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黑线仓鼠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黑线仓鼠种群特征为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1991~ 1998年 4~ 10月每月中旬利用直线夹日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进行调查 ,捕获鼠按常规测量称重后解剖 ,详细记录繁殖情况。结果 用胴体重划分成 5个年龄组 ,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明显 ,年均捕获率差别不大 ,波动在0 .36 %~ 1.49%之间。 8年中黑线仓鼠总的性比为 5 8.2 9% ,只有 1998年雌性多于雄性 ,其余各年均是雄性多于雌性 ,黑线仓鼠在调查区繁殖期为 3~ 10月 ,8年间春季繁殖开始期无差别 ,结束期差别较大。雌性年平均怀孕率为 2 5 .93 % ,平均胎仔数 ( 5 .77± 0 .16 )个 ,怀孕率和胎仔数有年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3.
黑线仓鼠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现场防治、调查和综合分析,对我国北方农牧区主要害鼠黑线仓鼠提出一整套综合防治方法,包括防治指标的制定、药物灭鼠、生态学防治、保护鼠类天敌和对黑线仓鼠种群数量的预测预报等,以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为基础,本着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科学运用各种措施,造成该鼠不适宜的栖息环境,把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采用笼养法测定黑线仓鼠的食性和食量的结果。该鼠对供试的35种植物有9种最喜食,其中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属于栽培的牧草。35种中只有两种不吃,说明黑线仓鼠吃的植物种类较多。该鼠日食鲜草量平均11.0g(干重4.0g)。亚成年组和成年组平均每只日食量相同,依每公斤体重日食量计算,亚成年期显著高于成年期,日食鲜草分别为617.9g和448.7g/kg体重,干重分别为220.2g和163.2g/Kg体重。 相似文献
5.
杀它仗对黑线仓鼠的实验室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它仗对黑线仓鼠的实验室毒性研究王强,谭建国,王卫群为了解新型第二代抗凝血剂杀它仗对黑线仓鼠的毒力和杀灭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测定。1药物杀它仗原粉,含量94%,其母粉含量0.1%,由英国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提供。2 试验动物黑线仓鼠,捕自张北县二台乡,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黑线仓鼠的食物组成,分析食物结构的动态发生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及可持续治理技术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2003年6-10月和2004年3-5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地区,采用夹线取样法捕获黑线仓鼠,对捕获鼠颊囊内植物种子和胃内容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黑线仓鼠的食性及其动态。结果 在研究地区,沙地植物种子为黑线仓鼠的主要取食物,占食物组成的55%以上,其余部分为昆虫与植物茎叶;在沙地昆虫资源多的月份,黑线仓鼠存贮大量昆虫。结论 沙地植物种子为黑线仓鼠的主要取食物,随着沙地种子成熟时间、种子资源蕴藏量不同,黑线仓鼠的食性表现出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8.
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灭鼠的关键是控制和降低黑线姬鼠(A加人innsgnrius)密度。为探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化学灭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笔者调查分析了陕西西部一野鼠型HFRS疫源地1989-1993年每年春、秋两次灭鼠前后黑线姬鼠密度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IXi作点环境和调查方法选某大型军工厂为工作区。该厂位于关中平原酉部水旱农作区,厂区面积约7kmZ,车间及分厂间隔较远,大片土地为绿化林防护带、荒草地、灌木丛。洼地和鱼池等,形成一个独立稳定的特殊生境。该区地下水位高、湿度大,自然植被和人工植… 相似文献
10.
1985年秋季,我们用大隆,溴敌隆、杀鼠迷、敌鼠钠和氯敌鼠等五种抗凝血杀鼠剂,对黑线仓鼠作了毒力测定、中毒死亡时间、适口性试验和现场防制试验。其急性致死中量LD_50(mg/kg)分别为:大隆LD_50=0.1382±0.0309,溴敌隆LD_50=2.335±0.2389,杀鼠迷LD_50=95.918±42.4725,敌鼠钠LD_50=0.3363±0.1877,氯敌鼠LD_50=0.6044±0.2154。杀鼠迷连续投药三次的LD_50=0.7209±0.3195。黑线仓鼠中毒后平均死亡时间(小时),大隆105.7,溴敌隆77.2,杀鼠迷98.3,敌鼠钠107.0,氯敌鼠101.5;连续三次服杀鼠迷的平均死亡时间为73.0小时。五种杀鼠剂对黑线仓鼠的适口性均好,摄食系数都在0.7以上。现场防制试验,灭鼠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小毛足鼠种群数量变动因素。方法 1991-1998年4-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结果 小毛足鼠为该地区优势种,该鼠数量变化季节性明显,年间变化差异较大。经过8年调查,小毛足鼠数量变化经历了低谷(1991—1992年)、高峰(1993年)、下降(1994年)和低谷(1995—1998年)4个时期。结论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有种群年龄组成中幼年组的百分比、怀孕率、鳖殖指数以及该地区子午沙鼠、三趾跳鼠和黑线仓鼠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黑线仓鼠种群生态特征。方法 1991~ 1998年的 4~ 10月中旬利用直线夹日法 ,在呼和浩特市的农田、栽培牧草地和放牧场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沙地草场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的典型草原进行调查。捕获鼠按常规测量 ,称重后解剖 ,详细记录繁殖情况。结果 3地黑线仓鼠同属萨拉齐亚种。 8年中 3地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年际变动曲线均有不同 ,季节变动曲线为双峰型 ,呼市和达旗基本一致 ,后峰高于前峰 ,白旗正好相反 ,前峰高于后峰。雌雄性比例 :呼市雌性 ( 5 3 .82 %)多于雄性 ;达旗雄性多于雌性 ( 4 2 .11%) ;白旗雌性比为 49.42 %,两性数量接近。呼市、达旗、白旗雄性睾丸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 ( 62 .16± 3 .2 9) %、( 3 8.5 3± 3 .45 ) %和 ( 76.88± 6.2 8) %;3地年均怀孕率分别为 ( 19.73± 2 .5 0 ) %、( 2 3 .0 6± 3 .5 0 ) %和 ( 2 1.89± 6.2 3 ) %;胎仔数分别为 ( 5 .96± 0 .10 )个、( 5 .77± 0 .16)个和 ( 5 .61± 0 .2 9)个 ;年平均胎盘斑数分别为 ( 5 .5 2± 0 .0 7)个、( 5 .91± 0 .16)个和 ( 5 .67± 0 .44 )个。