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外治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1例,观察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为(3.1±0.8)h;腹胀缓解时间为(3.2±1.3)h;首次进食时间为(17.6±3.4)h;首次排便时间为(19.0±8.1)h。对照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5.6±1.2)h;腹胀缓解时间(7.3±0.8)h;首次进食时间(19.9±3.6)h;首次排便时间(11.8±6,7)h,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肠梗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导管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导管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导管组48 h腹痛和腹胀的缓解率为89%,对照组为61%(P<0.05),导管组48h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为100%,对照组为77.8%(P<0.05),导管组中转手术率为5.6%,对照组为22.2%(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时,配合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灌肠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为54.5%、90.9%,对照组分别为30.0%、80%;且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病人的诊治经过,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与常规治疗21例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快,住院时间短,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肠蠕动,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麻痹性肠梗阻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抑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抗生素及温生理盐水500 mL日二次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比较2组治疗后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86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共15例,对照组发生共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治愈82例,死亡4例,对照组治愈44例,共19例死亡。治疗组中的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时间及减轻其危害,减少住院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30 例,西医治疗29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组治愈24例(80%),平均住院时间(15.5±5.23) d;西医组治愈19例(66%),平均住院时间(19±5.21) 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保留灌肠结合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将76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的保留灌肠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胃肠减压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本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复方清胰汤或清胰陷胸汤和活血化瘀方剂,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非手术治愈31例(77.50%),治愈好转时间平均14.5d,中转手术病例比率22.50%、死亡率5.00%;对照组非手术治愈24例(60.32%),治愈好转时间平均23.8d,中转手术病例比率39.68%、死亡率13.09%,两组相比较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方(急腹症Ⅲ号)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5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术后6 h开始给予急腹症Ⅲ号方300 mL直肠滴入,对照组36例让胃肠功能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49.8±12.6)h,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发生率3%,对照组分别为(75.7±12.1)h和22%(P<0.01).结论:急腹症Ⅲ号方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并减少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对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早期手术治疗组84例,西医非手术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主要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进行总结。结果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7%)、平均住院时间为(22.5±8.3)d及病死率(8.2%)明显低于早期手术治疗组(P〈0.01)。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的主要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低于西医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可作为SAP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组(观察组)24例,传统鼻胃管治疗组(对照组)24例,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情况、平均住院日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为(2.6±1.80)d,观察组为(1.2±0.24)d;对照组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为(5.4±2.1)d,观察组为(2.2±1.50)d;对照组立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为(6.7±2.15)d,观察组为(2.4±1.40)d;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为8.3%,观察组无中转手术病例;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0.2±3.7)d,观察组为(5.6±1.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在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中较传统鼻胃管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每组70例。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外科微创综合治疗;Ⅰ组在Ⅱ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对比两组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Ⅰ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Ⅱ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亦低于Ⅱ组。结论早期采用中药组方及内镜干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非手术治疗的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行西医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中药清胰汤100ml,每12h胃管内注入,加闭管1h。对照组20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腹痛、腹胀缓解,恢复排气、通便,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恢复排气、通便及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明显的协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2例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灌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肠鸣音恢复时间(2.48±0.46)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3.10±0.54)d,恢复排便时间(3.30±0.82)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5.56±1.20)d,住院时间(15.24±4.18)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创伤小,患者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人全部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治疗,出现局部并发症75例。随机分组进行了开放性手术(37例)或微创清创引流术(38例),并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清创引流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死亡率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死亡率(2.6%)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8%)(P0.05);手术次数两组相比,微创组穿刺引流次数(3.33±0.58)多于开放手术组(2.52±0.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相比微创组有增加趋势[(53.3±37.6)d,(44.5±28.5)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两组相比微创组(37 661.36±21 732.00)元显著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54 423.83±45 263.06)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观察组44例(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对照组43例(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以评判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总体而言,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示肠梗阻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48 h内腹痛腹胀缓解率、置管第1天引流量、24 h腹围缩小量及24 h内胃肠减压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可有效引流肠内容物,较早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大黄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肥皂水保留灌肠,中药组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中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2.5±0.9)d、(3.5±0.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1.2)d、(4.7±1.1)d。结论:应用单味大黄水煎剂保留灌肠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发病急 ,变化快 ,病情险恶 ,易并发多脏器衰竭及中毒性休克 ,危及生命。我院自 1997年以来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5例患者 ,男 37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8岁 ,平均 43 7岁。发病时间为 8~ 18h不等。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45例 ,麻痹性肠梗阻 10例。其中完全性 39例 ,不完全性 16例 ,均行胸腹连透及B型超声探测确诊。2 方法2 1 治疗方法  5 5例随机分为西医组 (对照组 ) 2 5例 ,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 30例 ,两组年龄及病情无显著差异。西…  相似文献   

19.
96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方法:中西医结合组966例应用中药肠功能恢复汤、针刺、穴位封闭、颠簸、捏脊、手术等综合方法治疗,与同期采用纯西医方法治疗的47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909例,好转38例,死亡19例(1.97%)。对照组治愈309例,好转122例,死亡42例(8.9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清肠合剂灌肠,对照组应用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胃动素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5±4.1)h、首次排气时间(40.1±10.2)h、首次排便时间(70.8±17.9)h比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0.8±4.7)h、首次排气时间(59.5±12.8)h、首次排便时间(94.0±14.2)h均明显缩短,肠功能恢复快(P0.01)。治疗组第5 d胃动素(279.0±27.8)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0.7±25.0)pg/m L升高,第5 d IL-6(6.7±2.4)pg/m L比治疗前IL-6(12.7±9.7)pg/m L降低(P0.05)。对照组第5 d胃动素(259.8±25.2)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2.3±21.0)pg/m L升高,第5 d IL-6(8.3±3.2)pg/m L比治疗前IL-6(12.0±9.0)pg/m L降低(P0.05)。治疗组第5 d胃动素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68.8%)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5.7%)(P0.05)。结论:清肠合剂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浆IL-6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