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治性膀胱全切输尿管单乳头皮肤造口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榆尿管单乳头皮肤造口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单乳头榆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式.即将左侧输尿管经乙状结肠腹膜后转移至右侧与该侧输尿管一并引出腹壁,形成单乳头,外接集尿袋.治疗11例浸润性膀胱癌.结果 乳头形成好,术后尿液引流通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1.5年无乳头回缩塌陷、肾孟肾炎.经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证实双肾无明显积水.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特别适合榆尿管扩张积水的老年、全身情况差.不宜行复杂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膀胱癌患者,疾病本身及造口带来的心理、生理、病理一系列的变化,以及造口对患者的影响,术后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正常排尿方式,需终生佩戴造口袋收集尿液。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排尿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对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病人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术后造口贴袋前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性应用,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对照组术后未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性应用,其他均同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1 d、3 d、5 d以及7 d后造口周围皮炎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1 d内造口周围皮炎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5 d和7 d后,观察组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和2.78%,均低于对照组3 d、5 d和7 d后的皮炎发生率32.43%、27.03%和21.62%(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能够显著减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胡忠芳 《当代医学》2016,(11):94-9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该类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选取行膀胱全切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患者10例,这些患者均于出院后1个月之内并发感染,后又返回医院进行治疗,接受相应护理.结果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抗感染护理,一旦发生严重感染要立即采取合理措施,加强护理,尽快控制感染,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减少感染机会,提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义  俞洋 《吉林医学》2005,26(12):1323-1324
目的:探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做成贮尿囊和完成输尿管与输入道吻合口,最后贮尿囊尿道6针吻合代膀胱前壁与耻骨悬吊固定等,已应用于两例患者。男性,73岁,多发性移行细胞癌。女性,47岁,膀胱腺鳞癌。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7.5h、6.5h,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00ml、500ml。1例输血400ml,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术后均恢复生理排尿,上尿路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满意。结论:原位新膀胱技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符合生理排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石永福  方克伟  王伟  李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36-4137,4139
目的探讨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新方法在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2011年11月于我院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进行一种新的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换造瘘管情况等。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明显的围术期并发症;随访3~38个月(平均11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24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6例均无瘤存活。2例发生因引流不畅引起的高热,更换引流管后治愈。1例发生造口不能插入F10硅胶管,仅能够插入F7单J管,行造口切开后顺利放入F12硅胶管;其余7例均能够顺利插入F10或F12硅胶管。结论本方法较传统方法造瘘口狭窄的几率低,更换造瘘管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因尿路疾病患者需要行尿流改道腹壁造瘘术。由于手术使排尿方式改变,尿液需自腹壁造瘘口引出体外,术后需佩带集尿器,如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代膀胱术等。目前,临床使用的集尿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容易损伤皮肤,增加了病人自我护理的难度。近年来笔者对原有集尿器进行了改进,自制表式集尿器应用于10例回肠代膀胱术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永久性膀胱造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42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手术操作及造瘘管管理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42例中膀胱出血 8例 ,造瘘管阻塞 2例 ,膀胱痉挛 3例 ,瘘管周围皮肤湿疹 3例。结论 :重视手术操作细节 ,加强造瘘管管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造口护理干预对根治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病人60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造口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采取术后造口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临床资料37例,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5~136个月,平均109个月.结果 随访37例中出现远期并发症15例(40.5%),其中贮尿囊内结石形成2例、输出道狭窄插管导尿困难3例、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致肾积水7例、贮尿囊内异物2例、输出道黏膜外翻1例;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与术中设计及术后日常护理不当相关,术后日常护理对预防减少远期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4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2例,回肠膀胱术(Bricker)41例,原位新膀胱术(Studer)11例,Sigma直肠膀胱术9例。对4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其它组多,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新膀胱术组与Sigma直肠膀胱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术后4种尿流改道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从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采用回肠末端肠段,作对系膜缘切开,然后将回肠片U形排列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重建膀胱颈,输尿管行黏膜沟再植.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尿控情况、肾功能、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围术期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12~168个月.共死亡13例.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尿漏5例、出血4例、切口疝4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复发1例.42例患者尿控效果满意.结论:经过长期随访,我们提出的新型原位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并发症较低的尿道改道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史彦彬  陈志文  诸禹平 《重庆医学》2015,(6):755-757,760
目的:比较膀胱全切术后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与传统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术后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治疗42例及传统回肠膀胱术46例),对比分析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两种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远近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组术后控尿生活质量较之传统手术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输出道缩窄悬吊增强可控回肠膀胱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于不适合原位新膀胱术且要求控尿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14.
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种可控性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并推广该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13例患者中,10例施行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阑尾输出道).2例施行回肠可控膀胱术(回肠输出道),1例施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2年,除1例回肠新膀胱有尿失禁现象外,其余12例均获得了良好的可控性。膀胱容量平均300~400ml,白天2~5h导尿1次,夜间导尿1~2次或夜间留置尿管,无插管困难。1例去带可控盲升结肠膀胱术后2个月时有一侧输尿管返流,1年后自愈。结论:(1)去除盲升结肠结肠带后,能有效地增加3倍左右储尿囊容积,阑尾输出道可控性确切。(2)回肠可控膀胱(回肠输出道)亦取得了良好可控性,也是一种很好的可控膀胱方法之一。(3)对合适病例施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很理想的方法,符合生理排尿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1例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摩西钬激光组3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组(TURBT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在控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中的价值.方法 116例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术后即刻表柔比星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于术前6h和术后连续3d每天口服索利那新5mg,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于术后6、12、24、48和72 h分别记录膀胱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从93.1%(对照组)下降到67.2%(试验组)(P=0.001);在各个观测时间点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的严重性均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结论 索利那新可有效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26例行TUR-Bt术的膀胱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等17项指标与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复发风险曲线。结果肿瘤基底(Hr=2.825)、肿瘤分期(Hr=2.223)、肿瘤数目(Hr=2.203)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Hr=0.465)是与TUR-Bt术后肿瘤复发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评价TUR-Bt术后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可参考上述4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20例;年龄36~88岁,平均65.2岁。经腹腔镜手术101例,其中9例术中改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术式36例。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6例,占62.8%;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2例,占8.8%;回肠膀胱术20例,占14.6%;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占6.6%;输尿管皮肤造口术8例,占5.8%;胃代膀胱术2例,占1.5%。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8h,术中出血400~1 600mL,随访3~60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漏尿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为肠瘘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术后晚期主要并发症有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获随访的原位新膀胱术者51例,白天控尿良好48例(94.1%),夜间控尿良好43例(84.3%)。获随访的72例中男性67例,其中41例自诉阴茎可勃起,占61.2%(41/67)。术后无长期尿失禁,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风险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适应证;原位膀胱术是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严重并发症少,不易复发,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