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0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52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埘起搏,58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与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导管组手术操作耗时较普通电极导管组长(P〈0.05),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心律失常率、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一项院内或院前急救措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方法 58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8例应用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B组,30例应用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锁骨下静脉普通电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观察两组间置管操作时间、起搏阈值、并发症等。结果右颈外静脉组(A)从穿刺开始至鞘管置入时间(置鞘时间)明显小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0.79±0.21)min vs(1.18±0.45)min,P0.01],从而在从穿刺开始至成功起搏的总操作时间也显著少于右锁骨下静脉组(B),另外右颈外静脉组(A)无须转运患者消耗时间。而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相关并发症有显著差异。两组的起搏阈值、QRS振幅和ST段抬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X线透视指导下经右颈外静脉球囊漂浮电极的临时心脏起搏有良好起搏疗效,其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更少穿刺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AMI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对照组实施常规透视下治疗,比较两组留置电极耗费时间、成功留置平均放置次数,统计一次置管、一次起搏及救治成功比例,并总结两组发生脱位、起搏器感知异常、起搏异常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留置电极耗费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成功留置平均放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比例、一次起搏成功比例及救治成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电极脱位、起搏器感知异常、起搏异常的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操作时间短,救治成功率高,但容易发生电极脱位、起搏器感知异常、起搏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方法。方法:选择3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位房间隔起搏。按照植入时间分成A组(前10例)、B组(中10例)、C组(后10例)3组,比较其电极植入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记录术中起搏参数(起搏阈值、P波振幅和电极阻抗),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测量起搏参数和X线胸片观察电极脱位情况。结果:A组心房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长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3个月起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位房间隔起搏操作简单,电极固定可靠,起搏参数满意,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的主动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RVA)的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001例。根据心室电极导线的类型分为 RVOTS 组(521例)和 RVA 组(480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术后1 w 及术后1、6、12、18、24个月心室起搏电极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RVOTS 组术后即刻起搏阈值[(0.77±0.28)V]比 RVA 组[(0.53±0.17)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VOTS 组术中曝光时间[(18.76±8.43)min]比 RVA 组[(9.66±4.35)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1 w 及术后1、6、12、18、24个月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在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起搏参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长期保持稳定。RVOTS 组心脏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 RV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测量各参数及心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 >0.05)。RVA 组随访中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 RVOTS 组高(P <0.05)。结论主动螺旋电极在 RVOTS 起搏是可行的,长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但是当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 RVOTS并指向前壁或游离壁可能增加心脏穿孔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主动螺旋电极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简称主动电极组。应用被动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简称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植入即刻起搏阈值比被动电极组要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电极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短于被动电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感知、阈值、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5C(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无导线脱位,起搏参数与植入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稳定,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100例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39-92岁,平均为(72±13)岁。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术(主动电极组),5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导线的固定次数、曝光时间分别(1.7±1.3)次、(7.9±5.2) min,被动电极组分别为(1.3±0.5)次、(5.4±4.4)min,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电极置入后即刻达到理想起搏阈值(0.3-10.0 V),平均为(0.596±0.271)V,但比被动电极组高0.143 v;主动电极组导线阻抗比被动电极组小243Ω(P<0.05),两组感知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1个月,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与起搏器植入即刻起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电极组中1例在术后1个月时起搏阈值升高至5 V,两组的起搏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电极组2例、被动电极组1例出现导线脱位。