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宁省东港市麻疹的疫情动态,为预防麻疹、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报告麻疹病例64例,发病率为104.73/100万。2014年发病率高于国家消除麻疹目标1/100万。结论辽宁省东港市麻疹防控工作非常严峻,应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及时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4~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2004-2008年,兵团共报告麻疹病例1516例,平均发病率为14.4/10万。②北疆的病例构成比(53.11%)高于南疆(39.61%),但南疆的麻疹平均发病率(31.43/10万)高于北疆(17.51/10万)。③15岁以下儿童所占病例的比例从2004年的62.3%逐渐降至2008年的48.1%。但1岁以下婴儿和15岁以上成人的病例构成比分别从2004年的12.1%和37.7%,分别增至2008年的18.01%和51.8%。④近5年的麻疹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61%),男女比例为1.4∶1。结论近5年来,麻疹流行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应进一步加强麻诊疫苗(MV)的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0~21 d,平均14 d。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染。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复发出现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为了解石河子市近三年来肺结核病流行情况,进一步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现对2011~2013年石河子市肺结核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 1.2 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石河子市肺结核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推行麻疹活疫苗接种前后(1955-1992年)我院1835例麻疹进行分析,发现推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后,麻疹的发病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1)流行强度明显减弱,病例数逐年显著减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2)发病年龄逐渐明显后移,小龄病人大幅度减少,大龄病人明显增多,1985年以后,0-5岁的儿童麻疹仅占38.09%,成人麻疹占42.86%。(3)流行季节高峰逐年下降,高峰月位于3月,较前提前一月,病人主要集中在2-5月份。(4)出现无病例月,1985年以后7-12月均无病人。95)并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整理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开展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兵团实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05~2014年兵团甲肝十年平均发病率为8.20/10万(5.31/10万~18.04/10万),8~11月为发病高峰。南疆四个师(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平均发病率(17.77/10万)高于北疆和其他师(4.58/10万);<15岁儿童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34.84%。结论兵团2005~2014年甲肝报告发病数(率)呈下降趋势,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措施成效显著;加强监测,可有效控制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8.
任星峰  葛娅 《人民军医》1997,40(4):226-226
麻疹主要发生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1995年2~4月,某营区发生成太麻疹37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7例均为青年男性,年龄18~20岁,来自全国16个省的农村地区。其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30例,未接种7例。2、3、4月发病分别为7例、17例和13例。1.2临床特点发热;37例(100%),其中高热30例(39℃以上),持续3~5d。Koplik斑:34例(91.9%),持续2~3d.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2例(86.5%)。典型皮疹24例(64.9%)。肺部呷音15例(40.5%)。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13例(3.1%),其中3例曾误诊为“急性胃…  相似文献   

9.
1996~2005年军队传染病发病的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1996~2005年全军传染病发病构成变动趋势,为军队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获取1996~2005年全军上报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军10年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42种78 500余例,其中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发病数居前三位,占发病总数的81.49%.1996~2000年全军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持续下降,2000年后则大体维持在稳定状态,并且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超过肠道传染病成为军队最主要的传染病.结论 军队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学兵集训中心暴发流行成人麻疹的发病情况及流行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临床分析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某部 30 2名成人中 8人罹患麻疹 (占 9 3 % ) ,发病高峰时间为 7d。有患者间接触密切 ,居住拥挤 ,无麻疹病史及疫苗接种史等因素。结论 成人麻疹暴发流行与易感者聚集、环境因素、吸烟有密切关系 ,有必要开展麻疹免疫与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7—2011年中国皮肤炭疽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2011年中国皮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中国皮肤炭疽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中国有18个省(区)的225个区、县、旗报告皮肤炭疽病例,共报告病例1911例,死亡病例13例,年平均发病率0.0288/10万。各年龄段均有病例,中年人居多;发病者多为牧民和农民,占86.08%。结论2007—2011年中国皮肤炭疽发病较平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在牧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中国有29个省(区、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共报告发病524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7854/10万;共报告死亡553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0.0083/10万。各年龄段均有病例,中年人居多;发病者以农民为主,占67.77%。结论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区域性,疫情主要集中在陕西、东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阳性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我国携带KPC阳性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09~2015年报道我国blaKPC研究文献,对KPC阳性菌株种类与地区分布、感染来源、耐药谱和转移机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我国共有21个省市报道blaKPc阳性菌株,其中浙江最多,占43.51%(P<0.01);阳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87.86(P<0.01);感染阳性菌的患者男性居多(P<0.05);患者所在科室以ICU病区最多,占70.51%(P<0.01);痰液标本分离blaKPC阳性菌最多,占45.62%(P<0.01);blaKPC阳性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产KPC-2酶或合并多种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缺失是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结论 携带KPC基因的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学院15例聚集麻疹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防控处理,有利于防止麻疹暴发。