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拔除男性患者双腔尿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0例留置双腔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消毒外阴,用注射器抽出气囊内全部生理盐水,轻轻地将尿管拔出。实验组在拔导尿管前提起阴茎将2ml丁卡因胶浆从尿道口滴人,保留3-5分钟,再用20ml注射器将针头插入双腔尿管的注水管端,不回抽,使气囊中的水通过压力自动排入注射器内,未见液体流出后再轻轻地将尿管拔出。此方法拔出的尿管气囊呈微充盈状态内有余液约0.5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疼痛和排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排尿疼痛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微充盈状态合用丁卡因胶浆拔出男性患者双腔尿管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继发性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的拔除尿管方法,减少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引起尿道疼痛、血尿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方法:将10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在拔管前先训练膀胱收缩功能,夹闭尿管定时开放,训练2—3次后再夹闭尿管,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待病人自觉尿意后,用注射器抽净气囊内的无菌生理盐水,此时对照组则立即拔除尿管,嘱病人排尿;实验组再用1mL注射器注入0.8mL生理盐水,嘱病人接上便器,在排尿的过程中拔出尿管,尿管随尿液自然流出。结果:对照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22%,血尿发生率为16%,尿潴留发生率为14%;而实验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2.0%,血尿发生率为2.0%,尿潴留发生率为0。结论:改良的尿管拔管方法能有效预防排尿疼痛及血尿、尿潴留的发生,减少传统的人工机械拔管对病人造成的尿道黏膜损伤,顺应自然生理排尿过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男性患者导尿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100例全麻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在全麻诱导后行无痛导尿术,研究组50例在全麻前清醒状态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做尿道表面麻醉后行导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全麻患者导尿,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除尿管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尿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患者满意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在预防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拔除气囊导尿管前,抽空气囊内液体后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拔管法与常规无注水拔管法和注入0.2ml生理盐水拔除法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A组),对照组(B、C组),三组患者均采集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出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患者刺激症状。结果:实验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前抽空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具合理性,建议临床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气囊注入量,达到病人舒适,尿量通畅.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改变各组气囊注入的生理盐水水量,以形成不同大小的水囊,观察病人舒适度和拔管后的首次排尿时间及尿路刺激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留置尿管的不适感明显降低.拔管后1小时内排尿成功率实验组为25%,而对照组为3.8%.结论 小剂量的注入生理盐水不仅能保证排尿的成功率,并能减轻明显减轻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的不适.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同留置导尿管方法不良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群  廖金芳  于月仪  区玉  李辽源 《河北医学》2007,13(10):1167-1169
目的:减轻前列腺增生病人留置导尿管的痛苦,提高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方法:将180例前列腺增生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方法置导尿管、置导尿管前5min从尿道外口注入灭菌石蜡油(石蜡油组)及置导尿管前5m in从尿道外口注入1%盐酸丁卡因胶浆(盐酸丁卡因胶浆组)后置导尿管,比较3组病人疼痛反应程度、血尿情况及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不良反应及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盐酸丁卡因胶浆组病人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置导尿管前5min从尿道外口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及润滑,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降低置导尿管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病人拔尿管的最佳方法,提高病人在拔尿管时的舒适度.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拔尿前抽尽气囊内液体再回注0.5m1液体联合排尿脱管方法,将尿管拔出[1].实验组采用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拔出尿管时先注入无菌石蜡油5ml,再注入地塞米松5mg加2%利多卡因5ml,拔除气囊导尿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排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Z=-2.423,P=0.015),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无痛拔尿管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拔管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拔管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改进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轻患者拔管时的不适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行闭管3~4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抽出导尿管气囊内的液体,暂不拔管,让患者通过自行排尿将导尿管冲出体外;对照组术后持续开放尿管,拔管时按照传统方法抽出气囊内的液体,拔除导尿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5例(8.3%),排尿困难2例(3.3%);对照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22例(36.7%),排尿困难13例(21.7%)。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导尿管拔除法在神经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留置导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接到拔尿管医嘱后直接用无菌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液体,随后将尿管拔出;实验组采用NS250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在拔管前以15—20ml/min滴人膀胱并保留至患者有尿意,将无菌注射器接气囊管道的外口,让气囊内的液体自行流至注射器内,直至无液体流出,再缓缓拔除尿管。结果两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第一次排尿时间及平均时间及拔管后血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中,应用改良尿管拔除法,能有效地减少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时出现的异常症状,减少黏膜的损伤及再次导尿的机会,减轻了病人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时及拔尿管时同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无菌石蜡油做润滑剂的导尿方法及传统的拔尿管方法,实验组是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润滑剂导尿和拔尿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排尿的情况。结果:两组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排尿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导尿和拔管时,可起到较好的局部麻醉和润滑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了拔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杨铁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70-1471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除的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要拔除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拔管组(对照组)60例,无痛拔管组(观察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首次排尿时间、有无尿道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不适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首次排尿时间提前(P〈0.01),主观不适感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现象,均能在30 min ̄60 min内排尿,且排尿顺畅,患者感觉舒适。结论采用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老年男性患者拔出导尿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经皮肾镜碎石老年男性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排尿脱管方法拔出导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出导尿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及有无肉眼血尿等。结果实验组排尿疼痛评分(1.64±0.4)分低于对照组(4.84±0.7)分(P〈0.05)。拔管后排尿情况:实验组发生肉眼血尿1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发生肉眼血尿8例、尿潴留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脱管拔出导尿管方法可以减轻老年男性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拔出导尿管时的痛苦,减少拔管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管苏萱 《海南医学》2011,22(21):136-137
目的充分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使其在男性无痛导尿中发挥最大效果。方法将50例男性需要留置尿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原装瓶插头直接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实验组25例用去掉针头的头皮针胶管连接装有盐酸丁卡因胶浆的注射器并快速推注盐酸丁卡因胶浆入尿道。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男性导尿中,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胶管快速注入丁卡因胶浆能发挥丁卡因胶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拔尿管的最佳方法,以减少拔管对尿道的损伤.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骨科收治因外伤致下肢骨折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病人.对照组在患者有排尿感后用20ML注射器抽空气囊内生理盐水后缓缓拔出尿管.实验组拔管前反复回抽气囊内生理盐水2~3次后将原液回注0.3~0.5ML.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在拔管时的疼痛程度、拔管后排尿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的疼痛、拔管后尿路刺激征、血尿及排尿顺畅性均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拔尿管方法简单、方便,减轻病人拔管时的痛苦及拔管后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最佳注入物。方法:将47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气囊内注入气体5~8ml,观察组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8ml。结果:观察组病人导尿管自行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在气囊内注入液体对减少导尿管的自行脱出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需留置尿管2d及2d以上者,应选择在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8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输液余量确定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输液余量≤250 ml;B组:250 ml<输液余量≤500 ml;C组:输液余量>500 ml.通过3组输液余量的不同,选择尿管的拔管时机,观察各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效果、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 B组排尿效果最好,尿潴留和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最低,A组和C组排尿效果均较B组差,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均较B组高.结论 输液余量250~500 ml时是最佳的拔管时机,此时拔管可以缩短自行排尿时间,减少因膀胱充盈不够或充盈过度引起的排尿困难和重插尿管的发生(继发性尿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20.
李丹 《中国伤残医学》2014,(20):185-186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导尿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为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导出尿液,减轻痛苦。方法:对126例患者在插尿管过程中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结果:尿管能顺利通过,导出尿液。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患者插尿管时的痛苦,插管成功率高,也无明显的血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