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阻塞病变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4例BCS下腔静脉的MSCT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下腔静脉膜性狭窄2例、膜性闭塞9例、节段性闭塞3例;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6例;下腔静脉闭塞区钙化4例;下腔静脉远心端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增粗。MSCT显示的下腔静脉狭窄和闭锁病变、有无血栓形成以及下腔静脉的走行均与下腔静脉造影相符合;并能显示下腔静脉阻塞区近心端到右心房入口的距离。结论MSCT能全面显示BCS下腔静脉的病变情况,诊断价值高,能可靠的指导制订下腔静脉阻塞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闭塞,引起患者肝脾肿大,顽固性腹水及门脉高压等症状一组临床症候群[1,2]。本文通过对30例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及其与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BCS患者先后行MRI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支下腔静脉中,MRI及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10支有阻塞,并能判断其阻塞类型(节段性阻塞7例,膜性阻塞3例);36支肝静脉中,MRI清楚显示18例肝静脉阻塞(肝右静脉8支,肝中静脉5支,肝左静脉5支),18支通畅(肝右静脉4支,肝中静脉7支,肝左静脉7支),而血管造影见31支肝静脉未显影(肝右静脉7支,肝中静脉12支,肝左静脉12支),5支显影(肝右静脉5支)。根据检查结果的BCS分型,MRI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4例,单纯肝静脉阻塞2例,并有两者阻塞者6例;而血管造影因肝静脉分支多不能显影,难以作出分型诊断。结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梗阻的定位、定性较血管造影有明显优势,应作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上布加综合征(BCS)的各种表现,并初步评价该项新技术的价值。方法33例BCS患者行3DCEMRA检查。23例为继发性BCS,分别继发于肝细胞癌(21例)、右肾上腺癌(1例)或血栓性静脉炎(1例)。10例为原发性BCS。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IVC)和门静脉的开放性,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支、肝实质病变和门静脉一体静脉间曲张静脉。1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术,2例行肝右静脉穿刺造影术,把3DCEMRA所获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对照。结果3DCEMRA可显示BCS的各种表现。肝静脉表现包括:癌栓形成(19例)、肿瘤压迫(2例)、肝静脉未显示(4例)和局限性狭窄(4例)。IVC表现为严重狭窄或闭塞(10例)、肿瘤直接侵犯(2例)、癌栓形成(3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和隔膜形成(3例)。9例显示肝内侧支形成,其中2例显示“蜘蛛网”征象。所见的肝外侧支包括扩张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13例),以及左肾一膈下一心包膈静脉侧支(2例)形成。2例患者发现门静脉左支闭塞,10例患者发生门静脉.体静脉间静脉曲张。3DCEMRA发现的肝实质病变有:尾叶增大(7例)、不均匀强化(18例)和并发肿瘤(18例)。12例3DCEMRA诊断结果均与造影结果一致。结论3DCEMRA能显示BCS的各种征象,并能帮助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中的价值。方法8例BCS术前接受了常规MRI和3D DCE MRA检查,着重于回顾性分析其3D DCE MRA表现。结果8例3D DCE MR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在肝段5例、膈段1例及膈上段2例,阻塞表现形式包括膜性1例及节段性7例。伴有肝静脉阻塞的5例中肝静脉开口处阻塞3例,肝静脉分支阻塞2例。8例中有5例显示肝内侧枝循环,包括肝包膜下静脉侧枝循环、叶间静脉侧枝循环及肝内未定型侧枝循环。8例均显示肝外侧枝循环,包括深层静脉侧枝循环、中层静脉侧枝循环、浅层静脉侧枝循环及门静脉侧枝循环。8例BCS的其他征象包括肝实质信号异常、肝脏形态改变、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脾大、腹水及胸水。结论3D DCE MRA在诊断BCS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诊断和治疗前后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7.
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刺套针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 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 (和 )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 ,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 ,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85kPa ,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2 1kPa。结论 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规律,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BC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规律,评价其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45例中,肝静脉阻塞(狭窄)26例(57.8%)、下腔静脉阻塞(狭窄)6例(13.3%)和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狭窄)13例(28.9%).布-加综合症肝实质典型的增强方式表现为首先出现在肝门区和尾状叶的、以肝内门静脉小支为中心的斑片状增强,随时间延迟增强范围逐渐扩大(29例).结论:螺旋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9.
MRI和超声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 MRI和超声在 Budd- chiari综合征 ( 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 2例 BCS病人 MRI和超声表现 ,比较这两种方法显示肝静脉 ( HV)、下腔静脉 ( IVC)和肝内、肝外侧支血管的情况。结果 :( 1 ) HV:1 2例 BCS中 ,MRI均显示出HV阻塞 ,其中三支阻塞 3例 ,两支 6例 ,单支 3例。超声显示 1 0例阻塞 ,其中三支、两支和单支阻塞分别为 3例、4例和 3例。 ( 2 )IVC:MRI显示 9例肝段 IVC狭窄和阻塞 ,其中先天性膜或分隔形成 2例 ,先天性狭窄或畸形 2例 ,血栓形成 1例 ,瘤栓形成 2例 ,外压性狭窄 2例。超声 IVC检查结果与 MR相同。 ( 3)侧支血管 :MR显示 1 1例病人有肝内侧支血管 ,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8例。超声显示 9例肝内侧支血管存在 ,而肝外的侧支血管仅见 2例。结论 :MR较超声能更清楚地显示 HV和 IVC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判定栓子性质、显示肝内外侧支血管和显示邻近器官病变上均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0.
