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生长因子对人髁突软骨细胞DNA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及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同位素掺入法。结果:在0.4%新生小牛血清(NCS)条件下,bFGF对人髁突软骨细胞DNA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浓度在1ng/ml以上具显著性(P<0.05)。IGF-在10~100ng/ml呈剂量效应地促进3H-TdR的掺入,而TGF-β1无显著作用。bFGF在0.1~100ng/ml可显著促进人髁突软骨细胞3H-Proline掺入,最大效应剂量为10ng/ml(增加60%)。IGF-在10~100ng/ml能够明显促进细胞胶原合成,最大值在100ng/ml(增加98%)。TGF-β1在1~10ng/ml明显抑制3H-Proline掺入,最大抑制浓度为1ng/ml,抑制率约为24%。结论: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基质合成,为关节软骨损伤性疾患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软骨发育和软骨疾病中软骨细胞凋亡及各种调节因素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下颌髁突软骨及其病变中的细胞凋亡及调节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负荷改变对髁突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负荷变化对髁突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拔除成年家兔左下磨牙,分别于术后2周、1月和3月取双侧颞颌关节,进行阿辛兰和甲苯胺兰等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酸性粘多糖和蛋白多糖术后量均降低,以非拔牙侧更显著,随着缺牙时间的延长这些变化而更显著。结论:异常负荷可导致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减少及其构成的变化,从而使髁突纤维软骨的粘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髁突骨上组织改建中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特征,增加对颞颌关节改建的进一步认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拔除成年家兔左侧下凳磨牙后2周、1月和3月时Ⅰ、Ⅱ型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减少,1月和3月其表达有所回升,并且1型胶原出现不均衡分布,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前者1型胶原的表达较后者稍强,而2型胶原的表达则较弱。结论:成年家兔颞颌关节的改建能力有限,超  相似文献   

6.
髁突软骨细胞分离及体外快速扩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成活率高、分化良好的下颌髁突软骨(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MCC)方法 采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兔MCC细胞的Cytodex-3微载体培养,应用先进的环境挪描电镜技术对培养MCC细胞在微载体地面的生长方式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MCC细胞可快速贴附于Cytodex-3微载体表面,但其 展相对较慢。细胞 展后生长加速,到培养后期,细胞密度可达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软骨发育和软骨疾病中软骨细胞凋亡及各种调节因素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下颌髁突软骨及其痛变中的细胞凋亡及调节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下颌前伸后对髁突软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了下颌前伸后对髁突软骨的影响、可能的调节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利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在新西兰兔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并在实验期内持续增高。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退变软骨全层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表明软骨细胞表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生物学性状稳定的髁突软骨细胞库 ,为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缺损及关节盘的生物性修复奠定基础。方法 髁突软骨取自因母体健康原因需终止妊娠的人胚胎 ,经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获得 ,应用微载体培养技术进行髁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扩增 ,采用液氮深低温保存细胞 ,并定期 (2周、1个月 )对复苏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 微载体培养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高成活率的髁突软骨细胞。经液氮冻存的软骨细胞在细胞增殖动力学、表型特征及细胞代谢方面无显著变化 ,基本上保持了原代培养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髁突软骨细胞库 ,可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重建关节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髁突软骨细胞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及传代对人髁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免疫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传代过程中人髁突软骨细胞形态、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及、、型前胶原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传代过程中人髁突软骨细胞型胶原合成及其mRNA水平逐渐降低,至第7代已基本丧失。而、型胶原的mRNA水平随传代逐渐升高,同时伴有细胞蛋白多糖合成的减少,细胞壁形态由圆形或多角形转变为长梭形占优势。结论:体外培养及反复传代可影响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髁突软骨细胞的反分化标准应从胶原、蛋白多糖合成及细胞形态等方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内I型、II型以及III型胶原纤维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佩戴自制的上切牙金属牙套引导下颌骨功能性右偏,对照组不佩戴任何装置,分别于实验1周、4周取得标本。HE染色及番红-O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髁突软骨内I型、II型、III型胶原纤维含量以及分布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HE以及番红-O染色显示,实验1周后实验组牵张侧较正常组髁突软骨厚度显著增加,到4周后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受压侧髁突软骨厚度4周后显著下降。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增殖层至成骨细胞层,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与正常组相比,1周及4周时实验组牵张侧软骨中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增强;受压侧软骨后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减少。I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纤维层至软骨细胞层,两组间无显著表达差异。结论: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导致两侧髁突软骨发生了差异性生长改建,I型及II型胶原参与了改建中软骨内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伸大鼠下颌后,大鼠髁突内源性胰岛素(Ins)含量昼夜节律变化,探讨功能矫治器在一天中的最佳戴用时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学技术,测定生长期大鼠在自然状态及不同时间段(白天或夜晚)戴用同一功能矫治器前伸下颌时,大鼠髁突内源性Ins含量在1昼夜内每4h的变化。结果:自然状态下,生长期大鼠髁突内源性Ins含量存在昼夜节律,峰值相位约在12:13,功能矫治器前伸下颌后,此节律性并未消失;白天戴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静张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调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静张应力环境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第4代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在细胞膜式张应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检测不同血清浓度及持续不同的静张应力(5 kPa、10 kPa)在0~12 h内对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低血清培养基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硅胶膜上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抑制;短期(2h)的静张应力(5 kPa、10 kPa)对髁突软骨细胞细胞周期的调控影响不大;0~10 h内5 kPa静张应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张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10 h处;0~8 h内10 kPa静张应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张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8 h处;5 kPa静张应力组较10 kPa静张应力组对髁突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静张应力可以调节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简便、快速地获得了大量成活率高的人TMJ软骨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原代培养软骨细胞进行了组化及免疫组化鉴定,相差显微镜、光镜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光镜观察,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单层排列,电镜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细胞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TMJ软骨细胞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甲苯胺蓝染色细胞质内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细胞加力装置,在细胞水平探讨机械力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功能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不同力值的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时间、0~2.03×10-4Pa(0~207g/cm2)力值范围内,随着机械压力的增大,受压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增高,以持续压力作用6h最为明显;当持续压力作用于下颌髁突软骨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活性则出现下降。结论:在一定时间、一定力值范围内,随着机械压力的增大,受压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当持续压力作用超过一定的范围,细胞增殖活性则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4种生长因子两两交互应用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的实验间期检测成骨样细胞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脯氨酸的掺入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PDGF、bFGF、IGF-Ⅱ和TGF-β4种生长因子交互联合应用,均对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具有协同作用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提高其促进骨形成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导下颌向前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髁突软骨中分布的变化,探讨CTGF对前伸下颌后的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选取45只5周龄SD 雌性大鼠,体重约1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5)只,组内再随机平均分为5组(3、7、14、21 和30 d)。实验组动物24 h佩戴改良可摘式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照组动物不做处理。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TGF,观察髁突软骨各层CTGF的表达变化。对CTGF的阳性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髁突软骨组织中均有CTGF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肥大层和增殖层。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 )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7 d后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表达开始上升,到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CTGF表达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3 d、30 d,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可能参与了功能负荷改变所导致的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