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注药后10 min(T2)、注药后15 min(T3)、术毕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感觉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峰值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4的HR、MAP及各时刻SpO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组,B组为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合剂组),行双侧颈丛阻滞(患侧深浅丛,对侧浅丛)。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起效时间A组与B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分别使用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各30ml,行双侧颈丛阻滞(两点法即C3,C4深丛浅丛)。评价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血管药物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R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使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轻微,心脏的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更具可选性。  相似文献   

4.
李书庸 《中外医疗》2011,30(32):102-10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浅丛阻滞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0.3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4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5.7%和9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10、30min及60min时点血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颈浅丛阻滞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尹文亮  李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51+153-151,153
目的研究0.25mg/mL布托啡诺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麻醉下锁骨中段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段骨折或内固定物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5%罗哌卡因+0.25mg/mL布托啡诺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 mL;B组0.25%罗哌卡因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术后2、4、6、8、10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镇痛时间延长、不加重运动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0.25%左旋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颈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0.25%左旋布比卡因麻醉(LB)组、0.375%罗哌卡因(R)组和0.25%布比卡因(B)组3组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深丛4ml,浅丛6ml。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和术后镇痛情况。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LB组与R组,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镇痛质量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镇痛维持时间LB组与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KA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组(OR组,n=41)和罗哌卡因组(R组,n=41)。术中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ACB,留置导管连接患者自控镇痛(PCA)泵,R组采用0.15%罗哌卡因镇痛,OR组采用2 mg羟考酮复合0.15%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首次按压PCA时间,48 h内PCA按压次数和吗啡补救镇痛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和β-内啡肽水平。结果:T2、T3和T4时,OR组HR和MAP均低于R组(...  相似文献   

8.
方九江  安晓萍 《广东医学》2004,25(5):555-556
目的 比较 0 375 %罗哌卡因与 0 375 %布比卡因颈丛复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 5 4例拟行肩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R组 (罗哌卡因组 ,2 7例 )颈臂丛局麻药为 0 375 %罗哌卡因 30ml;B组 (布比卡因组 ,2 7例 )颈臂丛局麻药 0 375 %布比卡因 30ml,先用 9号针施行单侧颈丛阻滞 ,用一针式改良颈深浅丛阻滞技术 ,穿刺点选C4 ,注射 1 0ml局麻药。再用 9号针施行同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穿刺 ,注射2 0ml局麻药。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效果及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 5 ,30 ,4 5 ,6 0min、术后 1h的MAP ,HR ,SpO2 。结果 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 (P >0 0 5 ) ,但R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结论  0 375 %布比卡因或 0 375 %罗哌卡因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可顺利完成肩部手术 ,安全有效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较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37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6例)和C组(46例)。三组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分别采用0.35%、0.30%、0.25%浓度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三组不同时间[入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切皮时(T2)、切口缝合时(T3)、麻醉苏醒后2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围术期指标[拔管时间、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水平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三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A组、B组MAP、HR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2.
同等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相同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布比卡因组(B组)和左布比卡因(LB组),每组25例,分别用0.25%布比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颈丛阻滞,15ml/侧(深丛8ml,浅丛7ml),共30ml。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的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T5)时的SBP、DBP、HR、RR、SpO2、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布比卡因对抬头肌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P﹤0.05)。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SBP、DBP在T1~T4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5时与T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与T0比较两组RR、SpO2、MV和V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5%左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左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浓度为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的一点深丛阻滞法。实验组为两侧深浅丛均阻滞,深丛注药4 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于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向足、向对侧各注药3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对照组为传统的改良阻滞法。分别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5、30、45、60 min和手术毕6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在阻滞后的30min内,RR、SpO2,HR、SBP、DBP变化都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超  张礼梅  赵强  王立 《四川医学》2010,31(11):1625-1627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用0.447%的罗哌卡因2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每侧10ml,待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诱导用药相同,咪达唑仑0.05μ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插入适合的气管导管,然后行机械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B组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A组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短(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2例无心脏病史、拟行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2例和布比卡因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0.375%的罗哌卡因和0.375%的布比卡因24 ml行一针法双侧颈丛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同时以惠普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罗哌卡因组相比,布比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但其异常ECG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均P < 0.05)。两组异常的BP、HR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丛阻滞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O.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Ⅰ~II级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各25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B)的HR、MAP、SpO2、RR,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麻醉镇痛质量。结果两组在各时间段的HR、MAP、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L组为(4.6±1.2)min,R组为(4.9±1.4)min(P〉0.05);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L组为(485±140)min vs (220±30)min,R组为(445±130)min vs (186±38)min(P〉0.05)。两组麻醉镇痛质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30mL皆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两者麻醉起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麻醉镇痛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改良一点深丛阻滞法,但两侧深丛各只注药4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在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6个时间点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利左布合剂组(L组)在阻滞后的10 min、切皮时和术中探查时阻滞效果优于单纯用0.25%布比卡因组(B组),P〈0.05;L组起效时间短、完善时间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穴位镇痛对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在0.375%布比卡因颈丛阻滞下,B组则在切皮前10 min于两侧合谷穴分别注入含哌替啶50 mg的5%葡萄糖溶液4 ml,共8 ml.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麻醉后SBP、DBP和HR均上升(P<0.01或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后SBP、DBP和HR较低;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穴位镇痛可增强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减轻术中甲状腺和气管的牵拉反应,抑制颈丛阻滞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与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两种不同超前镇痛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以0.25%的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每侧注射5 ml;B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0.5 mg/ kg咪达唑仑注射液;C 组患者不做处理。三组术后4 h 内均不予任何镇痛处理,4 h 后根据患者要求,给予一定量的杜冷丁。所有病例均不予镇痛泵持续镇痛处理。分别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用量等。结果术后观察的各时间点,A 组、B 组 VAS 评分均小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4小时VAS 评分,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药用量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术前应用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患者额外镇痛药量,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而术前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降低患者使用额外镇痛药量更多,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