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瞳神络病学说是指将中医络病理论应用于瞳神疾病(眼底病变)的辨证治疗体系,是目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通过调和脏腑、疏通气血、补虚泻实以达到目的稳态。该学说始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伤寒论》,法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并发展于后世。瞳神疾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久、瘀、顽、杂、固。根据其发病的特点,审因辨证、明辨病机,确立了通络明目法为其治疗总则。根据目络、气血损伤的程度及病程长短等因素创立了治络八法,即辛香畅络、活血通络、凉血清络、涤痰通络、搜剔通络、温阳通络、益气固络、荣养补络,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瞳神络病学说丰富了中医络病的理论内涵,为疑难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玉庸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病因以肺、脾、肾亏虚为本,脾虚不摄为发病关键;热、瘀为标,肾络瘀阻为基本病机。治疗扶正治本,重在补益肺、脾、肾;祛邪治标,凉血活血以止血,同时针对肾络瘀阻病机重视虫类通络药使用,在肾性血尿治疗过程中,亦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杨骏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髓海空虚为本,脑络瘀阻为标,治宜化瘀通络、填髓益智。灸法可以温经通络,兼具补益之效,压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可达化瘀血、通脑络、填髓海、醒神智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临床常以解毒通络保肾及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辨证施治并佐以辛味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络病”的理解分析,以及中医对胃癌的认识,认为胃癌之病当属络病范畴。二者皆因正虚、气滞、痰瘀而致脉络瘀阻不通,蕴久化毒损络而为病。因此,基于络病理论对胃癌进行论治,应以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具有消渴病脉损、络损的特点,其所涉及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可归属于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病变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机,需要运用中医络病学说理论,紧扣络脉瘀阻的病机,积极运用化瘀通络的药物对糖尿病进行干预治疗;提出根据络脉瘀阻程度的不同,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3阶段,分阶段使用程度不同的化瘀通络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赵玉庸教授是首届河北十二大名中医,从事肾脏病研究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风、湿、热、瘀、毒互结为要。从肾脏病理形态学角度论证“肾络瘀阻”的客观性,提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关键为“肾络瘀阻”;从“微观辨证”立论,认为膜攻击复合物致足细胞损伤而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膜攻击复合物与中医“邪气凝聚”相通,确立“扶助正气,祛邪通络”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高凝、易栓状态及大量蛋白尿方面,遣方用药,独辟蹊径,并擅用“取类比象”之法。现将赵玉庸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进行浅析,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肾性血尿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文章试从肾络瘀阻的形成及病理变化,探讨其与肾性血尿的关系。提出从肾络瘀阻辨治肾性血尿,尤其是顽固性血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结节病是一种影响全身脏器的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何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该病以脾肺肾虚为本,痰瘀阻络、结而为癥为其发展的病理关键,治宜辨肺脾肾之虚以固其本,活血通络,软坚散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络病之间具有相一致性,可归属于“肾络病”,病位在肾络,核心病机为“肾虚络瘀”,并提出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大法,“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理气开郁、清热化痰、解毒泄浊,搜风剔邪,温通之法”,辨证论治,展开治疗。从“络病”论治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符合临床实践,其治疗方案能有效协助MN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郭静  鲁玉辉 《西部医学》2020,51(2):51-5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是法定职业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无特效疗法。本文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HAV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HAVD是劳伤损害脉络、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所致,寒邪入侵是加重HAVD主要因素。治疗当以通络为宜,治法以辛温通络和活血通络为主。根据络病学说结合西医治疗HAVD的经验制定出的中西医结合HAVD综合性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30-133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功能障碍超过3 个月,可有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诸多表现,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范畴,最终往往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而从中医肾络理论出发,肾络网络分布于肾脏,是肾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重要通道,由于六淫外邪、瘀血、痰饮、浊毒等致病因素侵袭肾络,久病入络,致使络道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尿浊、尿血、水肿、癃闭等诸多病变。“肾络瘀阻”是肾络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久之肾络渐损,即可进一步进展为“溺毒”“关格”等肾功能衰竭的病理阶段。基于肾络理论,运用中医药疗法对慢性肾脏病辨证施治,可有效减轻肾络病症,改善肾功能,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刘建秋教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为中医肺痿之证。肺纤维化由外邪诱发,痰瘀壅阻肺络,日久因实致虚,致肺叶痿缩,肺痿气虚,痰瘀互结。主张在临床辨证中,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予与解表通络、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治法,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络除痹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多种古籍及现代文献,对络病理论进行概述。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进行理论探索,并以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作为佐证。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提出相应的治法,并探讨该治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基于络病理论,肾络痹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通络除痹法为其关键治法。根据虚实不同,通络除痹法分为消通法和补通法两种,消通法主要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可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适宜于肾络虚痹证,可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结论]通络除痹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治法,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和演变规律,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阐明瘀毒伤络。脉络瘀阻是过敏性紫殿性肾炎的主要病机,提出活血通络,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整理医案及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总结张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肾虚络损”为基本病机,遵循以治疗糖尿病本病为经,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为纬的“经纬论治”法,以补肾和络为基本治则,补肾善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和络则灵活运用养阴清热宁络、益气养阴行络、健脾化湿通络、豁痰化瘀畅络、清热利湿通络、温经散寒护络等方法。临证中尤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以活血通络,同时重调脾胃,不避甘温,内外合治,双管齐下。所举验案辨证为脾肾亏虚、络脉瘀阻证,张教授治以补肾活血通络,兼以健脾祛湿,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张老把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虚络损的基本病机,采用“经纬论治”法,治疗重在补肾和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国栋 《中医学报》2021,36(3):522-525
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气络失和后,络气不充或络气郁滞,导致津血运行不畅,化为痰瘀;痰瘀搏结成毒,毒、瘀、痰、滞相互为患,胶结于肾之络脉中,损伤络脉,耗伤络之气血津液,导致络虚不荣。络虚愈重,痰瘀毒滞愈重,如此反复,循环无端。糖尿病肾病以气络失和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郁而化毒为转折,毒损血络为要。临证中应抓住糖尿病肾病病机关键,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解毒防变,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20.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老年病,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胡国恒教授诊治此病经验丰富,在“络病理论”“以络治痹”“脏虚络痹”的认识基础上,认为络痹应以“阴络”为要,络痹发病之本为肾精气虚,肾络不通,病机关键为心气血虚,心络不通,病理基础为心肾络痹,痰瘀为患。治疗上,重视通心益肾,调治气血,在宣痹通络,化痰祛瘀的原则上倡导刚柔并济,徐徐图之。临床疗效颇佳,验证了从“心肾”以络治痹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故本文结合临床医案,对胡教授治疗痹证临证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