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依据冠状动脉内斑块病变性质、堵塞程度、范围及发病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老年(≥60岁)肾衰患者是发生ACS的高危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cutecoronary syndrom,ACS)是由于冠脉内斑块不稳定、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的不稳定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硬死。我们旨在比较冠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ACS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xomes,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在冠脉痉挛和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的形成。我院在1999年-2001年其间对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症30例,采用硝酸甘油、肝素和硫酸镁三药联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庆博  李宗清 《山东医药》2002,42(20):67-6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其可分为两类 ,即 ST段抬高的 ACS(Q波心肌梗死 ) ;ST段不抬高的 ACS,包括ST段不提高的心肌梗死 (无 Q波心肌梗死 )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 ,对 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1  ST段抬高 ACS的治疗决策ST段抬高的 ACS即 Q波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 ,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 ,治疗 AMI的关键是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 (IRC…  相似文献   

5.
易损斑块的检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ACS)是指由于冠脉急性病变致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Q波型心肌梗死和猝死。传统观念曾认为ACS由于冠脉粥样斑块慢性进展至管腔严重狭窄的结果 ,然而 ,研究发现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冠脉固定狭窄并不严重 ,降脂治疗的临床得益远远超过斑块本身消退的程度。因此 ,对ACS的认识从注意慢性病变到急性病变 ,从管腔狭窄变化到病变本身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冠脉粥样斑块病变 ,在进展过程中由于血管重构 (或代偿性增大 )可无管腔严重狭窄 ,但…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水蛭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foris,UAP)到Q波心肌梗死(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一组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主要表现为ST段下降和/或T波倒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后二种情况又可统称为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心电图在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上明显受限。本文报道一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ACS患者,因其束支阻滞间歇性出现,原本被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掩盖的ST-T改变及异常Q波得以暴露,避免了ACS的漏诊。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现象[1]。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ACS,其中非ST段抬高型ACS可根据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cTn)的水平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系一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己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现根据国内有关资料将 ACS 诊治现状作一简述。1 ACS 的概念、分型及病理生理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 Q 波心肌梗死(NQMI)、Q 波心肌梗死(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UA 是一种静息心绞痛或进行加重的心绞痛,包括WHO 分型中的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既往所称的卧位心绞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他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AMI、无ST段抬高的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分别占90%、20%~40%和10%左右.对于ST段抬高的AMI直接急诊介入治疗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已成定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是否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其疗效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把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即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及猝死型冠心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无Q波型心肌梗死(No-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QMI),Q波型心肌梗死(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QMI)及猝死型冠心病因其病情急骤、危重且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临床上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本文主要对ACS的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包括 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 ,非 Q波性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则主要造成 ST段抬高的 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 Q波性 AMI或 UAP,统称为无 ST段抬高的 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血栓闭塞率在 ST段抬高的 AMI、非 ST段抬高的 AMI和 UAP中分别占 90 %、2 0 %~ 4 0 %和 10 %左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为ACS的治疗开创了新纪元。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无MS患者增加[1].我们拟探讨老年ACS患者合并MS时,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敏  来庆友 《山东医药》2005,45(20):70-71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为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冠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表面微糜烂或出血、急性血栓形成,冠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冠脉事件,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下称心梗)、Q波型心梗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急、慢性炎症敏感的但非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由肝脏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调控。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ACS风险预测、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机制是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功能不全或完全闭塞,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及非Q波型心肌梗死[1]。而感染、炎症与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故ACS可能是一种炎症过程。炎症过程的有关检测对ACS的预测、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对炎症与ACS关系的热点研究做一综述。1感染、炎症与斑块形成近几年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发病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重视和研究,且有人从粥样硬化斑块中培养出肺炎衣原体。动物实验表明,用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