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治性膀胱全切输尿管单乳头皮肤造口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榆尿管单乳头皮肤造口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单乳头榆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式.即将左侧输尿管经乙状结肠腹膜后转移至右侧与该侧输尿管一并引出腹壁,形成单乳头,外接集尿袋.治疗11例浸润性膀胱癌.结果 乳头形成好,术后尿液引流通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1.5年无乳头回缩塌陷、肾孟肾炎.经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证实双肾无明显积水.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特别适合榆尿管扩张积水的老年、全身情况差.不宜行复杂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双J导管在肾盂及输尿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使肾盂成行及输尿管手术后尿液引流通畅及预防吻合口狭窄,采用双J导管作为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方法:使用国产硅化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双J导管,两端向相反方向弯曲,盘卷,导管有许多侧孔,全部采用术中置管,一端置入肾盂,另一端安放于膀胱。术后6-12周通过膀胱镜拔管。结果:58例术后引流通畅无导管脱出,无吻合口狭窄,术前之肾积水改善,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结论:肾盂及输尿管手术中应用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2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结果: 术后无感染、漏尿和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较有效的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作支架有利于肾功能迅速恢复,减少术后吻合口再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用双"J"管内引流治疗晚期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镜、输尿管镜下逆行或经皮肾镜顺行置入肿瘤用输尿管支架管,治疗晚期肿瘤并发输尿管梗阻19例。结果 19例患者治疗侧输尿管引流通畅,肾积水消失或改善,尿量增多,疼痛缓解,一般情况改善,无不能耐受或梗阻。结论使用肿瘤用双"J"管内引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避免频繁更换支架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双J管在开放性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古月 《西部医学》2006,18(6):760-761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开放性手术中的支架与内引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48例上尿路开放性手术患者中经肾盂、输尿管切口或新成型输尿管口置入双J管做支架与内引流。术后留置导尿5~7d,2~4周取双J管。结果48例均以膀胱镜取出双J管。并发尿液返流1例,膀胱刺激症状2例。无切口感染、尿瘘与切口或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双J管作为支架与内引流管应用于上尿路开放性手术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镜术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在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7月14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顺利置入双J管引流后治愈,漏尿分别于术后1—4周停止;1例患者输尿管镜下置管失败改开放手术修复治愈。全组病例留置双J管于术后1~2个月后拔除,术后随访6个月~2年,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证实患侧尿路连续性恢复,输尿管通畅,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或正常。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内引流术是处理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8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留置导尿管5~7天,术后4~8周拔除双J管,3~12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近期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徐峰  李坚勇  谭卫  陈钟良  刘德荣 《四川医学》2005,26(12):1433-1434
目的 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5例,术后6-8周拔出双J管,术后6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 患肾积水好转,肾盂明显缩小,吻合口通畅。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较理想的方法,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尿及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双“J”导管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J”导管内引流上尿路手术中应用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31例肾多发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性狭窄、输尿管肿瘤、膀胱癌侵及输尿管口等疾病手术中留量双“J”导管,置管时间3-13周。结果 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逆行上尿路感染,1例出现漏尿。随访3月-6年,患侧肾积水均消失、肾功能恢复良好,输尿管末再梗阻及结石形成。结论 双“J”导管在上尿路手术中内引流效果满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改善肾功能。对双“J”导管使用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学技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的2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1例,中段3例,下段24例,分别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6例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顺利置入双J管后治愈,同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4例.12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明确诊断但置双J管失败,改行开放手术修复治愈.双J管于术后1~2个月后拔除,4~6周拔除肾造瘘管.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侧尿路连续性恢复,输尿管通畅,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或正常.7例术后出现狭窄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输尿管镜检利于明确诊断,置入双J管是处理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膀胱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评估采取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原何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可控腹壁尿流改道术的疗效,为膀胱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埭状况洲查问卷(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41-实施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81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原位尿流改道术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评分上明显高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P〈0.05)。原位㈨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间,输尿管皮肤造瘘组和可控腹壁尿流改道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比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膀胱灌注化疗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T2-3N0M0期膀胱癌患者56名,手术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进行化疗.其中24名术后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一时期的其他32名患者则在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化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副反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和尿细胞学.结果 56名患者共随访18~60个月,平均32个月.髂内灌注组化疗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75.0%,此外有部分骨髓抑制表现,有29.2%白细胞下降.膀胱灌注组主要副反应为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为37.5%.观察期内肿瘤复发率髂内化疗组为25.0%,而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56.3%(P〈0.05).