结论应用主动电极行RVOT室间隔部起搏,不增加手术时间和难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恩其明-四苯硼钠高子缔合物为活性物质,研制了聚氯乙烯膜恩其明选择性电极,其能斯特响应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0×10-2~1.0×10-5mol/L,2.0×10-6mol/L,对恩其明的回收率为91%~104%,变异系数小于3%,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的可靠性。 方法:对10 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于术后3 个月,将起搏器输出电压程控为2.4 V,定期观察起搏情况。 结果:起搏后1 个月阈值达稳定状态(0.98±0.13) V。随访期间在2.4 V输出电压条件下,均为有效起搏。 结论:激素电极低能量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中药黄芪中微量硫的方法。方法:利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结果:选择硫离子抗氧化缓冲剂(SAOB)中 NaNO3浓度为 34 mg/L,抗坏血酸浓度为 10 g/L,EDTA浓度为 10 g/L,PH=11.5±0.2为硫的最佳分析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和 Gran作图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用硫化银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中药黄芪中的微量硫,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是一种测定中药微量硫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阻抗成像电极系统优化设计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IT电极系统是整个EIT系统最为敏感和关键的部分之一。本文在线电极强制等势点模型的基础上,以复合电极为例,提出了一种电极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建立了电极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仿真研究平台。可针对不同电极结构和各种参数变化给出其对EIT成像质量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为实用化EIT系统电极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印刷电极的日本血吸虫免疫传感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免疫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及抗体滴度的线性范围。方法:将碳油墨和银/氯化银油墨滴在PET板,作为两电极测试条,碳为工作电极,用不同的方法把可溶性抗原固定在工作电极的末端,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对照。在电化学工作站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测试抗体的效价,并对这些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发2种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戊二醛交联(GA)传感器和壳聚糖戊二醛(Chit-GA)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测试抗体滴度检测范围。结果:GA膜修饰电极的日本血吸虫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0μg/L,Chit-GA膜修饰电极的最佳浓度值为10μg/L;2种电极的免疫反应时间均为1 min;GA,Chit-GA免疫传感器检测范围分别为1:1000~1:400,1:1000~1:500。示差脉冲伏安法电流的测试值会随着血清效价增大而增大。结论:GA传感器和Chit-GA的交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反应时间短,检测抗体滴度线性范围宽,并且与日本血吸虫抗体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制具有消除抗坏血酸干扰的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方法 用电化学法聚合邻苯二胺膜于铂电极上 ,并将葡萄糖氧化酶嵌合其中 ,制成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结果 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很好的灵敏度、响应性、线形性、稳定性和抗抗坏血酸干扰性 ,灵敏度为 0 .3 9mA·mmol- 1 ·L- 1 ,响应时间 5s ,线性范围是 3 .5~ 7.5mmol L ,稳定性为 2 5d ,抗坏血酸浓度低于 80 μmol L时 ,对葡萄糖的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结论 该传感器可有效地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 ,为研制实用型血糖检测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利民  沈童童  刘俊 《安徽医学》2012,33(7):850-852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n=30例),记录2组术中测试及术后随访期程控的各项参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出现。主动电极组电极植入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P0.05),而阻抗较被动电极组低(P0.05)。术后心电图,主动电极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窄(P0.05)。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程控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电极RVOTS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在电化学预处理银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方法:采用三电极系统,以电化学预处理银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在-0.1~ 0.3V电位范围内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白蛋白的电化学行为。结果:电化学预处理银电极上的白蛋白的循环伏安图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还原峰电流与白蛋白浓度在一定范围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可灵敏测定微量白蛋白,有望用于临床检验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双极电极系统对宫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术的184例患者根据术中所用电极系统的不同分为两组,单极电切组96例,双极电切组88例。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清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血糖(Glu)四项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以及灌流液吸收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单极电切组患者术后K+、Na+、Cl-下降,Glu升高。双极电切组术后血清K+下降,Na+、Cl-及Glu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血清Na+、Cl-及Glu变化均有差异(P〈0.05),血清K+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液体吸收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电极系统的应用能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new kind of carbon paste electrodes modified by chelating resin was prepared for detection of trace amount of copper in human hair. As the ion exchange between chelating resin and cupric ions and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 take pla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selectivity. The detection limit is 6 X 10™9mol/L.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recovered copper is 108 ±8.3% and the variant coefficient(CV)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