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对肝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HVBCS)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HVBCS患者均行3.0T磁共振平扫及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 MRA)检查,观察肝静脉(HV)改变、侧枝循环的建立及肝实质改变情况。全部患者均行HV造影证实,分析磁共振结果。结果:HV:共显示126支,其中HV广泛阻塞21支;开口阻塞93支;以上HV阻塞病例中有血栓形成6支;正常HV12支。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磁共振显示HV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副肝静脉(AHV):显示38支,其中17支开口狭窄。侧枝循环:肝内侧枝循环形成53例,4例无肝内侧枝循环;全部病例均有肝实质改变。结论:3.0T磁共振能准确显示HV病变,肝内侧枝循环,肝实质改变,在诊断HVBCS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既是内外科临床治疗的“难治之症”,也是介入放射学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作者采用肝静脉开通术(PTA及EMS置入术等)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对10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作者认为:肝静脉开通术是治疗肝静脉口部狭窄或闭塞型BCS的较为合理而且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尽管它较下腔静脉开通术的难度和风险更大些,但临床效果显著持久,因而,应将其作为此类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不适于此项治疗者,即肝静脉广泛阻塞型BCS则可将TIPSS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国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阻塞和下腔静脉阻塞病变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3种血管成像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MRA检查,经DSA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231例,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清晰显影的主肝静脉、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走行与阻塞部位分布特点.结果 231例中肝静脉分支都正常的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5例,占2.2%;下腔静脉正常的单纯性肝静脉阻塞33例,占14.3%;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同时阻塞的193例,占83.5%.结论 中国河南地区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肝静脉阻塞的复合型病变最多见,而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最少见.  相似文献   

13.
Budd-Chiari综合征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DSA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MRI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FSPGR T1和FRFSE T2序列扫描.其中12例行FSPGR T1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静脉型6例,下腔静脉型8例,混合型10例,其中合并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6例.急性6例,亚急性6例,慢性1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20例,肝实质信号不均匀12例,肝内侧支血管17例,副肝静脉2例,肝外侧枝血管16例,脾大腹水16例,合并肝癌和脾梗死各1例.结论:MR能直接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狭窄,明确诊断并分型.并能根据不同时期信号特点和侧支血管分布的影像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判断疾病的病程和预后.MR是一个独立的非侵袭性的多方面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布-加氏综合征的腔静脉造影与B超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42例病人均于血管造影前行下腔静脉或肝部的B超扫描。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单向 ( 14例 )或双向 ( 2 8例 )下腔静脉插管法 ,并快速摄片观察。结果 B超发现下腔静脉节段性或膜性阻塞 18例 ,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 2 4例。其中伴有单纯性肝右静脉狭窄或 (和 )阻塞 2 0例 ,肝左静脉狭窄 8例 ,肝中静脉狭窄 12例。肝左—中、中—右肝静脉之间形成交通支血管各 8例 ,左—中—右之间形成网状交通血管 8例。 5例下腔静脉轻度狭窄 ,血流通畅。下腔静脉造影示 12例下腔静脉近端狭窄 ,30例呈节段性或膜性完全阻塞。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显影各 8例 ,余 2 6例肝静脉均未显影。有 2 6例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且可见有侧枝循环血管呈瘤样扩张。结论 B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检查是筛选病人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造影是布—加氏综合征的确诊手段 ,对完全性节段或膜性阻塞者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欲行介入治疗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HVBCS)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误治分析.方法 13例误治的HVBCS患者,5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8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分析1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经DSA造影进一步证实后予肝静脉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无明显下腔静脉阻塞症状.CT或(和)MRI示肝尾状叶明显增大,DSA示下腔静脉呈外压性狭窄.13例均成功实施肝静脉成形术;其中4例行单纯PTA,9例行PTA 支架,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HVBCS的下腔静脉狭窄不是其本身病变,而是肝尾状叶代偿性增大压迫所致.肝静脉成形术是一种正确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9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表现,并与超声和静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肝脏增大18例(95%),肝尾叶增大14例(74%),肝脏信号不均匀14例(74%),7例(37%)显示下腔静脉阻塞,4例(21%)下腔静脉内见有血栓,肝静脉狭窄或阻塞19例(100%),17例(89%)显示有肝内侧支血管,17例(89%)显示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排MSCT对30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 (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MS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示动脉期10例有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8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8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1例门静脉主干变细.胆管周围静脉丛(100%)、胆囊静脉(60%)及胃左静脉(23.3%)呈点状、簇状扩张.MPR、MIP、VR可直观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纡曲扩张的侧枝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Budd-Chiari syndrome, a well known entity, is often difficult to diagnose, mostly due to the nonspecificity of its symptomatology. Radiocolloid liver scans were evaluated in eight cases of this disease, proven by surgical biopsy. Five cases showed the "classic" scintigraphic pattern of caudate lobe hypertrophy (62.5%), and other abnormalities observed included segmental hepatic insufficiency, diffuse hepatic insufficiency, and relative hypertrophy of both the caudate lobe and a portion of the parenchyma of segment VI (one case each).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hepatic venous drainage performed on livers at autopsy revealed four groups of accessory hepatic veins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hepatic veins. The occlusion of various parts of this drainage appears to relate to the various scintigraphic patterns that were encountered in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ed three additional patterns previously reported in association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normal scan, diffuse hepatomegaly, and multiple filling defects). If all these variations are appreciated, liver scanning can be a valuable screening tool for Budd-Chiari syndrome and may also serve as a noninvasive means of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