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及其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行IVF-ET的不孕患者92例。其中49例PCOS患者为PCOS组;43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卵泡液GH、IGF-1水平及IVF-ET结局;分析卵泡液GH、IGF-1不同水平PCOS患者IVF-ET结局及妊娠与未妊娠患者卵泡液GH、IGF-1水平。结果 PCOS组卵泡液GH、IGF-1水平、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OHSS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GH水平PCOS患者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高于低GH水平者,高IGF-1水平PCOS患者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高于低IGF-1水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妊娠患者卵泡液GH、IGF-1水平均高于未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卵泡液GH、IGF-1水平表达监测对IVF-ET结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肝化瘀中药对提高IVF-ET超排卵周期所获卵和胚胎质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例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实验组,n=35)和单纯性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n=35),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成熟卵泡液中颗粒细胞GDF-9的表达;并比较组间HCG日血清LH、E2、P水平和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结果实验组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62.54%)显著高于对照组(45.21%)(P0.05)。结论疏肝化瘀中药可以提高颗粒细胞中GDF-9水平,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提高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GF-Ⅰ、IGFBP-1及IGF-Ⅰ/IGFBP-1比值与ART中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及妊娠率的相关性,期望找到ART妊娠结局预测的良好指标。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12月、年龄小于38岁、第一周期ART患者148例(其中IVF100例,ICSI48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HCG日外周血及取卵日卵泡液中IGF-Ⅰ、IGFBP-1含量;按助孕方式分为二组,并计算妊娠率;按取卵数分为三组:低反应组(0-3枚卵子),正常反应组(5-15枚卵子),高反应组(≥15枚卵子);按妊娠与否分为二组,并计算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结合IGF-Ⅰ、IGFBP-1及IGF-Ⅰ/IGFBP-1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F和ICSI组无差异;不同反应组间IGF-Ⅰ水平无差异,血清及卵泡液IGFBP-1水平有明显差异,随获卵数目的增加,IGFBP-1水平有升高趋势,且卵泡液IGF-Ⅰ/IGFBP-1比值差异显著(P〈0.01),低反应组高于高反应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卵泡液IGF-Ⅰ/IGFBP-1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与优胚率呈正相关。结论卵巢源性IGFBP-1可能通过表达量的改变调节IGF-1的活性,从而间接参与卵子发育的调控;IGFBP-1水平结合IGF-Ⅰ/IGFBP-1比值可以部分反应卵子质量,从而可能成为预测ART妊娠结局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抑制素B(Inhibin B)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关系及规律。评价其在IVF-ET过程中对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结局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输卵管和男性因素不孕症患者进行IVF-ET,检测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含量;分析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含量与获卵数、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值与获卵数(r=0.455,P〈0.05)、E2(r=0.529,P〈0.05)、胚胎质量(r=0.405,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r=-0.445,P〈0.05)呈负相关;在妊娠组卵泡液中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液中Inhibin B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FGR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分别采集确诊FGR组、正常对照组和巨大儿组胎儿脐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含量。结果 1.FGR组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下降,巨大儿组脐血清IGF-Ⅰ水平升高;2.新生儿脐血清IGF-Ⅰ、IGF-Ⅱ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脐血清IGF-Ⅰ水平与胎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脐血清IGFBP-3水平与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3.脐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关系,IGF-Ⅱ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正相关关系。结沦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和胎盘生长发育情况的参考指标,IGF-Ⅰ水平是其中最灵敏的指标;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原因之一;监测产妇产前体重可以间接反映胎儿血IGFs及IG-FBP-3水平,进而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和卵泡液中抗核抗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ANA,血清及卵泡液中均检出ANA 82例为阳性组;血清及卵泡液检测ANA均为阴性126例为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促排卵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两组人群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窦卵泡数、AMH、Gn用量、HCG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的HCG日E2、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高于阳性组;阴性组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及卵泡液中的抗核抗体可能影响获卵数及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7.
