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3、IFN-γ和IgE的检测,并与45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65例患儿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形成的免疫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L-13、IFN-1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洋  张涵  马经平  张家洪 《临床荟萃》2011,26(11):927-929
目的观察急性期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期哮喘患者(试验组)治疗前、后IL-12水平;健康非吸烟的自愿献血者30例,为血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12的水平;以胸痛为主诉进行BALF检查证实为健康者12例,作为BALF对照组,检测其IL-12水平的水平。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血清和BALF中IL-1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血清和BALF中IL-1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急性期哮喘患者IL-12分泌减少,不能有效抑制炎症或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亦即不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或加重气道炎症的原因之一。动态测定IL-12水平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时痰中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方法对17例COPD患者、19例哮喘患者和12例健康者痰液中IL-5、IL-13和T N 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痰中IL-5、IL-13、T N 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痰中IL-5、IL-13、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哮喘组痰液中IL-5、IL-13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P<0.02,P<0.05),而TNF-α水平在两患病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5、IL-13和 TNF-α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5、IL-13和TNF-α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1例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类型HSP间血浆IL-13和IL-15水平进行比较,并以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49,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3水平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53.92,q=13.87、3.40,P〈0.01、0.05);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11.86,P〈0.01)。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8.98,P〈0.01);有、无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5,q=12.18、3.46,P〈0.01);有肾损害组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q=9.95,P〈0.01)。结论HSP病儿急性期血浆IL-13和IL-15水平显著升高在HSP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S)患者肺功能参数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 SS 肺功能变化与 Th 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检测 SS 患者肺功能,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a 水平,观察 SS 患者肺功能参数与 Th 细胞的关系。结果SS 患者肺功能降低率为76.6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 组肺功能参数明显降低(P <0.05或 P <0.01),血清 IL-6、TNF-a、IL-17、Th1/Th2表达升高,IL-10水平较低(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S 患者肺功能参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与 IL-6呈负相关,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EF25-75)、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与 IL-17呈负相关,用力呼气50%流量、用力呼气25%流量与TNF-a 呈负相关,MEF25-75、PEF、DLCO 与 Th1/Th2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MEF25-75与 IL-10呈正相关(P <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肺功能水平的降低,且肺功能降低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 T-help-er 细胞分泌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1(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CHB患者HBVDNA和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分泌IFN-1和IL-6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治疗前PBMC分泌IF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HBV高、中载量组分泌IFN-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P〈0.0l和P〈0,05),分泌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后中、低载量组分泌IFN-1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载量组分泌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INF.1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89,P〈0.001),IL-6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和A胛呈正相关(分别为r=0.92,P〈0,001;r=0.74,P〈0.001)。结论 CHB患者PBMC分泌IFN-1、IL-6水平可作为判断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特异性脱敏(SIT)对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反应性、血清IgE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特异性脱敏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特异性脱敏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气道反应性、血清总IgE及IL-4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72d后气道反应性FEV1%改善值(△FEV1%)由17.3±13.5增加至23.6±18.2,至108d时明显增加至33.7±18.8,而此时血清总I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61±329)mg/L],IL-4水平显著降低[(6.50±8.30)ng/L],与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和特异性脱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与特异性脱敏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反应性,减少体内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状态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0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量。另设2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治疗前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治疗反应良好患者其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变化越显著。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XUa中国学习动力网  相似文献   

10.
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57-335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布地夺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布地夺德治疗组和滴通鼻炎水治疗组,分别予以布地奈德和滴通鼻炎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鼻分泌物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含量,并与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IL-4、IL-5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IL-2、IFN-γ、IL-4、IL-5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布地奈德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升高,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与滴通鼻炙水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布地奈德治疗组疗效评定也优于滴通鼻炎水治疗组(P〈0.05)。结论:(1)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2)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BAL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鸡卵蛋白(OVA)的PBS缓冲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含10、100、1 000 μg OVA的PBS缓冲液,第15 ~20天以雾化吸入OVA生理盐水激发致敏,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结果 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最为显著;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IL-4、IL-5水平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血清IgG2a、IL-12及IFN-γ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OVA可能影响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低剂量OVA造模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剂量OVA可能导致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加味玉屏风散组,每组8只。采用卵白蛋白、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和氢氧化铝干粉配制的溶液腹腔注射致敏以及卵白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抗原液;加味玉屏风散组则胃饲加味玉屏散水溶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以及IL-5、GM—CSF、TNF-α和sIL-2R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BALF中IL-5、GM—CSF、TNF-α和sIL-2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尤其是IL-5增高更加显著;相关分析表明,GM—CSF与IL-5、GM-CSF与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r1=0.519,r2=0.521,P均〈0.05)。加味玉屏风散能降低BALF中这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IL-5、GM—CSF、TNF-α和sIL-2R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加速了哮喘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并对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迁移、活化和黏附有协同作用。加味玉屏风散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气道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麻黄、白芍复方中药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选择2002—09/20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均衡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和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健康组,男20人,女10人。对照组根据病情用常规疗法,治疗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白芍复方中药(组成:麻黄9g、白芍12g,法半夏12g,桂枝12g、五味子、甘草各6g,细辛:干姜各3g,大枣6枚,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药房),1剂/d,水煎,分2次服,疗程4周。②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阻抗(总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1水平。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人结果分析。①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4.53,4.47,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5.09,P〈0.05,0.01)。②总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6.35-7.29,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29~6.78,P〈0.05-0.01)。③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5.53,5.75,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7.63,3.29,P〈0.01,0.05)。④血清干扰素1、白细胞介素8水平: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9.21—10.37,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5.05-9.17,P〈0.05-0.01)。 结论:麻黄、白芍药复方中药可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DM组hs—CRP、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IL-6和IL-18较非大血管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61,P〈0.05;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r=0.296,P〈0.05)呈正相关。结论hs—CRP、IL-6和IL-18在2型DM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2型DM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2015年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ITP患者为观察对象(ITP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HLA—G、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分析sHLA—G与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增生程度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IPT组的血清siILA—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PT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PLT的患者sHL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LT越低,sHLA-G水平越高(P〈0.05);不同骨髓增生程度下的sHLA—G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骨髓增殖越活跃,sHLA—G水平越高(P〈0.05);sHLA—G水平与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HLA-G在慢性ITP中水平较高,且与PLT、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骨髓增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 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道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道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陈翀 《医学临床研究》2014,(6):1169-1171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炎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40例、普通肺炎组6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细胞因子TNF、IL-6、IL-8、CRP及WB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且普通肺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TNF、IL-6、IL-8的升高对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对照组40例中,治愈25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9例;治疗组40例中,治愈34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6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缩短疗程,治疗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氨肽佐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对血浆白细胞介素及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按照哮喘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每个月前15 d 每日2支,后15 d 不用,连续应用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以及 IL-5/ IL-10水平比与 FEV1%及 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 IL-5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或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 FEV1%和 ACT 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 IL-5/IL-10水平比与 FEV1%呈负相关(r =-0.6217,P =0.024),与 ACT 评分呈负相关(r =-0.6831,P =0.019)。结论脾氨肽佐治哮喘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 IL-10水平、下调 IL-5水平,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减少 IgE 的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