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集的3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分类情况、因果关系评价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例ADR报告中,51~6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65.58%);药品类别以抗菌药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78%);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占23.91%;医师报告的数量最多,占97.71%。结论: 我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8例不良反应报告,对ADR病例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累及器官,以及ADR转归、预后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ADR报告中以女性及老年患者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较多,所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发生例次较高,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及附件损害为主,严重病例1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应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特别是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有效ADR报告322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转归、上报人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例ADR中,男174例,女148例,男女比例1.18∶1;静脉滴注为ADR发生的主要途径(90.96%),其次为口服给药(4.66%);上报人群以医生为主,共191例(59.32%),其次护士122例(37.89%);以药物种类计抗感染药物致ADR最多,共132例(36.16%),其次是抗病毒药34例(9.3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170例(40.48%)。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临床药物警戒与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严重ADR报告51例,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ADR占全部ADR的7.31%。男性患者34例(66.7%),女性17例(33.33%);40岁以上中老年发生ADR比例占92.16%。发生严重ADR药物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 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危及生命的ADR25例(49.01%),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12例(23.53%)。大部分患者最终好转或痊愈。51例严重ADR中未发现不合理用药和用药错误情况。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症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及评价情况,规避临床用药风险. 方法详细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8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网络呈报有效的ADR报告表121份,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21份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循环系统用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中90例(74.4%)由静脉给药所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19例,涉及16种药品. 结论 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及其分析评价,开展重点监测品种的追踪和信息通报,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的497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ADR报告分级、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7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0.10%(249/497),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15.09%(75/497);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占50.84%(302/594);497例ADR中,新的ADR 27例,严重的ADR 15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严重ADR的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居多。结论:应加大ADR的监测力度,提高ADR报告质量,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荆门地区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进一步做好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荆门地区2013年各报告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 926份,统计分析报告单位、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项目。结果:1 926例ADR报告中,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8.7%;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占83.6%;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2.7%,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ADR最多;引起的皮肤及附件的ADR最多,占37.2%;市中心评价结果为很可能的ADR最多,占54.3%。结论:各报告单位要重视ADR监测工作,增强ADR上报的主动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崔艳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9):847-849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0年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108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发的最多(79例次),占68.1%;静脉滴注给药易引起ADR(100例次),占86.2%;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56例次),占51.9%。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在静脉给药及应用抗菌药物时更需严密监测;有ADR早期征兆时宜及时处理,以减少严重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充分发挥药品安全性监测的预警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集的553例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剂型、类别、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规范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其不良反应机制与药物因素及药理作用有关。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并对所筛选的风险信号涉及药品氯氮平片、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奥沙利铂等品种给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Glargine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胰岛素glargine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类似物,吸收缓慢,作用持久。一位34岁、已患1型糖尿病6年的妇女之前接受了每日2次的预混双相低精蛋白胰岛素(优泌林M3)的治疗。怀孕期间,她的用药方案换成了基础方案,将Actrapid与Insulatard联用,但随后又恢复了其1天2次的注射(但这次合用了诺和灵30)。她说,自己对这些治疗没有任何副反应。该患者没有其他的严重疾病和糖尿病并发症。在一段时间的亚标准血糖控制后,改变其基础用药方案,采用Actrapid和胰岛素glargine合用。24小时内,病人出现了恶心。排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18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自发呈报的186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186例临床ADR报告中男性61例,女性125例,性别间发生率差异显著;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高;A类(剂量相关性)ADR病例63例,B类(剂量非相关性)123例,B类显著大于A类;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2.5%)最多;ADR以轻中度为主,所有患者转归较好.结论:应将ADR监测放在与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006年上报到省和国家ADR监测中心的531份ADR报告表进行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发生ADR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发生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3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对本市某医院呈报的2006年度38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剂型及给药途径、用药品种密切相关。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引起ADR的品种以抗茼药为主,其次为中药制剂,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多由静脉滴注引起。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