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及闭锁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受到内分泌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具有增加糖原和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凋亡的作用,在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IGF-Ⅰ水平异常可能会对卵泡的发育与闭锁产生一定的影响,卵泡生长调节异常能引起相应生殖内分泌疾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探索IGF-Ⅰ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对卵巢生理和病理的了解,更能为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ERC)对早期胚胎发育、妊娠情况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性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共238周期,其中MII期卵母细胞存在SERC周期28周期(研究组),不存在SERC周期共210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HCG日E2、FSH、P、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Gn总量、Gn天数、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的差异。同时比较研究组中SERC+与SERC-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在年龄、病程、平均治疗周期数、内分泌基础水平、Gn首剂量、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Gn总量及天数、HCG日E2水平、流产率等明显升高(P0.05),优质胚胎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中SERC+卵母细胞的优质胚胎率明显低于SERC-卵母细胞(P0.05)。结论 ICSI周期卵母细胞SERC不利于体外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而SERC现象可能与Gn长时间、大剂量刺激及HCG日高水平E2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卵泡液中Leptin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及性激素(sex hormone)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及其规律,评价其在IVF-ET过程中对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IVF-ET,均为输卵管和男性因素的不孕。促排卵方案均采用短方案,用药剂量个体化,取卵同时留取卵泡液,检测卵泡液leptin、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分析卵泡液中leptin的含量以及其与体重指数(BM I)获卵数、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卵泡液中leptin的含量与T、BM I呈正相关(P<0.05);与E2负相关;在妊娠组明显低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液中leptin与胚胎质量、妊娠的成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HCG日单个卵泡雌激素水平对于IVF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中心行IVF/ICSI的不孕患者,所有病人均第一次接受IVF,共161个周期,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E2/卵泡<100,100-200,>200组,计算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Gn的用量,促排卵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等,并用分析HCG日血清E2,E2/卵泡(卵泡指HCG日≥14mm的卵泡)与受精率,卵裂率,HCG日LH的相关性。结果 E2/卵泡100-200组与>200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与可用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E2/卵泡100-200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E2/卵泡>200组,两者比较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06)。E2/卵泡与受精率无相关性,与可用胚率呈负相关,与HCG日LH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CG日单个卵泡雌激素水平对IVF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决定HCG注射时间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IGFs及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在FGR发病中的作用,以期寻找到可用于FGR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有效辅助指标。方法分别采集确诊FGR组、正常对照组孕妇羊水、肘静脉血和胎儿脐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含量。结果 1.FGR组IGF-Ⅰ、IGF-Ⅱ水平在脐血清、母血及羊水标本中均明显下降;2.IGFBP-3含量在脐血和羊水中明显上升,但在母血中无显著差异;3.新生儿脐血清IGF-Ⅰ、IGF-Ⅱ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脐血清IGFBP-3水平与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4.脐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关系,IGF-Ⅱ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和胎盘生长发育情况的参考指标,IGF-Ⅰ水平是其中最灵敏的指标;IGF-Ⅰ、IGF-ⅡI、GFBP-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其受体,肝损伤时IGF-Ⅰ水平会明显升高[1]。IGF-Ⅰ水平与各型肝炎关系密切[2]。本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进行联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对出生时体重正常新生儿与宫内生长迟缓的低体重新生儿脐血的IGF-Ⅰ及IGFBP-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内发育迟缓组新生儿脐血的IGF-Ⅰ及IGFBP-3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IGF-Ⅰ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患者卵巢血流灌注与临床妊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卵泡发育及卵巢血流灌注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8例药物治疗中的不孕症患者106个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及卵巢血流灌注情况进行监测。结果106个排卵周期中29个周期妊娠,妊娠率27.36%,从卵泡发育到排卵期卵巢血流越来越丰富,RI及S/D值越来越低,血中E2水平逐渐升高,到排卵前舒张期血流呈高振幅低阻抗,此时卵泡直径最大,血E2水平上升达峰值,结果显示妊娠组的血流灌注及E2水平明显优于非妊娠组。