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冬季,北京市开展了创建无鼠害城市活动。为此,北京军区所有驻京部队采用杀鼠迷,在47个营院,约11万间房屋灭鼠,使鼠密度从灭鼠前的平均15.3%下降到0.49%,灭鼠率达96.8%,通过了军区及北京市爱卫会的验收。现将灭鼠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农村地区鼠类种群和鼠密度季节性消长规律,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1~1999年按全国鼠情监测工作方案。「结果」仙居县农村地区室内有鼠科6种,食虫目1种,主要家鼠为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野外有鼠科9种,食虫目1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鼠密度高峰期为12月至次年1月,野外鼠密度高峰期为6月和12月。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三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部分城乡三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构成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鼠密度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4~5月和9~10月,与出血热的流行高峰相吻合,鼠密度高峰在出血热高峰之前。通过几年大规模灭鼠,鼠密度和出血热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鼠情及人间疫情监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对道外区6个街道办事处居民进行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其密度呈下降趋势;鼠种由褐家鼠及小家鼠组成,褐家鼠的构成逐年递减,小家鼠的构成逐年递增;每年鼠密度高峰期为3—4月,9—11月。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大兴新城地区农户家中鼠密度、种类及季节消长,进一步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4-2006年大兴新城地区农户鼠密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原有食饵法进行改进,创建新的鼠饵盒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鼠密度较高的试验场所内,长期观察鼠类对饵料的取食情况,测定鼠饵盒阳性数及鼠饵失重量。结果 在鼠密度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鼠饵盒阳性率及日均失重量线性相关,符合逻辑斯蒂曲线,60d左右达到最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长期连续对某一地区的鼠密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常规监测和专项调查,掌握宁陕县鼠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为防治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夜行鼠监测采用5 m夹(笼)线法,家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对2010-2013年鼠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年共捕获啮齿动物650只,经鉴定属4科9属15种,年平均野鼠密度为4.06%,家鼠为4.68%。结论宁陕县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鼠密度年际波动与灭鼠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鼠密度监测结果,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适时开展群众性灭鼠,可以有效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葫芦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鼠种构成、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情况,为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每年春秋两季捕鼠,鼠肺组织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结果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波动在4.89%~7.28%之间,鼠带病毒率波动在9.52%~13.48%之间,平均带病毒率为11.98%。结论应科学指导灭鼠,有效降低鼠密度、鼠带病毒率,以降低HF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某部营区鼠情调查分析周光智,薛健,李新军(济南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济南,250014)自全军开展创建“灭鼠先进单位”活动以来,至1991年济南部队已有90%的营区通过了达标验收,随后每年开展二次(4月和10月)大面积饱和投毒灭鼠,以巩固灭效。为...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1996—1998年居民区鼠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哈尔滨市居民区三年来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居民区鼠密度逐年增高,每年鼠密度有两个高峰(3、4月和9、10月)。鼠种田褐家鼠和小家鼠构成。褐家鼠的构成逐年增加,而小家鼠则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2006—2008年3年间5-9月,掌握首都机场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变化及密度消长规律,为做好奥运期间首都机场口岸鼠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为期3年的奥运会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首都机场口岸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小家鼠常见于室外,褐家鼠常见于室内,黑线姬鼠构成比逐年下降。