最大载荷的影响。方法:17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C0)和8个训练周期(2W、4W、6W、8W、9W、11W、13W和15W)的对照组(C2W,C4W…C15W)与运动组(T2W,T4W…T15W),每组各10只。运动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实验后,取左股骨和第二腰椎,分别采用三点弯试验和压力试验测定其最大载荷。结果:在15周的实验期内,对照组与运动组股骨最大载荷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运动组第二腰椎最大载荷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SD大鼠在生长过程中股骨及第二腰椎最大载荷变化存在差异,递增负荷运动对SD大鼠骨最大载荷的作用因运动强度及骨质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选择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足球专业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至疲劳 ,测试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 (CAT、GSH -PX、SOD)和抗氧化物质 (VE、GSH)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 (MDA)的含量。同时还测试了Na -K -ATP酶的活性。结果显示 ,一次性运动后SOD和GSH -PX的活性显著下降 ,CAT活性变化不明显 ;VE含量显著下降 ,GSH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红细胞的Na -K -ATP酶活性显著上升。提示一次性急性运动可使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增加 ,从而导致红细胞内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负荷对基础训练期武警士兵心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某部新训士兵100例,分别在训练日晨6:00空腹状态和完成1km、3km、5km耐力跑后10min内取静脉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比较训练前后上述指标血清水平变化。结果:与训练前比较,1km耐力跑训练后,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上述其他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km和5km耐力跑训练后,血AST、CK、hs-CRP水平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但反映心肌是否受损最具特异性的指标cTnI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科学合理安排1km、3km、5km耐力跑程度的训练负荷,不会引起新兵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分成低氧组和对照组,低氧组在赛前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为期4周、每周5天、每天1小时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其余日常训练两组相同。实验期间每周测试运动员的睡眠质量、耐缺氧能力以及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等指标。结果:4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低氧组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水平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组在耐缺氧实验中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组睡眠质量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男子赛艇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的耐缺氧能力,改善睡眠质量,间接促进机体在承受大负荷训练负荷时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充复方1,6-二磷酸果糖(FDP)和谷氨酰胺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与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76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训练组、训练加补充谷氨酰胺组和训练加补充活性糖组。游泳训练6周后,除安静对照组外,其余大鼠进行1次力竭游泳运动,记录力竭时间;检测各组大鼠血浆CK及其同工酶活性变化;取比目鱼肌制备电镜切片,观察骨骼肌细胞Z线变化。结果:训练加补充活性糖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长于训练组和训练加补充谷氨酰胺组(P<0.05),训练加补充谷氨酰胺组大鼠运动后即刻比目鱼肌Z线异常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训练加补充活性糖组(P<0.05),训练组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比目鱼肌Z线异常率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训练加补充活性糖组(P<0.05)。结果提示,补充活性糖有助于提高训练大鼠的运动能力;补充谷氨酰胺对于降低运动导致的骨骼肌细胞损伤是否有积极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在高原部队的推广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高原部队训练方式的改变,探讨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对高原部队训练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采用组)与传统训练法(未采用组)比较,按甲、乙两部整体抽样,将训练伤调查资料列表分析。结果新兵训练伤发生率采用组较未采用组明显较低(P<0.01);2年以上军龄老兵两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强化循环训练法在高原新兵训练中有推广应用价值,对两年以上军龄的老兵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周耐力训练及补充多糖提取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后上清液IL-1β含量、下丘脑室旁核IL-1R表达和血清皮质酮、睾酮含量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耐力训练组、训练+黄芪多糖组、训练+牛膝多糖组4组,每组10只。安静对照组不运动,其他3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训练时间由40 min/d逐渐增加到160 min/d。训练+黄芪多糖组每天给予黄芪多糖提取物灌胃(2 g.kg-1),训练+牛膝多糖组给予牛膝多糖提取物灌胃(1 g.kg-1),安静对照组和耐力训练组给予等量双蒸水。6周后取材测试相关指标。结果:6周训练后,耐力训练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PBMC培养后上清液IL-1β含量、大鼠下丘脑室旁核IL-1R表达、血清皮质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睾酮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训练同时补充牛膝多糖组大鼠血清IL-1β、下丘脑室旁核IL-1R表达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或P<0.01),且与安静对照组水平接近;训练同时补充牛膝多糖或黄芪多糖组PBMC生成IL-1β能力低于耐力训练组、高于安静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同时补充牛膝多糖组血清皮质酮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1)。训练同时补充牛膝多糖或黄芪多糖组大鼠血清睾酮高于耐力训练组(分别高54.3%和54.4%)、低于安静对照组(分别低21.4%和21.2%)。结论:耐力训练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与血清及PBMC中IL-1β升高和下丘脑室旁核IL-1R表达增加并激活HPA轴有关,补充牛膝多糖、黄芪多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对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谷氨酰胺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过度训练组(HT)、谷氨酰胺干预组(HT+Gln)。两HT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跑台运动。HT+Gln组大鼠在运动前按1.5 g/kgBW剂量补充谷氨酰胺。9周后,末次运动训练后第二天晨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安静时小肠粘膜组织结构,并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以及小肠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HT组大鼠小肠绒毛水肿增粗,数目明显减少,绒毛间隙变大,绒毛高度显著缩短,部分粘膜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甚至坏死等病理性变化。