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自1980年Furchgott等[1]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依赖舒张因子EDRF以来,人们开始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对内皮细胞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冠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研究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对防治冠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何勤$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山东青岛266071 @宋文宣$青岛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审校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6~2015.6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因胸痛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11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4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0岁。专业培训人员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分为FMD正常组(FMD>10%)和减低组(FMD≤10%)。结果 两组人群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左室结构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FMD降低组较FMD正常组E/A比值显著减低(P<0.001)、E/e’比值显著升高(P=0.006),控制年龄等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FMD与E/A比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1,P=0.005),FMD与E/e’呈显著负相关(r=-0.203,P=0.033)。结论 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内皮功能不全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同部位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从而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积累新的临床资料与经验.方法 入选对象31例,依冠状动脉积分分为高、中、低三组,对每组对象行超声检测颈动脉不同部位内膜中膜厚度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颈动脉各部位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分叉处的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有更强的相关性(r=0.679,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颈动脉分叉处最易形成斑块(P<0.05);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46,P<0.01).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三组间虽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测定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几种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LP)、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和16例正常人的血清VWGF水平。结果与正常人(80.44±24.57)Pg/mL比较,SAP(98.60±26.99)pg/mL和UAP(103.61±24.89)pg/mL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分别P>0.05)。溶栓治疗前AMI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285.92±125.15)pg/mL,显著高于SAP、UAP,患者或正常人(分别P<0.01),并与同步测得的血清肌酸激酶(CK)以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66,P<0.001和r=0.948,P<0.001)。溶栓治疗后3h,血清VEGF浓度已降到(111.57±31.29)pg/mL(与溶栓前比P<0.01;与正常人比P<0.05)。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血清VEGF浓度可能是诊断AMI和判断再灌注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长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生长过程,具有促进缺血部位侧枝循环建立、动脉内皮损伤修复及防止血管再狭窄作用,为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2 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的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 ,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 93.2± 12 6 .3)ng/L∶(12 0 .1± 31.5 )ng/L ,P <0 .0 1〕 ,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单支组〔(2 83.4± 85 .0 )ng/L ,(398.1± 10 5 .5 )ng/L∶ (191.7± 2 7.3)ng/L ,P <0 .0 1〕 ,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 ,血清VEGF水平升高越明显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P <0 .0 0 1) ,CHD并发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对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胃癌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鄄A在肿瘤组织中大量表达,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测定胃癌患者循环血液中VEGF鄄A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内镜和病理检查证实的135例胃癌患者和4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其血浆和血清VEGF鄄A含量。10例手术前胃癌患者和1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于1周后、16例胃癌患者于术后3周再次测定血清VEGF鄄A含量。结果:135例胃癌患者的血浆和血清VEGF鄄A含量显著高于4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血浆:74.1pg/ml±96.0pg/ml对23.7pg/ml±16.9pg/ml,P<0.001;血清:342.1pg/ml±277.8pg/ml对80.0pg/ml±36.4pg/ml,P<0.0001)。10例手术前胃癌患者1周前后的血清VEGF鄄A含量分别为264.3pg/ml±148.2pg/ml和265.2pg/ml±142.9pg/ml,1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为71.4pg/ml±16.2pg/ml和78.0pg/ml±14.3pg/m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6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3周的血清VEGF鄄A含量分别为328.4pg/ml±141.7pg/ml和103.5pg/ml±52.2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浆和血清VEGF鄄A含量显著增高,血清VEGF鄄A含量较稳定。胃癌切除术后血清VEGF鄄A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先前研究认为其参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机制是主动脉炎症扩展至冠状动脉,导致内膜增生及中外膜纤维化挛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大动脉炎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衰老等)并不能完全解释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0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为20.75±6.89 ng/L,1级组为22.04±5.18 ng/L,2级组为27.32±6.14ng/L,3级组为32.27±12.04 ng/L,随着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也相应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高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严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影响,及是否具有时间依赖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395例(男性299例,年龄65±1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侧枝的形成按照Rentrop分级系统进行评级,评分0~1分为侧枝循环形成不佳,2~3分为侧枝循环形成良好。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吸烟、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及其他药物服用史、血脂水平等,采用SPSS16.0软件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患者有利于侧枝循环形成(P<0.01),根据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时间分两组,≤3月组对冠状动脉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无明显作用(P0.11),>3月组对侧枝循环的形成有显著意义(P0.003),病变冠状动脉的数量越多(P<0.05)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侧枝循环越好,糖尿病患者侧枝循环形成不良(P<0.05)。结论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3月)、稳定型心绞痛、多支病变与严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分析了 1 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证实有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患者 (有侧支循环组 )及 1 31例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闭塞而无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患者 (无侧支循环组 )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有侧支循环组 98.36 %的患者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 ,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分别为 30 .0 0 %比 1 1 .4 5 % ,P <0 .0 0 1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 :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此外 ,无侧支循环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甘油三酯异常率较有侧支循环组明显增高 (5 .0 3± 1 .38mmol L比 4 .6 8± 1 .0 6mmol L ,P <0 .0 5 ;4 5 .80 %比 32 .78% ,P <0 .0 5 )。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高脂血症不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大量研究显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是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因子,而内皮损害程度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检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在95%以上的85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1级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n=50),2~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n=35).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2.23±0.59 μmol/L)明显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79±0.57 μmol/L)(P=0.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272.4±68.3 μg/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225.0±61.9 μg/L)(P=0.002).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与高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成集落数量的区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3.1±1.8比56.7±2.4)和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的扩大和狭窄程度的加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中顺路肾动脉造影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41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常规术中顺路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以显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410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88例(21.4%),其中轻度狭窄30例(7.3%),中度狭窄40例(9.7%),重度狭窄18例(4.3%)。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的285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26.3%(75/285),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阴性患者[10.4%(13/125),P<0.05]。狭窄超过30%的肾动脉血管共130支,其中61.5%位于开口部位,36.9%位于主干,仅3.8%位于分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6.3%,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顺路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并不完全平行,女性、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异常、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larin水平,分析三组间Alarin表达差异;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larin与Gensini评分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Alar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与Gensin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Alarin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Alarin很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血清VEG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国内外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有强烈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能促进缺血心肌侧枝血管明显增加,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 9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汉族患者,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采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不同组间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SYNTAX评分与MPV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8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