方法 对15例麻疹患者聚集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采样,对聚集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5例麻疹患者春季聚集发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咽痛、咳嗽、流涕、鼻塞,口腔黏膜斑、发热、皮疹,合并肺部感染及结膜炎1例,心肌炎1例,麻疹病毒核酸13例阳性。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病例发生于2015-04-01,疫情高峰在4月13日至4月17日,4月17日结束,二代感染病例集中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11例,占73%,主要集中在同一层楼的3个宿舍,呈现聚集性分布。均为男性学员,年龄19~25岁。结论 麻疹暴发与季节、疫苗接种、发病年龄、防控措施是否及时实施有关。建议各大专院校及居住比较密集单位的临床医师注意春季麻疹散发病例,立即隔离麻疹患者,密切接触者及时进行预防接种,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麻疹、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风疹的疫情监测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北京市海淀区2013-2018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中的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476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53例,阳性率为32.14%,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1);风疹IgM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为6.72%,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0.96∶1,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3.00∶1,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麻疹和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外省户籍病例,分别占56.21%和68.75%;麻疹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病例,占55.56%。3-5月为麻疹、风疹的集中发病期。结论 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常规接种,加强外省户籍人口的管理,接种疫苗,从而降低麻疹、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数据及194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文献共报道23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驻东北地区部队暴发17起,占73.9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队(P<0.01);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共上报暴发疫情12起,流行性出血热1666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驻华北地区部队上报病例最多,为734例,占46.00%(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战士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军官(P<0.05);营区内发病明显多于营区外发病(P<0.05).结论 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总体发病情况趋于平稳,在年龄、地区、发病地点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监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高流行区域驻军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重症中暑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重症中暑住院病人的发病原因、类型、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及死亡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8所部队医院1988年1月~2005年3月共117例中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中暑病人中有110例(94.02%)发生在军事训练中,其中11例(10%)训练前或训练中合并有轻微不适;重症中暑中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43.62%、42.55%、13.83%,三者的死亡率分别为9.76%、5%、23%;重症中暑合并肝功能损害者占31.9%,合并中枢神经功能损害者占14.9%,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占21.3%;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病人全部存活,合并单个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死亡率为3.6%,合并MOF者死亡率为35%。结论 尝试建立中暑军事化预报指数对科学指导基层部队训练可能有益;中暑救治过程中除了降低中心体温这一“第一关键点”外,对于合并多个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死亡率高的病人治疗上可能还存在“第二关键点”;当前部队中暑医疗救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AR)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官兵睡眠、生活及训练的影响.方法 2011年3-4月,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30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首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的AR可疑对象进行临床检查予以确诊.结果 共发放问卷1052份,回收有效问卷1030份.驻徐部队官兵AR整体患病率为17.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以及家族史与AR发生密切相关,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OR=0.967,P=0.001; OR=2.098,P<0.001).44.9%的AR患者认为其睡眠受影响,75.6%的AR患者生活、训练受到影响.结论 AR在驻徐部队官兵中的发病率较高,家族史、合并其他变应性相关疾病增加了其发病危险性,并对官兵的生活训练休息造成重大影响,合理防治AR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清热解毒透疹方治疗麻疹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的方法,将90例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板蓝根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退热、止咳、保肝等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1剂,2次/d,共5d);板蓝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板蓝根(5 g,3次/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在总热程方面,中药治疗组最短,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开始治疗1周后,对照组痊愈率为53.3%,有效率73.3%;中药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有效率96 4%;板蓝根治疗组痊愈率为65.5%,有效率86.2%.三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P =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热解毒透疹方治疗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