观察期间内,56名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结论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后配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化疗副作用,对于某些不适宜或不愿意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进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2年重复;第3年,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定期随访。结果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24~48个月,肿瘤复发3例,复发率为13%。术后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和膀胱容量小。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明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We presented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performed in 28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Methods Among the 28 patients, aged from 58 to 73 years (mean 68.5 years), 26 wer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grads Ⅱ-Ⅲ and 2 squamous carcinoma.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plus bladder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among them 15 with ileum, 10 with rectum pouch, and 3 with ureterostomy. The operating time, the blood loss, the intestine func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 The operating times were 7--10 hours, the blood loss was 400--1500 ml (mean 850 ml), the intestine function recovered at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 and all ureteral catheters were removed at 2 weeks after surgery. The results of intravenous urography were hormonal at 3-month, 1-year, and 2-year follow-up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fo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s safe and efficient, with good operating field, reliable hemostasis, mini-invasion, less celiac complications, and rapid recovery. This surgery is worth being extend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 +化疗预防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2 3例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移性细胞癌保存膀胱术后在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基础上行放射治疗 (研究组 ) ,照射平均剂量为 51 4 8± 462cGy。以 2 9例同期同样病变行保存膀胱术后单纯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为对照 (对照组 )。所有病例随访 3年以上 ,平均随访 41 6个月 ( 3 6-60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 3年盆腔复发率为 1 7 4%和 44 8% (P =0 0 3 6) ;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 1 7 4和 2 4 1 %(P =0 554 )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8%和 86 2 % (P =0 670 )。研究组除 2例因放射性膀胱炎分别中断 3d和 1周后继续治疗外 ,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 保存膀胱术后放射 +化疗治疗能有效降低肌层肌层侵犯浸润性膀胱癌盆腔复发率 ,且是膀胱癌保膀胱术后理想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Urine detection of survivin and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总被引:127,自引:1,他引:1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3.0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过TURBT两周后行3.0T MRI的膀胱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5例。由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商诊断,通过MRI的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判定膀胱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并与全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3.0T MR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T2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纳入的 55例患者,平均年龄60.76岁(42~82岁),男性48例,女性7例。MRI检查前均接受过TURBT(其中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例,外院39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和TURBT间隔时间均大于2周,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且MRI检查后至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期间未行放疗或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未见肿瘤残留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例,其中13例分期为T1,3例分期为T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7例,其中19例分期为T2, 14例分期为T3, 4例分期为T4。放射诊断使用T2WI序列、DWI序列、T2WI+DWI序列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3.78%、91.89%,特异度分别为66.67%、77.78%、72.22%,准确度分别为85.45%、81.82%、85.45%。结论: T2WI序列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利于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定位;DWI序列可以帮助医师区分膀胱癌和瘢痕纤维化;3.0T MRI T2WI+DWI序列在接受过TURBT的膀胱癌中对诊断肌层浸润情况拥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3.0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过TURBT两周后行3.0T MRI的膀胱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5例。由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商诊断,通过MRI的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判定膀胱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并与全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3.0T MR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T2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纳入的 55例患者,平均年龄60.76岁(42~82岁),男性48例,女性7例。MRI检查前均接受过TURBT(其中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例,外院39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和TURBT间隔时间均大于2周,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且MRI检查后至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期间未行放疗或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未见肿瘤残留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例,其中13例分期为T1,3例分期为T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7例,其中19例分期为T2, 14例分期为T3, 4例分期为T4。放射诊断使用T2WI序列、DWI序列、T2WI+DWI序列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3.78%、91.89%,特异度分别为66.67%、77.78%、72.22%,准确度分别为85.45%、81.82%、85.45%。结论: T2WI序列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利于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定位;DWI序列可以帮助医师区分膀胱癌和瘢痕纤维化;3.0T MRI T2WI+DWI序列在接受过TURBT的膀胱癌中对诊断肌层浸润情况拥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