结论 3地黑线仓鼠种群的生态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小毛足鼠种群年龄鉴定和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的年龄鉴定及组成。方法:1991-1995年每年4-10月在沙地草场6种生境内,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捕获鼠按常规称重、测量、解剖、称其胴体重,利用胴体重将5年的标本按年度、雌雄分别作次数分配,鉴定种群年龄。结果:划分成4个年龄组,胴体重分别为幼年组≤7.0g,亚成年组7.1-9.0g,成年一组9.1-12.0g,成年二组≥12.0g。小毛足鼠种群年龄组成的年度和季节变化明显。结论:利用胴体重鉴定小毛足鼠年龄的方法比较准确,且简单方便,便于在现场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黑水山蚋的多线染色体进行研究,为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蚋类分类鉴别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黑水山蚋的成熟幼虫,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唾腺多线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备、测量、描述并绘制模式图。[结果]唾腺多线染色体标本背景干净,带型清晰,伸展良好。共分析统计黑水山蚋106张玻片标本,得到黑水山蚋的多线染色体组型和模式图。分析显示黑水山蚋的多线染色体数目均为3对(2n=6)。1号染色体具中央着丝粒,2、3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多线染色体具有染色中心,某些个体存在倒位和染色体首尾融合的现象。疏松区均存在个体差异,即具有可变性。着丝粒区域深染膨大,易于识别。[结论]染色中心的存在是黑水山蚋多线染色体的一个特点,建议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同时黑水山蚋多线染色体具有多态性的倒位,可为该蚋种的种下分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地理分布,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20世纪50-90年代微小按蚊资料及疟疾发病率,于2004-2010年在不同经纬度原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收集该蚊成蚊,采用形态学和PCR方法鉴定采集的微小按蚊样品。结果1957-1998年对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媒介按蚊调查,92个县中有56个县存在微小按蚊;2004-2007年在该蚊活动频繁的36个县的乡村收集按蚊,仅在20个县40个媒介点采集到微小按蚊244只;采用种类分子鉴定,除百色市旺甸村有微小按蚊种类A存在外,其他地区均为微小按蚊种类C。2008年后全自治区各县疟疾疫情发病率已降至0.1/万。结论目前在广西存在微小按蚊种类A和C两种,以种类C为主;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的微小按蚊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已经明显减少,该蚊有可能不再是该区域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廖灏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4,5(2):113-115
本文对福建家鼠寄生蚤的数量及组成比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1981~1990年总蚤指数比1952 ̄1066年低一倍:在北部,缓慢细蚤比1952~1966年明显减少。1981~1990年蚤类组成比以印鼠客蚤(Xenopsyllacheopis)占优势(65.90%),但南部和北部组成比有所不同,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南部多于北部,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的数量在我省北纬24°~28°不同纬度间依次递增,说明该蚤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镉、锌体外染毒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胞内镉离子含量及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镉遗传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光谱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h,终浓度分别为1,2,4,8μmol/L及1,5,10μmol/L)单独或与生理浓度氯化锌(ZnCl2,10μmol/L)同时染毒对细胞内Cd^2+、Zn^2+含量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CdCl2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d^2+及H2O2含量均增加,且均呈现出浓度一效应关系。同时给予ZnCl2可使细胞内Cd^2+及H2O2含量降低,与对应的镉单独染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dCl2可通过镉直接毒性作用及通过自由基的间接毒性作用而发挥其毒性效应,锌可以从这两方面的机制拮抗镉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氯化镉对DNA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了解氯化镉(CACl2)对过氧化氢(H2O2)引起的V79细胞DNA损伤后修复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了解CdCl2对于V79细胞的毒性;以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分析软件中的几个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无细胞毒性浓度的CdCl2对H2O2所引起的V79细胞DNA损伤后修复所产生的影响;以生理浓度的氯化锌(ZnCl2)作为拮抗剂,与CdCl2同时作用后,观察对DNA修复影响的变化。结果MTT实验中,CdCl2对V79细胞的毒性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强,呈线性关系;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中,无细胞毒性浓度的CdCl2未明显增强H2O2V79细胞DNA的损伤,却明显地抑制了由H2O2所致的V79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并以0.1μmol/LCdCl2浓度最为明显;生理浓度的锌可有效拮抗CdCl2的DNA修复抑制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无细胞毒性浓度的CdCl2对H2O2的DNA损伤效应无协同作用,却明显抑制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拮抗CdCl2的DNA修复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