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安置PICC的合理的体外导管放置长度。方法 88例行PICC穿刺的肺癌患者根据PICC的留置的体外导管放置长度,分为三组:≤2.5 cm组,2.5~3.0 cm组和≥3.0 cm组,研究留置的体外导管放置长度与不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88例患者中2.5~3.0 cm组的堵管发生率为5.7%,低于≥3.0cm组堵管发生率31.6%,两组结果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2.5~3.0 cm组的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为7.7%,低于≤2.5 cm组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为29.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3.0 cm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为5.8%,低于≤2.5 cm组导管移位发生率为52.9%,两组结果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结果 PICC置管体外导管放置长度最合适的长度为2.5~3.0 cm。结论合适的PICC置管体外导管放置长度对于减少PICC置管的不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PICC置管体外导管放置长度最合适的长度为2.5~3.0 cm。  相似文献   

2.
对PICC体外断管进行修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可延长PICC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在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服务体会。方法:从患者入院到PICC置管护理到带管出院等几个方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PICC置管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较高评价,取得了较高的疗效。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及PICC置管不仅改善了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技能,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成芳  冯萍 《中外医疗》2013,32(20):6-8
目的分析长期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问题。探讨留置PICC导管的管理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长期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行PICC加强管理,对照组行传统管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及知晓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导管脱落、导管移位、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PICC导管的寿命也明显的较长,患者对生活质量情况的满意度、知晓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期化疗患者行PICC导管期间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导管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83-8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PICC置管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且护理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留置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靖  李虹彦  马晶 《吉林医学》2009,30(6):522-52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留置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采用PICC治疗的196例病历中出现各种并发症的8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其中发生静脉炎16例,局部感染32例,意外拔管4例,导管部分脱出22例,心率失常1例,导管堵塞7例。结果:82例患者除意外拔管4例和部分导管脱出3例因上肢肿胀而拔管外,均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并发症治愈,PICC导管均使用至治疗结束或带管出院。结论:在使用PICC过程中密切观察使用情况,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小结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2例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得出了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一些体会.结果 2例上肢静脉血栓患者7-14天后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血栓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健康教育是P I C 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n=34)患者接受护理路径,对照组(n=31)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采取护理路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王佳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125-126
目的探讨PICC 导管置入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度.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cm的体外测量法, 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胸骨上窝加3cm体外测量法,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置管长度末端定位.结果 B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安全率显著高于A组, 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B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PICC静脉留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俊霞 《吉林医学》2009,30(8):705-706
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常承受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而血管的破坏,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完成。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途径、成功的静脉穿刺等方面进行各项研究,现就PICC留置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巧玲 《大家健康》2016,(11):250-251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PICC导管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依据,在置管前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静脉血栓应积极强救,避免拔管,为患者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行PICC留置期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海燕 《河北医学》2007,13(10):1222-1223
肿瘤病人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痛苦及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较好的选择,但锁骨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等置管因其静脉解剖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以及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是危及生命,使它们在临床的应用收到局限.为解决上述问题,寻找简便、安全、易行的方法,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开展PICC置管技术,对100例患者进行了置管,现将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害。然而PICC并发湿疹给患者造成置管局部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容易引起局部皮肤感染,严重者造成败血症,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本文就PICC并发湿疹相关问题及防护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中发生导管移位情况,探讨导管移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从导管置入深度、穿刺部位、维护技术、健康教育力度及疾病因素等方面对导管移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4例移位导管经及时处理后能正常使用,不影响导管留置时间。结论:规范置管及维护护士的培训及操作准入制度,提供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肘上穿刺是预防导管移位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因其具有保护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但如出现导管移位等异常情况可带来治疗困难甚至较为严重的医疗后果.现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军队高干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共81例高龄患者实施PICC措施,但没有预期治疗时限的情况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需要长期的化疗,因反复长期的化疗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给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不便.PICC的出现和应用,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极大降低了临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相似文献   

18.
武如菊 《大家健康》2016,(2):250-251
目的:探讨 ICU 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对20例 PICC 置管患者的观察及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置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有2例病人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经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采用 PICC 技术结合针对性护理,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5年9月~2007年10月对各疗程、大剂量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外周置入静脉导管(PICC)给药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因化疗引起的静脉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30~80岁;病程5个月~2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00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按照标准的PICC置管程序和维护程序进行操作,操作中严格全程遵循无菌原则.结果 一次性置管成功93例;6例因穿刺后置入受阻,改在对侧静脉重穿刺置入;1例未成功.导管留置时间最短5d,最长151d,平均留置62.5d.穿刺部位出血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5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按照标准化的规范化的PICC置管程序和维护程序,能有效的减少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