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制适用于乡镇医院妇产科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理论研制用于生产孕妇床头护理的交班表。将60例生产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交接班用时、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分别为(5.4±2.1)min、1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7.5±1.4)min、36.7%和60.0%。结论应用本文研制的“生产孕妇床头护理交班表”对生产孕妇进行护理交接班,能够缩短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宋亚平 《甘肃医药》2022,41(3):265-266+272
目的:探讨在我院化疗科交接班中应用标准化沟通(SBAR)交接班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及护士对此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未实施SBAR交接班模式设为实施前组,床头交接班采用床边交班本进行;将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实施SBAR交接班模式设为实施后组,床头交接班采用改良后的SBAR交接记录单进行。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护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床头交接班采用改良后的SBAR交接记录单,因交接班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1.28%降低到0.33%(χ2=5.251,P=0.022);护护沟通的有效性评分由(2.52±0.34)分提高到(4.13±0.22)(t=13.772,P<0.001);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由33.00%提高到83.00%(χ2=6.171,P=0.013)。结论:通过在床头交接班中使用改良后的SBAR交接记录单可以降低因交接班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护沟通的有效性。改良后的SBAR交接记录单是一种有效的交接班工具,可以尝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8月未实施SBAR沟通模式,2016年9月至10月对60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比较实施前后交班质量、满意度、交班时间和交接班缺陷。结果实施后护士交班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交班中运用SRAR沟通模式,能够规范护士交班流程,显著提高护士交班质量和缩短交班时间,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秦旭 《继续医学教育》2022,(10):137-140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在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对本院鳞癌患者进行的726次交班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对鳞癌患者进行的741次交班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实施前30 d及实施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性评价、医生对护士病情汇报的满意度以及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得分。结果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汇报病情后的观察组,与应用常规模式进行交接班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性、医生对护士病情汇报的满意度以及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得分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鳞癌切除术患者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汇报病情,有利于医疗团队协作模式下的鳞癌切除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6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交接表格等措施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巡回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13.6%降至4.6%,交班时间由原来的(13.1±4.5)分钟降至(7.4±2.1)分钟,交接双方的满意率由原来的79.5%提高至96.6%,巡回护士工作合格率由89.8%上升至96.6%。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罗曼  白冬梅  刘路  汪静  闵柳 《安徽医学》2019,40(9):1063-1065
目的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 16±2. 54)分,观察组为(27. 03±2. 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 32±3. 51)分,观察组为(32. 05±2. 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 87%,实施后为1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 50±2. 86)分,观察组为(95. 14±3. 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 41±22. 53)分,观察组为(274. 62±25. 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状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监护晨交班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制定并实施“神经外科监护晨交班表”,规范神经外科监护室交接班内容及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前,共检查412例交班患者,交班缺陷72例;实施后检查434例交班患者,交班缺陷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交接班耗时缩短8分钟,医生与护士对交班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交接班内容,提高了交接班的质量,减少和杜绝了医疗护理缺陷和隐患,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责任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南昌某三甲医院一个临床科室,并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方法将科内责任护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试验前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知识培训,并制定SBAR模式操作细则,在床头交接班过程中根据细则具体实施;对照组则延用传统交接班模式.对比2组责任护士的病情知晓情况、 专科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责任护士的病情知晓情况、专科知识掌握、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责任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加强应用SBAR模式,能够提高责任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AR交流模式在骨科医护人员临床交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建立在医护之间沟通模式在骨科病房应用的有效性。结果是在骨科采取SBAR交流模式以后,护士的交班报告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不但提高了骨科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规整了护士床旁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交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环霞  魏云  毛莉瑾 《安徽医学》2019,40(7):826-828
目的探讨基于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士向医师汇报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SBAR小组,设计普外科SBAR病情汇报指引单,并针对SBAR相关内容进行培训。2018年1~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11楼病区护士应用SBAR模式向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并对护士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SBAR病情汇报模式前后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85. 86±16. 10)分,高于实施前(261. 19±9. 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医师对护士满意度得分为(95. 81±3. 34)分,高于实施前的(90. 52±3. 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医护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1.
将电子信息化改良SBAR交接班模式与血管外科病情种类及护理工作特点相结合,设计电子信息化改良SBAR交接班表,建立并应用血管外科的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模式,以探讨电子信息化改良SBAR交接班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护理交接班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急诊科按照传统模式交接班的89例病人和1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急诊科按照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的106例病人和13名护士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急诊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在对急诊病人病情掌握、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4~9月科室采用SBAR沟通方式,制订并实施"SICU床旁交接班检查表",规范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床旁交接班过程。结果 SBAR沟通方式实施前,共检查321例机械通气患者,交接班缺陷55项;实施后检查317例机械通气患者,交接班缺陷19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05,P<0.01)。交接班耗时缩短近4min,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护士床旁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黎华娇  陈莹  钟燕 《黑龙江医学》2021,45(2):149-151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交接工作现状,行SBAR沟通模式干预,分析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6例.分别接受常规交接班沟通、联合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护士患者交接班效果、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交接班问题发生情况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情况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交接班过程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交接班效果,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护理工作质量,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医护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017年3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模式,观察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班。结果:观察组交班问题发生率4.64%,明显低于对照组交班问题发生率11.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班时间为(9.36±1.75)min,对照组交班时间为(12.03±2.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39%和医生满意度94.49%,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18%和医生满意度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班,可有效减少交班问题的发生,提升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尝式服务(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中运用的效果。方法:以ISBAR内涵为核心,利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查询文献、筛查有效证据、设计ISBAR标准化沟通模板,收集使用前后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评价、危重患者对护士床旁交接班满意度调查、护士晨交接班涉及内容完整性。结果:医护人员对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评价、危重患者满意度、交班内容完整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不仅能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还能有效改善交接班的完整性及降低护理服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SBAR沟通模式干预,分析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质量、患者负面情绪变化状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患者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全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患者负面情情绪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流程管理在CCU与心血管病房间患者交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8-10月CCU与心血管病房间转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成立研究小组,采用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对CCU与心血管病房间患者交接进行培训,制订交接表,以此规范专科交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交接模式的护士满意度及两组交班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护士满意度和交接班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在交接班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标准化作业流程管理在交接班中的应用,规范护理人员专科交接流程和内容,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在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实施过程中对护士交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3月间在武汉某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内北京援鄂医疗队某病区全部护士45名。通过专家咨询及查阅相关文献,对传统交班模式进行改良设计,加入新冠肺炎专科元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I PASS结构化交班单,比较实施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后护士交班缺陷率、交班耗时及护士对交班评价得分。结果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实施后,护士病情交班缺陷率由47.78%降至11.67%(χ2=30.174,P <0.001);护士每班交班耗时为(9.53±2.77)min,明显少于实施前(10.66±3.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1,P<0.05);护士对交接班评价总得分为(72.17±7.68)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0.35±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11, P<0.05)。结论运用I PASS结构化病情交班模式能有效提高交班信息完整性和同质化,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缩短交班时间,提升交班质量,促进患者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会交接班点评提高护士理论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712月份采用早会交接班点评模式。以护士掌握专科知识为前提,以发现问题解决为中心,书面交班床头交班、护士护士长相互点评,引导护士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方法措施。从而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结果通过坚持早会交接班点评的模式,发现护理隐患16月份11例、712月份21例。投诉16月份50例、712月份26例。理论考核抽考350名护士,之前平均分72.5,之后85.8,平均提高13.3分。护士对早交班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由不愿参与到主动要求参与,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理措施及时落实。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坚持早会交班点评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和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