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剑  张明  丁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567-1568
近年来发现,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因局部浸润导致气道压迫或因转移至气道导致气道狭窄,同时常合并气道食管瘘(左主支气管食管瘘和气管食管瘘)的发生。临床主要的症状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进食后呛咳,伴发反复肺部感染,容易引起纵隔脓肿和肺脓肿的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方法是在气管和食管各放一枚支架以治疗气道狭窄合并气道食管瘘。近几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首先采用了膜性支架气道内植入法,既解决了气道狭窄,又封堵了气道食管瘘的瘘道,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覃庆武  潘频华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4):1892-1894
多种因素可导致气道神经发生可塑性改变,即支配气道的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兴奋性和分布密度等方面的改变。气道神经的这些可塑性改变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气道支架植入术在气道狭窄合并气道食管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道支架植入术在气道狭窄合并气道食管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16例食管癌伴气道狭窄合并气道食管瘘患者的定期随访,观察其在进行膜性支架气道内植入术后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明显缓解,进食呛咳消失。仅13例进行了定期随访,平均生存期为13.6个月,13例患者均行术后放射治疗,其中2例患者治疗中发生大咯血死亡,其余11例无进食后呛咳发生,无再发进行性呼吸困难。结论膜性支架治疗气道狭窄合并气道食管瘘,是一项对患者痛苦少、费用低、并发症少、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气道狭窄可引起呼吸困难、顽固性咳嗽、咯血、感染等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甚至死亡。在支气管镜导引下置入气道支架可以缓解气道狭窄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赢得病因治疗的时间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1 气道狭窄的病因及置入气道支架的适应症1.1 导致气道狭窄的病因 主要有炎性肉芽肿、瘢痕、结核、创伤、气管软化症、淀粉样变、中心型肺癌、食道癌、甲状腺癌、纵隔肿瘤等。1.2 气道狭窄的适应症 中心型肺癌致气道狭窄 ;食管癌浸润性气道狭窄 ;晚期甲状腺癌压迫气道狭窄 ;结核瘢痕性气道狭窄 ;创伤性气道狭窄 ;肉芽肿性气…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全球3亿多人患有哮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态结构以及各菌群的相对丰度均发生了改变,且与哮喘气道炎症表型相关。气道微生态可以通过免疫反应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气道微生态与哮喘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为哮喘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目前气道微生...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气道和肺组织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的常见、多发病。气道重塑是慢阻肺气流阻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认为,气道重塑多与气道炎症相伴随。一、气道重塑的病理气道重塑是反复发生的气道损伤和修复导致的气道壁结构改变。它是以气道的平滑肌,上皮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的组织,细胞或分子改变为特征。气道重塑可发生在慢性气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认为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但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哮喘患经常出现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气流阻塞及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目前医学界认为其原因是气道发生了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其中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在气道重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与气道的高反应性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壁结构改变。除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阻塞、痉挛、狭窄外,还表现为气道壁增厚,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基底膜增厚、玻璃样变,此种改变称为“气道重建”(Airwayremode—ling),又称为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9.
气道内支架治疗器质性气道狭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40年前,Harkins医生将一条合金管子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放入气管内,以缓解病人的气管狭窄症状,形成早期的气管支架技术。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气道支架技术亦在不断改进,尤其是从1990年法国医生Dumon首次应用内窥镜放置自行设计的Dumon硅酮支架开始,气管支架技术更获得明显的发展和完善,今天,气道支架技术已发展为不同材料的支架系列,能治疗不同形式气道狭窄的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本文将就这项技术的适应证,气道支架的种类及其作用,合并症及其处理以及支架置入方式进行介绍。1 气道支架…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的损伤。上皮细胞调节气道的修复,且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气道重塑使肺功能遭受损害;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气道重塑的程度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点认为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但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经常出现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气流阻塞及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目前医学界认为其原因是气道发生了改变即气道重构(airwayremodeling)[1]。其中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在气道重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与气道的高反应性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近年ASMC已成为哮喘研究的一个新热点,Hierst[2]提出应把ASMC作为哮喘研究的标靶。本文就ASMC的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ASMC的增殖与气道重构气道重构的形态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及对气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汀  王辰 《国际呼吸杂志》2002,22(5):258-260
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包括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气道重构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哮喘的气道功能、自然病程、药物疗效及预后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气道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被逐渐揭示出来,这种病理学改变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气道生理功能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的损伤。上皮细胞调节气道的修复,且与气气道重塑密切相关;气道重塑使肺功能曹受损害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气道重塑的程度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气道平滑肌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生物物理学改变,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细胞内钙信号转导的变化,神经调控的特点,以及增殖分泌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治疗特殊部位食管肿瘤性消化道气道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食管癌消化道气道瘘在纤维支气管镜或配合X线透视下行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封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病人咳嗽、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结果 12例食管癌消化道气道瘘在纤维支气管镜或配合X线透视下行气道内被膜支架置入封堵治疗均取得成功,12例病人术后咳嗽、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全部病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特殊部位气道消化道瘘选择不同形状气道内支架置入封堵瘘口,疗效好,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气道平滑肌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生物物理学改变,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细胞内钙信号转导的变化,神经调控的特点,以及增殖分泌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异质性疾病,气道上皮损伤是哮喘患者常见的气道病理改变。气道上皮的物理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共同应对病毒、过敏原及大气污染物的刺激和损伤后修复,并在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气道上皮的靶向疗法已经显示出临床治疗价值,有可能成为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新的干预靶点。本文将重点探讨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靶向哮喘气道上皮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气道病     
文中內容对小气道与小气道病的基础认识以及国外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小气道乃指內径在2毫米以下的细支气管,相当于14~19级分支。因为小气道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密切关系,所以研究小气道  相似文献   

19.
气道炎症是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构、通气障碍和疾病慢性化的关键。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多种免疫细胞有调节作用,且是诱导气道感觉神经元可塑性的强有力的介质,目前研究认为NGF可能在哮喘气道急慢性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及对气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的三大特征包括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气道重构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哮喘的气道功能,自然病程,药物疗效及预后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气重柢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被逐渐揭示出来,这种病理学改变的学生机制及其与气道生理功能的关系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