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黄石安 《河北医学》2013,19(9):1290-12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复行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血脂和CRP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改善,用药后观察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再发,有效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脑血管外周阻力、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脑血管外周阻力和炎性因子水...  相似文献   

3.
焦鹏 《当代医学》2009,15(31):152-15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CAM)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CA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于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测定其治疗前后左侧肱二头肌近肌腱处肌纤维传导速度。结果经过14d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别有显著性(P〈0.05)。两组入院后当天MF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各组MFC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性的抗氧化剂,应用于慢性酒精性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按常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4周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症状和ECG比较,治疗组显效率55%,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25%,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LD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和CRP水平,并能调节脂质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2例、胺碘酮组(B组)37例、稳心颗粒组(c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纽总有效率为90.47%(38例),B纽总有效率为64.86%(24例),C组总有效率为65.85%(27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与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善敏  刘少忠 《安徽医学》2009,30(8):937-938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冠心病患者64例(稳定心绞痛组23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另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其CRP值,并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RP值均高于稳定心绞痛(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AP组与AMI组相比较,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CRP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RP、GMP140、肱动脉舒张功能(FDM)。结果:治疗1、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前CRP、GMP140高于对照组,FD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后CRP、GMP140降低,FDM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GMP140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聚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和内皮功能,且瑞舒伐他汀降低血小板聚积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茂锦  梁伦昌 《河北医学》2010,16(6):730-73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实行相同的标准治疗,实验组除标准治疗外,给予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CRP、ΣST和TIB的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RP、ΣST和TI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无随访失败,实验组用药后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较阿司匹林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不稳定心绞痛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按治疗意愿分为冠脉介入组和药物治疗组,冠脉介入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冠脉介入组1年生存率为95.83%,药物治疗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造影剂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金纳多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谷维素或维生素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血浆黏度也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能显著改善TI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度;而对照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对血液黏度无明显改善。金纳多治疗TIA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3名,分为试验组(临时起搏治疗)28例和对照组(非临时起搏治疗)15例.观察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冠脉病变、血流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脉近段病变时起搏治疗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1.4%:20.0%,P〈0.05),而在冠脉远段病变时暂不用起搏治疗,与试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0.0%:0,P〈0.05);术中慢血流两组对比,试验组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92.8%:26.7%,P〈0.05);两组在新发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有统计学意义(64.3%:13.3%,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出现了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急诊PCI时主张临时起搏治疗;如果无上述情况发生,则无须临时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不稳定心肌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观察组,43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_MB)、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TNT)、血浆脂联素(APN)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室壁运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心力衰竭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O.05)。对照组治疗前后CK、CK—MB及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PN、FMD较治疗前低(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N、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提高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慧   《中国医学工程》2012,(9):24-2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总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冠心病缓解有效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经12周上述药物治疗,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TC、TG、LDL-C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经12周上述药物治疗,CRP值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CRP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毕慧英  李常燕 《当代医学》2010,16(16):135-13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患者分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3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和尿淀粉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的时间(1d)较对照组(3d)提前,且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3d起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3)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以促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改善病情并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3(AT3)、蛋白C(PC)、蛋白S(PS)等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AT3、PC、PS等抗凝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口服银杏叶片,对照组口服消心痛和阿司匹林,4周后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和VEGF情况.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RP明显降低,VEGF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与消心痛和阿司匹林相比,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心绞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曲美他嗪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行氟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和9个月检测两组患者UAER、CRP和Scr。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和CR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和观察组UAER、CRP、Sc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UAER、CRP、Sc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CRP、Scr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UAER、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早期DN患者,UAER、CRP和Scr降低更明显,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强化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CRP水平,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40mg/d)早期干预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