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切取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全长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 方法  6例全臂丛神经根型撕脱伤 ,通过前臂部 (豌豆骨近侧 5cm~ 7cm处 2cm切口 )、肘部 (肱骨内上髁后缘2cm切口 )以及上臂部 (腋下 7cm~ 10cm处 3cm切口 )沿尺神经行径的三个小切口 ,在内镜指导下 ,解剖分离前臂部尺神经及上臂部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 ,切断尺神经沿途分支 ,镜下电凝止血 ,在上臂部切口内将全长尺神经带尺侧上副动脉蒂抽出 ,供健侧颈 7神经移位用。 结果  6例均通过所设计的小切口 ,在内镜下完整将尺神经取出 ;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所切取的尺神经 ,未发现明显损伤 ;患肢未发生血肿等并发症。 结论 内镜下切取带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全长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此方法可将常规手术约 4 0cm大切口缩短为总长 7cm的三个小切口 ,符合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前臂部尺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为内镜下小切口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提供依据。方法 以6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为对象,解剖前臂部尺神经及周围的毗邻结构,观察、测量及定位周围相关组织结构,设计入路及操作方法,并在6侧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结果 尺神经在前臂部除肱骨内上髁下部穿经尺侧腕屈肌、远侧手背支穿尺侧腕屈肌和尺骨之间外,其他部分均行于肌间隙中,不再交叉穿经组织,与尺动脉伴行直至豆状骨水平,始终位于动脉的尺侧,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相隔,易于分离。6次模拟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前臂部尺神经解剖较恒定,行径中不与重要结构交叉,在豌豆骨上方和肱骨内上髁下方分别3—5cm处取l一2cm切口,直视下处理两处与肌肉交叉及主要分支后,其余部分与周围毗邻结构之间易于分离,故内镜下切取前臂部尺神经移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改良的尺神经桥接健侧C7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 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cm,平均17.8cm。结论 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用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应用诱发电位检测供区神经束的经验。方法1996年7月~12月,对6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行部分尺神经神经束移接于肌皮神经外侧支手术。术中对尺神经保留部分和切取部分的神经束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尺神经保留部分和切取部分神经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两者结果均无明显差异。4例术后随访3~7.5个月,肱二头肌肌力恢复到2~3级,供区神经支配区无功能障碍。肌电图检查:神经束移位后的肱二头肌均有新生电位出现。结论采用部分尺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以恢复屈肘功能,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膈神经超长切取、移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手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全臂丛根性撕脱伤3例,胸腔镜下于邻膈肌处切断膈神经,逆行游离胸腔内全长膈神经及其血管组织蒂,并由第二肋间引出,经胸大肌下移位至上臂上内侧,分别与尺神经前内侧部吻合2例,与移植股薄肌之闭孔神经前支吻合1例。结果2例膈神经联合第3~6肋间神经运动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者,结合短期免疫抑制剂FK506口服治疗,术后12个月手内肌肌电图检测均出现再生电位,1例随访15个月出现手内肌收缩。1例用以重建屈肘、屈指屈拇的移植股薄肌术后7月出现肌肉收缩,随访12个月肌力达M3。结论胸腔镜下全长切取膈神经,作为运动性动力神经移位应用于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重建屈指屈拇功能,并有使手内肌神经再支配、开始恢复手内肌收缩功能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8年11月~1994年12月,应用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89例。损伤原因为:摩托车撞击伤63例,机器牵拉伤21例,直接损伤5例。损伤类型为:上臂丛型47例,下臂丛型13例,全臂丛型2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周~6个月。神经移位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用相应的移位方式。术后随访时间为1.5~6年。疗效最佳为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达82.9%;其次为副神经,达66.7%;颈丛运动支达55.2%;肋间神经达48.3%;健侧C7神经根移位与患侧尺神经吻合,神经再生率达96.6%。作者认为,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尤其是对上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断C7~T1背根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92只SD大鼠作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实验分为 3组。A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B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术后 6周将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C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同时切断患侧C7、8T1神经根 ,术后 6周将尺神经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 3组又分伤后即刻、1、2、4个月 4个手术时间组 ,每组 48只。 