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颈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烧伤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1,2]。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吸入性损伤研究的逐步深入,气管切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气管切开术的合理应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于伤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付发祥  宋蕾 《西部医学》2012,24(8):1561-1562,1564
目的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头颈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8min,平均(5.7±1.34)min,发生置管困难3例,气管狭窄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39.6±8.99)min,发生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但目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183例吸入性损伤病例以8 h为界,分为两组,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为96例、57例和30例,行气管切开者84例。结果:全组死亡22例,8 h以内吸入性损伤按照气管切开参考指标,经气管切开者死亡率与8小时以后经气管切开者死亡率比较,2χ=9.099,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性损伤根据气管切开参考指征,对符合标准的早期预防性切开,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 对52例烧伤合并气道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37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50.63±26.81(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4例,中度9例,重度24例,治疗后死亡5例;15例患者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烧伤面积29.28±17.67(TBSA%),其中轻度6例,中度6例,重度3例,治疗后死亡7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重度烧伤特别是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困难及窒息。气管切开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因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气管切开术后仍有再发呼吸困难情况出现,且一旦发生,病情危险。2001~2007年的7年中,我们对125例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再发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4年我科收治的11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烧伤后1~12 h行气管切开术57例,死亡9例;13~24 h22例,死亡6例;24 h后31例,死亡18例。12 h前行气管切开者病死率明显低于>24 h切开者。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与中、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均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气管切开越早,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气道护理管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窒息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重视消毒隔离等基础管理,防止院内感染;严密观察下呼吸道内是否有气管壁坏死组织溶解脱落、痰液的潴留,及时正确地气道冲洗、深部吸痰;按需进行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鼓励自行排痰,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保证气道通畅,时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3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耐药性检验,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首次细菌学检验有23例分离出致病菌,阳性率65.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例,占73.9%。35例共行细菌学检验94例次,获得阳性结果79例次,送检阳性率达84.04%,拔管前每周1次共64次细菌学检验中,阴性8例次,占12.5%,单纯细菌感染52例次,二重感染1例次,细菌、真菌混合感染3例次,气道内致病菌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35例患者呼吸道感染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80.0%,细菌学评价,有效病例细菌培养转阴22例,细菌清除率78.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易致呼吸道感染,采取细菌学检验并根据药敏进行用药和护理措施的实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腔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70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根据当地医院的院内感染报告经验性用药。结果:170例患者中158例治愈,治愈率92.9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和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困难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探讨采用正确、严格、规范的操作护理困难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我科32例属困难气管切开范畴的患者进行术前完善的准备,术后精心、正确、规范的操作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切开气管后成功置管,顺利拔管。结论:困难气管切开术不仅要求我们的医生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作为专科护士在术前做好充分完善的准备,术后做到精心、正确、规范的操作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炎的影响,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患者气管切开后72小时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合理护理干预,应用适时吸痰法和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可有效减轻对气管粘膜的刺激,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烟雾吸入性损伤后吸入 0 .0 0 2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对大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4只。每组再按伤后 6、12及 2 4h 3个时间点均分为 3组 ,每组 8只。各组致伤后 2h开始应用动物呼吸机进行定容机械通气 ,1组吸入空气 ,2组吸入氧气 (FiO2 =0 .4 ) ,3组除吸氧外再吸入 0 .0 0 2 %NO。在麻醉下抽取腹主动脉血处死大鼠 ,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及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含量。结果趋化指数、TNF α和IL 8含量伤后 12和 2 4h 3组均明显低于 2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吸入 0 .0 0 2 %NO能抑制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气道及心理强化护理对老年器官切开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气道及心理强化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9.6±5.4)分、(52.9±5.1)分、(55.5±4.9)分、(60.1±6.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0.3±2.6)h,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4±2.5)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气管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中,应用强化心理护理联合气道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化其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ICU出现的40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具有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高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金属套管发生逆转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气管切开 8例术后 30min至 7d内出现套管逆转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经重新调整套管位置后改善或消失。结论 :对于颈项粗短的患者 ,建议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