结论不孕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卵泡发育与卵巢血流灌注及一定的E2水平对妊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VF—ET中GnRH antagonis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4月至6月42例临床诊断为PCOS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人(GnRH antagonist多荆方案)和对照组24人(GnRH agonist长方案),在超促排卵周期的取卵日留取卵泡液,采用EusA方法检测血清和卵泡液内VEGF的水平,同时比较两组间的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卵裂数、受精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两组hCG日血清E2、LH水平及HCG日相对采卵日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着床率和妊娠率经Х^2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卵泡液VEGF水平,两组Gn的用量及用药天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率,卵裂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GnRH antagonist治疗PCOS不会改变卵泡液的VGEF水平,不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及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而妊娠率和着床率均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可能是影响着床率和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治疗组OHSS的发生率是下降的。GnRH antagonist用药是安全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ktin2蛋白与受精率、胚胎质量和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5月的108个入选周期,根据受精率将108个周期分3组:组1(受精率30%)22例;组2(30%≤受精率≤60%)27例;组3(受精率60%)59例;根据优质胚胎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组:D1组(优质胚胎率30%)66例;D2组(优质胚胎率30%)42例;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组:临床妊娠组40例和非妊娠组56例。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精子Tektin2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受精率组Tektin2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0.72±0.08)vs(1.05±0.11)vs(1.21±0.88)],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Tekt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1.23±0.12)vs(0.9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妊娠组比较,非临床妊娠组Tekt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1.36±0.25)vs(1.1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Tektin2表达水平与受精率、胚胎质量呈正相关,与妊娠与否相关性不明显,表明Tektin2在受精,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ICSI周期中,不同的培养成分对人MⅠ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ICSI周期中316枚MⅠ期未成熟卵母细胞分成四组:A组(HTF培养液),B组(A组+卵泡液),C组(A组+颗粒细胞),D组(A组+卵泡液+颗粒细胞)。分别记录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可用胚胎率,并进行组间对比,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C组中24h成熟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均高于其它各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中24h成熟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均高于A组中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中24h成熟率、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与C组中各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基中添加卵泡液及颗粒细胞对MⅠ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发育潜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妊娠必需的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单肽,由70个氨基酸组成,含有B、C、A、D4个功能区,和IGF-Ⅰ受体相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主要由人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后来人们又发现子宫内膜、胚胎、胎盘也可产生IGF-Ⅰ.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发现,IGF-Ⅰ与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FGR)、妊娠期糖尿病(GDM)等一些产科疾病有关.IGF-Ⅰ浓度的变化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MII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探讨卵子质量对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获得率的影响.方法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子在光镜下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评价卵子质量并按形态表现分为五级.且分别比较各级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结果Ⅰ级卵子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子比较,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Ⅰ级卵子有最高的受精率(91.14%)、卵裂率(96.35%)和优质胚胎率(83.91%).形态异常的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取卵数≤15个及hCG注射日每个卵泡的血清E2浓度在732~1098pmol/L组中,可获得高比例的Ⅰ级卵子.结论根据MII期卵子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三方面综合因素进行的卵子分级是可预测ICSI后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女性抗精子抗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施行IVF-ET的妇女的血清和卵泡液中抗精子抗体(AsAb)。A组:血清AsAb阳性13例;B组:血清及卵泡液AsAb均阳性29例;C组:AsAb阴性158例。分析3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关系。结果:A、B组受精率、卵裂率明显低于C组(P〈0.01)。移植日,A、B组Ⅰ-Ⅱ级胚胎率较C组低,Ⅳ级胚胎及2原核受精细胞增加(P〈0.05)。各组妊娠率及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sAb对IVF和早期胚胎发育有损害,体外培养不能完全清除AsAb对IVF-ET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