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Ⅴ穿刺拔针后皮肤淤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2002年呼吸内科住院病人2023人中42例发生Ⅴ穿刺后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对42例皮下淤血者原因的分析。结果Ⅴ穿刺拔针后引起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与Ⅴ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和按压的时间长短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小凤 《医学文选》2004,23(4):487-48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技术的方法、准确按压穿刺部位,避免按压部位不准引起皮下淤血、并有效的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应用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法的效果。方法将426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2例,对照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压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方法。结果两组淤血发生率、淤血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压力递减按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淤血发生率及淤血面积,提高了再次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魏华 《中原医刊》2003,30(12):61-62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 ,是给药方法中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 60例患者静脉拔针进行对比研究 ,讨论如何才能减少静脉拔针的并发症皮下淤血的发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住院病人 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30位患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年龄 15~ 60岁 ,平均 ( 31 6±12 6)岁 ,对照组年龄 16~ 60岁 ,平均 ( 31 4± 13 4)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1 2 方法 :试验组病人静脉拔针后按压部位为穿刺点向心方向沿止 0 2~ 0 5cm处 ,对照组按压部位为静脉穿刺点。对照组按压时间为 2 5分钟 ,对…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6年-2007年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穿刺成功率低有关。结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可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在各种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后无皮下淤血,使患者减少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拔针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陈素清 《中外医疗》2010,29(29):166-16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肤出血发生及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4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按压时间≥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为1~3min。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性(P〈0.005);皮肤淤血发生率观察组为1.97%,对照为1min10.84%、2min1.97%,3min1.97%。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法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患者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1.
徐楠  刘晓丽  王湛  刘路露  王强  唐棠  钱晋  任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107-110,1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进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将120例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品管圈护理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10)岁,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传统护理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10)岁,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期为6个月。探讨实施对策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影响。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传统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23.3‰,品管圈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12.4‰,两组渗血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70-73+78
目的观察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内瘘穿刺疼痛体验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内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并使用前臂动静脉新内瘘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的常规穿刺法)和观察组(零压力改良穿刺法),每组各25例,对两组不同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观察两种不同穿刺法对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自身焦虑程度、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零压力改良穿刺法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穿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患者每次透析自身焦虑程度低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满意率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穿刺成功率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零压力改良穿刺法能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程度、自身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内瘘穿刺的满意率,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也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收治88例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愈率、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死亡率、血肿消失的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脑损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温月  梁亚屏  李亚娟 《西部医学》2011,23(7):1367-136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需建立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65例,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实验组实施系统的细节管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水平显著提高。结论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法焕卿 《北京医学》2016,38(1):54-56
目的 总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年龄> 80岁的CSDH患者48例,予以微创穿刺术治疗,并对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血肿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48例微创手术均成功,治愈率100%,4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好,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基层医院高龄老年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将63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在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采用奥曲肽,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率为45.16%,总有效率77.41%,两组显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结合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B组)与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结果 C组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A、B组缩短(P<0.05),且病死率低.结论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配合刺络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卫生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针药组给予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结果针药组治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针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余树容  陈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52-1353,1356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3种不同结扎方式对牙面菌斑指数(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畸治疗患者90例, 按结扎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橡皮圈结扎组(Ⅰ组)、结扎丝结扎组(Ⅱ组)和AO自锁托槽组(Ⅲ组)。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第6个月测量患者的PLI和SBI。结果: 矫治前3组PLI和S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矫治后6个月PLI和SBI均较矫治前明显增高(P<0.01)。矫治后6个月Ⅰ组PLI和SBI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 Ⅱ组PLI显著高于Ⅲ组(P<0.01), Ⅱ组和Ⅲ组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O自锁托槽和结扎丝结扎方式在预防牙菌斑和牙龈炎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橡皮圈结扎方式, 可在正畸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的皮下淤血,应用紫金锭外敷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在拔除冠状动脉穿刺点动脉鞘管后出现血肿的患者,即给予紫金锭药液湿敷治疗,观察血肿面积及消退、疼痛、体温等情况。结果敷药前与敷药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血肿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血肿消退效果第3天优于第2天,第2天优于第1天。VAS疼痛判断,0~3分占83.4%,4~6分占16.6%。体温36.3~36.45℃,无发热及炎症反应。结论应用紫金锭外敷冠状动动脉造影和介入术后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