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总结临床上失败的教训,其意义不亚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更多的成功找到捷径。兹就个人临证所见和体会,陈述临证误治的教训。补肾气不可温燥刘××,男,34岁。1965年始患“肾炎”,迁延未瘥。至1982年春后头面浮肿、腰膝酸软、腰痛等证加重,常服“金匮肾气丸”,诸证减轻,因病情反复,于1982年9月30日入院。证见:头面浮肿,面色暗晦,腰膝酸软,腰痛,四肢不温,夜尿频多,小便清长,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细弱。医以补肾温阳兼利小便为治,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附片6克,肉桂5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熟地1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车前子10 相似文献
6.
7.
1 咽痛案陈某,男,12岁,学生。反复咽部疼痛6个月,自觉咽喉灼热疼痛,吞咽不适。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咽炎,经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抗菌素治疗十余天,疗效不佳,后改用中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之类,如银翘散加马勃、射干、山豆根、板蓝根等治疗十余天,疗效仍不佳。诊见:咽喉疼痛,口唇灼热干燥,头晕重痛,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体温正常,咽部不红、不肿,舌润多津,心肺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综合病史及体征,认为此证当属初起于风热,过用苦寒损伤脾肾,痰湿内生,虚阳上浮之证。治宜温经通阳,祛散寒痰。处方… 相似文献
8.
9.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5)
湿热证是多种肾病主要证型之一,形成较为复杂,有内生而成,有外感所致,亦可因内外合邪以及药物等原因。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对湿热所处的上中下三焦的不同部位而采用不同治法。上焦湿热为主,三仁汤加减;中焦湿热为主,黄连温胆汤或泻心汤加减;下焦湿热为主,八正散加减。肾病湿热证成因复杂,变化多端,湿热病邪可弥漫于三焦,亦可虚实夹杂,故治疗时还需考虑数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杨明高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5):422-422
方某,男,35岁。因消瘦伴尿血1月入院于2001年3月15日。1月前“感冒”发热,服“感冒药”后热退,诊时解肉眼血尿,伴口温渴、盗汗、轻微咳嗽、胸闷、痰白稠而少、纳少、近1月体重减轻4kg。不伴发热、腰痛、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小便中血川,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3-4/HP,肝肾功正常,胸片提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查痰找到结核杆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介绍在社区针灸科临床中遇到的5个误诊误治病例,分析导致误诊误治出现的原因包括医师因素和患者因素两个方面,认为临床对于疾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完全避免误诊难以实现,但医者如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误诊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17.
黄某,男,42岁,教师,于1996年3月21日因感受春温时邪引动伏热而致发热,微寒无汗,口渴,咽喉干燥,延今3日。前区以伤寒病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药后复见壮热心烦,无汗,烦渴,咽喉干燥,舌边红绎,舌苔干黑起刺,脉洪清。此乃春温误服辛热之药而致热炽津伤。治疗急宜养阴清热生津之法。方用生地15g玄参10g天冬10g麦冬15g石斛10g天花粉10g生石膏20g,上方连服6剂,诸症消失。原方去生石膏连续服4剂以善其后。按:春温之病,每因里有伏热,外感风寒触发所致。故发病初起,除见身热口渴、按赤、苔干黑等里热津伤证候外,又常兼微寒无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