3组分别于术后 18、3 6周检测正中神经运动动作电位 (motoractionpotential ,CMAP)波幅、有髓神经纤维数及趾浅屈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肌张力 ,并计算它们的恢复率。结果  ( 1)损伤后早期手术 :C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 (P <0 .0 1) ,而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 2 )损伤后晚期手术 :B、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A组 (P <0 .0 1) ,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 1)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早期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 ,中断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的联系 ,能显著提高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疗效。 ( 2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晚期手术时 ,因尺神经已基本自然变性 ,不管是否中断神经节与桥接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臂丛丛外移位神经包括肋间神经(Tsuyama1969)、副神经(Kotani1970)、颈丛运动支(Brunelli1977)、膈神经(顾玉东1970)、健侧颈7神经根(顾玉东1986)等。其中,健侧颈7根移位神经纤维数量最多,安全有效,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近年来,胸腔镜下超长切取膈神经,有效缩短了神经再生时间。对颈5、6根性撕脱伤,改良的Oberlin术式——臂丛丛内部分尺神经或正中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手术简单,屈肘功能疗效肯定;同侧颈7根移位术有效且能恢复多组肌肉功能。对颈8胸1根性撕脱伤,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修复正中神经屈指肌束或骨间前神经以恢复屈指功能。对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改良的Doi术式——双股薄肌移位联合神经移位较好恢复了手握持功能;肢体短缩,健侧颈7移位直接修复正中、尺神经,能恢复屈拇屈指功能,但手内肌功能仍无恢复。如何重建手内肌仍需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部分正中及尺神经移位治疗C5,6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介绍采用部分正中及尺神经束支移位,治疗臂丛C5、6根性撕脱伤的疗效。1994年起,在尸体标本上对肌皮神经与尺神经进行测量与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部分正中及尺神经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肌支吻接的方法,治疗7例C5、6根性撕脱伤。结果;肱二头肌肌支与尺神经横截面积之比为1:12。因此,从尺神经切取束支移位时,束支的粗细为供体的1/12即可。  相似文献   

10.
全长膈神经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可行性,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恢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对3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视下游离胸腔内的全长膈神经,于入膈肌处切断膈神经,将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内侧头,术后每3个月随访肺功能和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拇长屈肌及2~5指指浅屈肌肌力均恢复至3~4级,掌长肌肌力2例为2级,1例为1级;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鱼际肌肌力为0级.肺功能显示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降低,但在1年内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的屈指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尺神经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术中观测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肘下段的血供及检测尺神经游离后末端的功能.方法对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作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的尺神经移植,在切断尺神经前后检测尺神经干(12cm长)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及传导速度.观察其远端的出血情况,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其末端的血氧饱和度.结果8例尺神经远端(腕部段)有持续渗血.游离后20min,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AP波幅较游离前分别下降了0.63%~19.02%和2.28%~37.47%.下降程度与尺神经肘下段的游离长度与肘部横径之比(长宽比)成正的直线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9283X-41.5066、Y=2.1433X-98.4498,r值分别为0.8138、0.8977,t值分别为3.4305、4.9906,P<0.01.游离后20min,尺神经肘上段血氧饱和度为97%~100%,而其末端血氧饱和度为72%~89%,与长宽比成负的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24.1266-0.8168X,r值为-0.8617,t值为4.1599,P<0.01.结论尺侧上副动脉能为于腕部切断的尺神经全长提供血供,越靠近肘部尺神经血供越佳.  相似文献   

12.
