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通过综合疗法融入团体、个体辅导的方式减轻焦虑及躯体症状,提高护生的健康水平.[方法]使用学生基本资料调查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考试应激躯体症状问卷在连续两次期末考试期间对护理专业一年级8个班女性护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存在中度及重度焦虑且有躯体症状的护生69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团体干预及个体辅导,在期末考试期间再次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躯体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前后焦虑、躯体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融入团体、个体辅导方式可有效缓解护生焦虑及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卫生学校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同时对四年级护生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结果] 四年级护生SCL-90各症状因子评分中强迫症、躯体化、抑郁评分最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7项症状的因子评分均高于三年级护生(P<0.05);四年级护生干预后7项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评分(P<0.05).[结论]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高职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改善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探讨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群体,运用心理测评和SCID访谈诊断,对筛选出的焦虑合并抑郁状态的护生共17人为干预组,实施团体和个体心理行为干预;选择焦虑抑郁得分最低且访谈诊断无焦虑抑郁的17名护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并将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时间的主效应显著,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干预组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焦虑、抑郁分数变化显著,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的干预形式可改善护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高职护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护理教育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护理学院三年制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采用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状态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高职护生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女护生的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综合干预可缓解高职护生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前护理本科生焦虑的干预方式,帮助在校护生做好实习期准备。[方法]选择某医学院校2009级护理本科生258名,评估护生实习前的焦虑及其他心理状态,通过访谈法掌握导致护生焦虑的原因,针对访谈掌握的共性问题进行干预设计,采用个体干预、团体训练和岗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焦虑的护生进行干预。[结果]护生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水平升高现象,通过综合干预能够降低其焦虑水平。[结论]对实习前护生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专业素质,为顺利适应临床实习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井坤娟  赵青兰  王四宝 《护理研究》2008,22(28):2614-2616
[目的]探计教育干预对高职护生焦虑、抑郁的影响,为护理教育者有针时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提供依据.[方法]时菜高校护理学院三年制高职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采用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综舍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状态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高职护生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女护生的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学习、人际交往等综合干预可缓解高职护生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马玲  王嵘  于晋 《全科护理》2014,(20):1911-19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实习护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护生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别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实习护生的人际关系情况。[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护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方面改善明显。[结论]根据护生特点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提升护生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专、专科层次护生在面对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时的考试前焦虑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4所护理学校的1 440名护生。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在考前2周对其进行调查,统计中专、专科和高职护生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焦虑状况。[结果]西安市中专、专科及高职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TAS总分为19.49分±6.33分。中专、专科及高职护生在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中专护生中度及以上焦虑程度的有585人,占中专调查人数的88.91%;专科及高职护生中度及以上焦虑程度的有704人,占专科及高职被调查人数的90.03%。[结论]西安市中专、专科及高职层次的护生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焦虑水平均较高,应针对新的护士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开展考前心理辅导,降低护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干预在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大庆市两所大学1年级新生中贝克抑郁量表得分≥14分55人(1.7%)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8人和对照组27人,对照组没有采用干预方式,观察组接受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前后抑郁得分,同时采用自行编制的反馈表分析团体辅导对观察组护生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静兰  刘琼  徐芬  刘敏  曾珍  陈敏敏  姚青  田玉凤 《护理研究》2015,(11):1342-1344
[目的]探讨系统脱敏疗法训练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实习护生情境性焦虑、恐惧的影响,提高综合ICU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轮转入ICU实习的71例本科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模式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ICU系统脱敏训练。[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程度、应对能力、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护生对教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脱敏疗法可降低护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其ICU应对能力,从而提高护生实习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某医药职业院校由同一个任课教师教学的2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干预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后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及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护生干预后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男护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压力方面的影响。[方法]对55名本科护理男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比较男护生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自尊水平和心理压力。[结果]辅导前后男护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男护生的自尊水平,降低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护生进行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前辅导的必要性及需求。[方法]对2010年毕业的中专、大专、本科的护生共971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层次护生对执业考试辅导课程内容学习困难的程度及学习态度情况。[结果]对护生进行执业考前辅导是必要的;护生在复习应考中对相应的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护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结论]学校应注重日常教学与执业考试内容的接轨。辅导教师应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将执业考试的知识点融入常规教学中,以期提高护生的执业考试通过率。  相似文献   

14.
