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黄连粉针剂为儿科治疗感染性疾病常用药物之一,其副作用之一为百I起药疹。现将我科1995年以来对500例使用双黄连患儿的药疹发生情况的系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且对象:500例全部为本科住院患儿,其性别、年龄及病种分布详见表1~表人其中SO例单用黄连治疗,42O例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V或红霉素,全部病例均为静脉给药。方法为双黄连60~100mg/(kg·d)溶于10%葡萄糖内以rtl%浓度静滴,全部病例均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皮疹。1.2方法:用药后逐日观察有无皮疹发生,出现皮疹的病例除2例因病情需要继续用药外,均停用双黄连…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液自 1992年 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首批急诊必备中成药 ,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其中以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过敏性休克等 )为多见 ,现综述如下。1 不良反应 荨麻疹样药疹 :卢立广报道 [1 ] 1例 2 3岁男性患者因急性扁桃体炎 ,给予双黄连粉针 3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 l中静滴 ,约 5 min后出现头晕 ,颜面潮红 ,胸闷气短 ,咽部堵塞感 ,口唇麻木 ,头颈部、两上肢出现荨麻疹样药疹 ,…  相似文献   

3.
溶煤对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双黄连粉针剂3年,前2年使用玻璃瓶装100g/L葡萄糖注射液和50g/L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溶解双黄连粉针用于静脉滴注,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其中过敏性药疹2例,热原样反应2例,静脉炎4例,头痛头晕1例,过敏性休克1例。后改用PVC袋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制双黄连气雾剂体外诱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α干扰素作用.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测定.结果:精制双黄连气雾剂可诱导人外周白细胞中α-IFN的产生,其作用优于双黄连气雾剂与粉针剂.结论:精制双黄连气雾剂抗病毒作用机理之一是诱生α-IFN.  相似文献   

5.
静滴双黄连致过敏反应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黄连粉针剂为纯中药制剂,为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我科自1991年起,运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400余例各种感染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有21例出现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黄连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精制而成纯中药注射剂 ,具有清热解毒、解热抗炎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双黄连粉针剂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大家所发现、认识 ,笔者统计了 1994年至 1998年的医药文献 ,对该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以了总结、分析 ,以期在该药使用上提供参考。1 不良反应报道1.1 过敏性休克及药疹 患者因高热、咽痛伴咳嗽二天 ,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给予双黄连粉针剂 3.6 g加入 5 %葡萄糖 5 0 ml静脉滴注 ,滴速为 …  相似文献   

7.
肖颖  赵玉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9-2802
双黄连注射液中致敏原的筛查是目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回顾了双黄连注射液中致敏原的筛查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RBL-2H3细胞模型对双黄连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致敏原进行个体化筛选的原理、具体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流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数味中药组成的制剂。临床上常用其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随着该药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疹。笔者用该药经呼吸道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避免了不良反应,且疗效和静脉滴注相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 ,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主要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 ,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 ;2磺胺类 ;3解热镇痛类 ;4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 ;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另外 ,随着中草药剂型创新改革和临床广泛应用 ,由中草药引发的药疹之报道也屡见不鲜。成药中七里散、速效溃疡丸散、六神丸、养阴清肺糖浆、云南白药、石斛夜光丸、银黄口服液、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丸 ,注射液中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板蓝根注射液 ,单味中药三七、生黄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紊类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主要的药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荨麻疹型、麻疹样/猩红热样型.结论新药的增多使得引发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也增加;临床用药应重视不良反应观察和避免易发药疹药物的联用,发现药疹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1.
患者,王某,女,21岁.1998年5月8日13:10因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入院.入院后即予抗生素、双黄连等药物静滴.所用双黄连为哈尔滨三制药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使用方法为双黄连粉针剂3支(每支0.6g)加入5%的250ml中静滴.  相似文献   

12.
对近几年双黄连注射液主要致敏原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双黄连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个体差异与HLA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提出以基因指纹学说为基础,研究双黄连注射液重要致敏原易感基因的研究策略,为今后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主要致敏原与HLA-DRB基因多态性、特异性IgE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有关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基因位点,为研究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机制、临床预防中药过敏反应提供参考依据,为中药注射剂致敏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引起咳喘反应二例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264001)祁秀花,孙得喜,李静芝双黄连粉针剂为全国中医医院治疗急症的首批15种必备药物之一,因其抗病毒、抗菌作用显著,故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双黄连粉针剂引起皮疹反应,以往曾有报道,我院也发生过...  相似文献   

14.
我科92年7~12月收治10例重症药疹患者.药疹类型为: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1例、恶性大疮性多型红斑2例、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2例、多型红斑型药疹5例.均起病急、病情重,尤以恶性大疮性多型红斑和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为著.经中西医结合救治均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黄芩苷的含量变化为指标 ,考察双黄连合剂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初均速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变化。结果 :以黄芩苷计 ,双黄连合剂的有效期为 2 .34年 ,活化能为 10 4 .9KJ/ m ol。结论 :这些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双黄连合剂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为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8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双黄连发生不良为75例,构成比为96.2%,不良反应最常发生在用药后5-30 min,构成比为43.6%,皮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构成比为26.9%.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采取对策减少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双黄连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双黄连注射液及粉针剂的现代药理、毒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揭示目前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规避双黄连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建议.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多有联合应用,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结论 建议避免中药注射剂的联用,建立并完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警体系、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双黄连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的体外和血清药效学,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染料摄入法,检测双黄连及其拆方抗RSV的作用,改变给药方式,探讨双黄连及其拆方抗病毒的作用环节.同时,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含双黄连及其拆方的大鼠血清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双黄连复方具有明显抗RSV的作用,并优于各拆方;且复方及拆方的体外和血清药效学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双黄连作用机制可能为直接杀病毒或抑制病毒吸附或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结论:双黄连组方合理,并具有多环节抗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冻干粉针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3味中药按一定比例提取精制而成,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同时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病例也日趋增多.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双黄连冻干粉针不良反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双黄连冻干粉针过敏反应机制、临床预防其过敏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中药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近年来,临床报道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1 ADR的临床症状 1.1过敏反应 (1)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药疹或荨麻疹样皮炎.在全身或局部相继出现高出表皮、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斑丘疹,疹面皮肤潮红、瘙痒、压之褪色,有时可见全身肌肤灼热如焚,或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还可表现为过敏性紫癜.(2)过敏性休克,表现为突然哮喘样发作,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抽搐,血压测不到,或见呼吸心跳骤停,或伴有皮肤过敏、大汗淋漓、高热、寒战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