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990年3月至1998年2月,对14例臂丛干根性撕脱伤患者,将同侧胸前外侧神经直接移位于腑神经,胸背神经直接移位于肌皮神经,以重建三角肌、肱三头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年以上,三角肌肌力8例恢复至M4,4例M3,2例为M3-;肱二头肌肌力14例均恢复至M4。结论 运用同侧胸前外侧神经、胸背神经移闰的方法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疗效较好;对原有的臂丛中、下干神经的主要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聂铭博  鲍远  张滋洋  康皓 《骨科》2016,7(3):145-14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患者16例,采用副神经斜方肌肌支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修复腋神经肌支及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肌皮神经(Oberlin术式),联合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以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术后随访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the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表评估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4~28个月(平均为25个月),患者肩关节外展恢复至75°~90°,恢复时间为9.0~18.0个月(平均为14.0个月)。屈肘恢复至100°~160°,恢复时间为4.0~7.5个月(平均为5.8个月)。DASH评分为8.0~16.0分,平均为14.6分。结论使用多组神经移位联合治疗臂丛上、中干损伤,可较好恢复肩外展及屈肘功能,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对手内在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手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1989年顾玉东等报道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为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修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神经源.目前健侧颈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已成为重建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手功能的常用术式.但是,由于健侧颈7神经根较短,移位到对侧正中神经,需36cm的长段尺神经进行桥接,再生神经纤维除经过长途跋涉外,还要通过两个吻合口,其重建屈指功能的效果不理想.王树锋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自2004年5月~8月为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术,我们从2004年10月开始进行同类手术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术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7岁,平均33.3岁。术前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均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其中修复正中神经16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20例。观察手术前、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8.4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正中神经:屈腕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10例,屈指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7例;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11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屈肘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2例;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3级2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桡神经(失访1例)伸腕肌肌力达3级1例;感觉恢复达S3 1例。结论健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较好,分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术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7岁,平均33.3岁。术前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均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其中修复正中神经16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20例。观察手术前、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8.4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正中神经:屈腕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10例,屈指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7例;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11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屈肘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2例;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3级2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桡神经(失访1例)伸腕肌肌力达3级1例;感觉恢复达S3 1例。结论健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较好,分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及健侧C7修复患侧下干后形成新的动力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下干后股移位修复患侧下干、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伸腕伸指及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0例中有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72个月(平均38个月)。肩外展平均39°,有效率(肌力M2以上)71%,优良率(肌力在M3以上)59%;屈肘平均77°,有效率83%,优良率53%;屈指、屈拇功能恢复:10例指屈肌力≥M2,有效率为59%(10/17),其中7例肌力≥M3,优良率为42%;伸肘恢复有效率(肌力M2以上)59%,优良率42%;伸指有效率47%,优良率36%。结论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调查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在儿童臂丛根性撕脱伤中应用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对12例分娩或其他创伤引起的儿童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应用健侧C7神经根合并其他神经移位术进行修复.通过带尺侧上副血管蒂的尺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4例,桡神经1例,同时修复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和正中神经4例;通过3~4股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上干或外侧束3例.5例手术一期完成,7例二期完成.结果 随访至少21个月,平均42个月.全部病例均得到较好的感觉恢复(≥S3,MRC).10例得到了明显的运动功能改善(≥M2+,改良MRC).7例所获得的运动与感觉功能几乎不伴有健肢的同步兴奋,这些手术的受体神经均为支配肩、肘部的神经或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与正中神经同时接受移位.健肢除轻微的感觉异常外,2例婴儿还出现短暂的肩外展减弱.结论 健侧C7神经根移位对儿童臂丛根性撕脱伤疗效肯定且对健肢安全.在一定条件下,一期与二期手术疗效基本相同.将动力神经移位于不同受体神经有助于改善功能恢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正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5-06—2010-06诊治40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首先行臂丛神经探查和健侧C7移位术一期。间隔4~8个月后完成健侧C7移位术二期及附加其他神经移位,按附加手术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第1组10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2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3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分2股分别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附加副神经移位肩胛上神经。结果 40例获得随访3年余,1、2、3组有效率分别达50%、60%、7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C7神经根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不同附加术式未见明显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路移位、一期直接修复臂丛根部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臂丛根性撕脱伤伤后1~3个月行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路移位直接修复术16例.在健侧C7神经前、后股汇入外侧束、后束平面后作显微解剖分离以切取健侧C7的最大长度.健侧C7神经均可顺利经前斜角肌内侧隧道-椎体前路引至患侧,一期与患侧C8、T1-下干直接缝合10例,与患侧C5、6-上千直接缝合4例,与患侧C6、C8神经根直接缝合2例.结果 健侧C7根干前、后股切取长度分别为(7.71±1.16)和(6.97±1.18)cm.一期直接修复c8、T1-下干组经6~18个月随访8例,术后6个月尺、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平面至肘关节.有2例术后9个月胸大肌胸肋部收缩(M3),术后12~18个月,手掌、手指与前臂内侧均有触痛觉恢复,尺侧腕屈肌和示、中、环、小指屈肌收缩(M3).结论 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路移位、一期直接修复C8、T1-下干的手术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是治疗臂丛根部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