高职护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及应激症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状态下学生考试焦虑、应激症状的变化及考试应激源下焦虑与应激症状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2010届8个班的护生,连续两次期末考试期间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考试应激症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考试期间存在焦虑者更容易出现应激症状(P<0.05),学生第一次考试期间的焦虑程度高于第二次(P<0.05),学生第一次考试期间的应激症状程度高于第二次(P<0.05),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与考试应激症状问卷之间呈正相关(r=0.522)。结论:不良心理反应易使人产生应激症状,自然状态下随时间推移大部分学生焦虑及应激症状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行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4年5月使用云克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200例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后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随访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疲乏、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疼痛、疲乏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抑郁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 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 SF 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疼痛、疲乏 VAS 评分、焦虑、抑郁、SF 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使用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考试模式的改革对高职护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护生采用新的考试模式,应用调查问卷对其考试改革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对照研究;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最终的考试成绩。[结果]考试改革后,高职护生学习努力程度、论文写作和科研兴趣、表达交流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比改革前有了很大提高;理论成绩和综合操作技能也优于改革前。[结论]考试改革使护生学习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有利于发展护生综合能力,促进高职护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法对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的作用,丰富和促进护理院校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0例高职护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为不干预组。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感恩四维度构建的大学生感戴问卷修订版(RCSGQ)以及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定。[结果]感恩密度、感恩频率、感恩深度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GWB量表分值为82.36分±8.26分,对照组为73.30分±8.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RCSGQ量表分值为88.60分±7.35分,对照组为76.29分±8.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感恩意识水平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蒋玲  虞建明 《护理研究》2010,(1):256-257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在缓解临床护士压力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选取我院普外科病区中的2个护理单元,1个为对照组,处于常态;1个为实验组,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开展每月1次的护理科会,连续1年。干预前后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和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分别对两组施测。[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开展护理科会能有效缓解护士的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金虹  孙国珍 《全科护理》2012,10(17):1613-1615
[目的]分析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为策略教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随机调查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24名学生的学习策略状况,采集调查对象期末考试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业成绩等次护生学习策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资源管理策略水平影响所有年级高职护生学业成绩,动机激发和时间管理对高职护生的学业预测效果最佳。[结论]资源管理策略是影响五年制高职护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低年级护生须加强专心程度、自我测试、考试策略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指导,高年级护生则要关注情感策略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验证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是否有效。方法:于2005-02/04选取上海市某校高中三年级的学生312人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考试焦虑水平的普测。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90项内容,本调查只选取有关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的内容进行测试。参照症状自评量表常模躯体化(0.89~1.85),焦虑(0.89~1.82),抑郁(0.91~2.09)为评价标准。从焦虑因子评分>2.81(超过常模两个标准差)的同学中随机选取学生7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完全随机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其中实验组男16人,女19人;对照组男17人,女18人。运用生物反馈仪以及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中焦虑治疗程序对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6次,30min/次,2次/周。并于治疗后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对照组第2次测试于首次测试后21天进行。结果:在对调查对象312人的普测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的评分依次为2.210±0.580、3.204±0.412、2.125±0.324,超出常模两个标准差的人数比例为66.1%,77.2%,71.2%。其中焦虑因子评分高于2.81的调查对象人数高达241人。运用完全随机法抽取70人均完成全部测试,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经过治疗后,躯体化、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下降(P=0.000)。但平均焦虑水平仍然大于1.82。平均躯体化、抑郁水平处于常态内。对照组前后的焦虑、躯体化、抑郁水平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实验前两组学生3个因子评分性别差异均不显著。实验后实验组男生躯体化因子评分低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犤(1.181±0.219),(1.357±0.195),t=-2.518,P<0.05犦。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降低个体的躯体化、焦虑水平,同时也使抑郁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