2006--2008年,历年的5-9月平均鼠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重大国际活动前,举办地国境口岸应实施专项鼠情监测,尤其是掌握重大建设工程对鼠种构成和鼠密度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和投药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鼠情动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部分城乡三年来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我省城乡鼠种构成以三大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基本查清了与人类接触密切,且传播EHF的鼠类的分布规律,证实全省城乡鼠密度有两个高峰(4~5月和9~10月),分析出我省EHF和鼠密度两者的高峰相吻合,鼠密度高峰在病峰之前,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几年来大规模城乡灭鼠活动,三年来全省密度逐年下降,证实我省灭鼠防病工作质量可靠,鼠密度和EHF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与鼠情及人间疫情监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安徽省鼠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与鼠传疾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2016—2019年鼠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结果和鼠传疾病病例数据,分析鼠传疾病与鼠类密度消长的相关性。结果 安徽省2016—2019年共报告鼠传疾病流行性出血热1 051例和钩端螺旋体病81例。2016—2019年安徽省共布放有效鼠夹75 559只,捕获鼠类326只,平均鼠密度为0.43%。常见鼠种为褐家鼠(56.44%)、小家鼠(31.29%)、黄胸鼠(11.35%)和黑线姬鼠(0.92%)。2016年、2018年和2019年鼠密度呈现单峰曲线,高峰值出现在9月;2017年鼠密度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5月和11月。HFRS发病数与月度鼠密度没有正相关性,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与月鼠密度具有中度正相关性(r=0.673,P=0.143)。结论 应加强灭鼠工作,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1992年营口港鼠密度监测结果,并对港区鼠密度回升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综合防制是巩固灭鼠成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鼠情8年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城乡家鼠组成均以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和黄毛鼠;城镇褐家鼠构成比高于农村,黄胸鼠所占比重逐年缩小,小家鼠比重增大。农村户外野栖鼠组成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各县、市家野鼠密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8年来全省城乡鼠密度总趋势是家鼠密度明显下降,野栖鼠密度1990~1994年比1987~1989年有所上升。城乡家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波形基本相似,每年有两个数量高峰(3~5月和8~10月),表明家鼠数量在时间分布上基本一致。结果还表明,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的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既有相似性,又有相抗性。农村野栖鼠的季节性数量高峰期年度间不稳定,农村野栖鼠优势种黑线姬鼠的数量变动,与野栖鼠季节性数量变动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洪灾期间鼠密度的监测,以便更科学地进行鼠害防治;方法:夹日法;结果:哈尔滨市沿江江堤三区鼠密度为45.09%,明显高于市区日常监测鼠密度,黑线姬鼠明显增高;结论:开展全方位、针对性的灭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鼠密度将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驻京部队某部1986年冬季参加了北京市创建无鼠害城市活动,11月21日全市统一采用杀鼠迷10天5次饱和投饵法突击灭鼠后,某部营区鼠密度由原来的30.53%降到了0.20%,以后又在室外修建毒鼠站650处,室内布放毒饵盒1000个,进行常年灭鼠并定期监测,鼠密度一直保持在2%以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无鼠害单位”标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北京地区1985年开展大面积灭鼠后的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灭鼠前)鼠密度为5.84%;灭鼠后的1986 ̄1993年城区鼠密度在0.08% ̄2.41%之间,近郊区鼠密度在0.22% ̄2.5%之间,远郊区鼠密度在0.9% ̄5.9%之间。提示要巩固大面积灭鼠成果,每年必须在春秋两季进行灭鼠,只有有效地控制远郊县鼠密度才能保持无鼠害城市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全省城市四害密度,给城市除四害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爱卫办关于做好四害密度上报工作的通知,制订了《湖北省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1997年在全省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开展了四害密度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监测方法按照《湖北省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进行。我省共有监测单位35个,鼠密度每月监测一次,全年共12次;蚊、蝇、蟑螂密度监测为4~10月,每月监测一次,全年共7次。1.鼠类:全省统一使用中号鼠夹,每个监测点布夹100个,调查对象为平房居民和楼房第一层的室内,每25m2布夹一个,晚放晨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列车鼠害情况,更好地进行列车鼠害防制,2001~2003年我们针对列车鼠密度、种群、迁移、消长规律和鼠害常见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的旅客列车。用粉迹法监测鼠密度;根据鼠形体和印迹鉴别鼠种;对列车有关距离、缝隙及结构现场调查测量并绘制鼠密度曲线。结果与分析鼠害情况:监测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8组客车.鼠害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