且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小肠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2)HT+Gln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与HT组相比,HT+Gln组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小肠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虽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过度训练可使肠道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导致小肠粘膜萎缩和损伤,破坏小肠粘膜屏障,引起小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引起"内毒素易位"。补充Gln可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过度训练大鼠肠道粘膜的损伤,降低小肠粘膜通透性,对保护小肠粘膜的屏障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膝关节损伤游泳运动员18人,均为非手术治疗。在康复训练中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分别于康复前及康复3个月后进行患侧与健侧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和膝关节功能总体评分。结果:康复治疗初期运动员位置觉测试中患膝位置重现平均偏差为(8.03±1.66)°,康复治疗3个月末为(7.65±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侧康复治疗初期为(7.63±1.38)°,康复治疗3个月末为(7.62±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初期,患侧平均偏差大于健侧(P<0.01),康复治疗末期,患侧偏差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末期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不稳定单项评分较康复治疗初期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康复治疗中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够促进膝关节位置觉以及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牛初乳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强化耐力训练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牛初乳对长时间强化耐力训练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5名国家健将级赛艇男运动员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和牛初乳组。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30天内容相同的运动训练,训练期间牛初乳组以15g/d的剂量补充牛初乳。训练期前及训练期后分别测定各组运动员的各项免疫指标。结果: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01);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维持在训练前正常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期后,牛初乳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及A/G比值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与运动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gA和IgG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耐力训练期补充牛初乳能有效防止强化耐力训练期后CD4+/CD8+比值的下降、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降低。提示牛初乳具有良好的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自稳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训练后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进行3周游泳耐力训练后,除安静组外,全部大鼠负重4%进行力竭游泳,比较运动后即刻大鼠脾细胞、胸腺细胞及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C)浓度.结果: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安静组有升高趋势,但较力竭运动组有下降趋势,脾细胞凋亡率与力竭运动组相近,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安静组和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脾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力竭运动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亦显著高于安静组.结论: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脾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还有增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作用.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C水平升高所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和补剂对骨骼肌糖原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因素包括耐力游泳训练、间歇性高强度训练、肌酸和谷氨酰胺,实验期2周,最后进行一次糖原耗竭性运动,测定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GS活性.结果:糖原耗竭运动后1小时,耐力训练大鼠总GS活性和d型GS(潜)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耗竭运动后6小时,耐力训练大鼠i型GS活性显著升高(P< 0.05);运动后24小时,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总GS活性和d型GS(潜)活性均显著增高(P< 0.05).以GS活性比(i型GS活性/总GS活性)进行观察则见:耐力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1小时、24小时的GS活性比显著降低(P< 0.05),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各时相上GS活性比无显著变化.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耗竭运动后恢复期大鼠GS活性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1)耐力训练大鼠在耗竭运动后24小时恢复期中骨骼肌GS活性呈现运动后即刻降低、1小时内迅速升高、6小时后再次降低、24小时后重又增高的波浪式变化;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大鼠运动后骨骼肌GS活性延迟性增高.(2)补充肌酸或谷氨酰胺对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GS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2):1092-1097
目的:探讨补充小麦肽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n=10)、低氧对照组(HC组,n=10)、运动训练组(E组,n=10)、运动训练+小麦肽补充组(EW组,n=10)、低氧+运动训练组(HE组,n=10)和低氧+运动训练+小麦肽组(HEW组,n=10)6组。低氧条件为模拟海拔3000 m,氧浓度为14.2%。运动训练采用90min无负重游泳,每周6天。EW组和HEW组每次训练后按照500 mg/kg体重剂量灌服小麦肽溶液。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F-1含量及骨骼肌总蛋白(Pro)、肌球蛋白(Myo)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HC组大鼠骨骼肌Pro和Myo含量显著降低(P<0.01);同时,HC组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②与C组相比,E组大鼠骨骼肌Pr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My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③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长期模拟高原训练显著降低大鼠骨骼肌Pro和Myo含量(P=0.05),虽可降低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补充小麦肽显著提高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Pro和Myo水平(P<0.01),也显著提高运动训练大鼠血清和骨骼肌IGF-1含量(P<0.05,P<0.01)。⑤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低氧和补充小麦肽对提高大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Pro、IGF-1及血清IGF-1含量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但对提高大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Myo含量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结论:①长期低氧暴露或高原训练抑制IGF-1分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②补充小麦肽有效促进大负荷运动训练或高原训练大鼠IGF-1分泌,对减缓大负荷运动训练或高原训练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含量降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