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MV感染是胰腺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对于胰腺移植后CM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全面,较多的报道集中在胰肾联合移植,鲜有肾移植后胰腺移植和单独胰腺移植的文献。鉴于此,美国和中国学者共同就3种类型胰腺移植后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危险因素、CMV感染情况和转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临床胰腺移植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胰腺移植的进展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430030)明长生综述夏穗生审校胰腺移植首次于1966年应用于临床,自80年代中期以来,胰腺移植进入了一个新的飞跃时期.尤其在美国,胰腺移植已跨入心、肝、肾等同种器官移植的同等行列.截至1991年底,全...  相似文献   

3.
临床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临床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胰腺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丢失率相对较高, 这部分受者可再次进入胰腺移植等待名单, 行胰腺再移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胰腺移植科对2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切除患者成功实施了胰腺再移植, 使受者成功脱离胰岛素, 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移植肾功能也较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胰肾联合移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移植发展较为曲折。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探讨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直到1966年明尼苏达大学的Kelly教授才首次施行了节段胰腺移植,步入临床应用阶段。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及全美器官分配网络(UNOS)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实施了近20000例胰腺移植手术,其中83%为胰肾联合移植,人及移植物生存率由最初的70%/50%上升到95%/84%,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探讨山莨菪碱对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只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只做大鼠胰腺移植模型;实验组给受体大鼠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其余同对照组。各组不同时段采血,检测血淀粉酶、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2h对照组血淀粉酶、TXB2、6-K均升高,4hTXB2/6-K比值上调,移植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实验组血淀粉酶、TXB2较对照组降低(P〈0.05),TXB2/6-K比值趋于正常,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山莨菪碱对大鼠胰腺移植组织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B2生成、缓解TXB2/6-K比值失调、改善微循环,减轻移植胰腺I/R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方法 2007年3月我院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成功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将肾脏移植于左侧髂窝,胰腺移植于右侧髂窝,胰腺移植采用肠道-体循环回流术式。结果术后第1d C-肽升至正常水平,第4d血肌酐恢复正常,第11 d血尿素氮恢复正常,血糖逐渐趋于稳定,第16d完全停用胰岛素,术后3周OGTT结果显示移植胰腺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移植胰腺、肾脏功能正常,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规范移植胰腺病理学的临床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病理学专家从移植胰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基本操作规范、移植胰腺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移植胰腺外分泌的不同处理术式所致的病理学变化、移植胰腺血栓栓塞、移植胰腺的胰腺炎、胰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移植胰腺胰岛炎与糖尿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对移植胰腺的影响、移植胰腺的细胞学诊断方法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的差异。方法 在大鼠同种异体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肾脏移植和肺肾联合移植基础上,对胰腺、肾脏在单独和联合移植中的排斥瓜反应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 (1)胰腺在联合肾脏移植中受到肾脏保护,与单独上比,功能与形态不者到显著改观;(2)肾脏在联合胰腺移植时未受到胰腺保护,与单独移植比较,各项指标未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胰腺与肾脏联合移植的结局优于单独胰腺移植,而肾脏  相似文献   

10.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患者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影响胰腺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靶细胞的凋亡是导致靶细胞损害并进而引起移植物丧失功能的机理之一。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鼠胰腺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初步探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异基因大鼠间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分两组,Ⅰ组为同基因移植组,Ⅱ组为异基因移植组,术后第3,5,7,10d取移植胰腺及十二指肠行病理检查。结果 Ⅰ组移植胰腺及十二指肠后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Ⅱ组移植胰腺术后第3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第5d出现中度排斥反应,第7d发生重度排斥反应,第10d胰腺几乎完全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胰腺急排斥反应首先损伤腺泡,以后累及胰腺导管,最后累及胰岛和血管,胰腺和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大多同时存在,间质性排斥反应评分相同者占45%,评分不同者均以胰腺评分较高。结论 胰腺急性排斥反应首先累及外分泌组织,最后累及内分泌组织,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有助于确定有无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35只雄性SD大鼠为受体,制成糖尿病模型,以同龄Wistar雄性大鼠为供体,行全胰腺移植。供体抗原分别经门静脉或周围静脉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移植前预处理或移植时处理,移植物静脉分别从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回流,结果表明供体抗原经门静脉预处理及移植物从门静脉回流对胰腺移植物功能存活的延长具有协同效应,移植时处理延长胰腺移植物效果不如移植前预处理,但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链脲霉素诱导的裸鼠糖尿病为模型,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猪胚胎胰腺组织块和原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结果表明,猪胚胎胰腺组织块和原胰岛移植均能在异体内衍化发育成熟并能逆转实验性裸鼠糖尿病的功能,但前者需较大剂量,而且见效慢。本研究提示,在移植前,纯化猪胚胎胰腺原胰岛,对提高临床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胰腺和肝脏在联合移植时互惠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ao H  Zhu Y  Ji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49-752,I111
作者对观察肝脏对胰腺的免疫保护作用和胰腺对肝脏的营养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肝脏移植及肝胰联合移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胰腺联合肝脏移植时,胰腺平均功能存活期较单独移植时显著延长,间质排斥反应减轻,分级分布与单独移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脏有联合移植时,术后再生能力以及形态的完整性估于单独移植。  相似文献   

16.
供体抗原注入胸腺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功能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大鼠胰腺移植模型上将供体Wistar大鼠的脾细胞于移植前或移植时注入受体SD大鼠胸腺内,辅以短期免疫抑制剂,结果显示能明显延长胰腺移植物功能存活。崦单纯短期免疫抑制剂或单纯供体脾细胞注入胸腺均未能延长胰腺功能存活。提示供体脾细胞注入胸腺预处理延长胰腺功能存活效果优于移植时处理,但移植时处理可能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资料,从1987年10月1日至1994年8月31日,总计有4360例胰腺移植报告,其中85.9%为胰肾联合移植(SPK),6.8%为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5.5%为单纯胰腺移植(PfA)。1996年全球移植中心名录报道,到1995年底全世界已开展8382例胰腺移植。现将其近况综述如下。1移植方式及其评价SPK是应用最广且效果最好的移植方式,适用于IDDM并发终末期肾病者。Bruce等[1]报道100例SPK患者及其胰、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肥%、81%和92%;5年存活率分别为81%、61%和71%。行SPK的胰腺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PTA(4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移植胰腺的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例移植胰腺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1)功能正常的移植胰腺在术后形态正常,体积偏大,主胰管内径正常,实质回声较正常胰腺略高,动脉PSV13~64cm/s,R10.44~0.68,P10.67~2.33。(2)2例出现急性排异和1例出现移植胰腺炎的移植胰腺周边出现低或无回声区,实质回声明显减低,分布不均。1例急性重度排异的RI值超过0.9,而另1例急性轻度排异RI值小于0.7。1例移植胰腺炎RI值超过0.9,PI值超过4.0。结论CDF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技术对胰腺移植术后的监测和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移植胰腺的腺泡细胞凋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和Wistar大鼠进行全胰十二指移植。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和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两组。于术后第3d、5d和7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胰腺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和计数凋亡指数(AI)。结果: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腺泡细胞,同基因移植组胰腺有散在的腺泡细胞凋亡,AI在术后无明显变化。异基因移植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术后第3d、5d和7d逐渐升高,A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胰腺移植的短期效果显著提高,移植胰腺的1年存活率在80%左右。随着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排斥反应将成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4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与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IPTR)的统计,术后1年导致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