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86例)设置成研究对象;依托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组间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躯体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四个维度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7.67%、79.07%。结论 对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从本质上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在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便秘后易诱发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竭,甚至猝死[1].我科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综合干预来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8例AMI患者入院后即刻检测血清钾浓度,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5mmol/L)和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mmol/L),观察其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同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8例AMI患者低血钾者33例,低血钾组并发室性心律失常20例,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经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低血钾均能纠正。结论低钾血症与AM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尽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临床上对于AMI的治疗主要为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常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很少予以心理干预。有大量证据表明,AMI是一种重要的身心疾病,患者发病不仅有劳累负荷诱因,还常有心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行心理干预,观察其焦虑情绪、躯体症状、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的改变,探讨心理干预在救治AMI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行性操作方法。方法:将近3年来共收治的160例伴有情绪障碍的AMI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焦虑情绪严重者服用苯二氮类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1个月后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MAS)评估,并对躯体症状、心律失常、心功能、病死率、住院天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SAS评分、HM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症状明显缓解(P<0.05);心律失常、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1);心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AMI常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及时、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AMI患者的情绪障碍,而且还可使患者的躯体症状明显缓解,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死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临床特点,如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常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研究显示,除了尽快恢复冠脉血流等临床干预外,护理干预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综合护理干预是指护理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它是根据患者自身的一般情况制定的一种跨学科、综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患者获益最大[3].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1月航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在吸烟、年龄、空腹血糖受损、心房颤动、糖耐量受损、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及焦虑抑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心房颤动、收缩压、糖尿病、HDL-C及焦虑抑郁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广泛前壁和右室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较高,对于重要部位梗死及合并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加强关注,重视其心理疏导和治疗,缓解抑郁状态,有助于对认知功能障碍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正>轻度认知障碍(MCI)又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过渡阶段~([1,2]),被广泛用于定义主观认知障碍的个体~([3])。其特点是记忆力衰减,不伴随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患有MCI的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残疾风险是AD的高危人群。作为AD发病的高危因素,MCI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4])。但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应用较多的是Petersen等~([5])提出的诊断标准,国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借助简易智力状态检查状态量表  相似文献   

10.
尚小英 《山东医药》2007,47(32):114-115
选择近3a强制戒毒者140例,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戒断治疗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SAS平均分值明显下降,焦虑状态显著改善(P〈0.05)。认为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戒断症状观察处理及宣教,睡眠、焦虑、家庭等方面心理干预可减轻戒毒者康复期的焦虑症状,提高脱毒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山东医药》2011,51(41):12-12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研究收集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期患者50例,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患者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文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72.22±2.5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自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56例及对照组54例。实验组在心肌梗死48h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自我护理,对照组则按目前国内大多掌握的标准早期活动五级法进行护理;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在住院24h内和住院第7天进行调查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住院第7天)两组焦虑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3.60)分vs.(10.32±6.51)分,P0.05;(8.08±4.48)分vs.(10.43±4.32)分,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3.60)分vs.(8.08±4.48)分,P0.05]。实验组活动前后心率、血压、静息氧耗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自我护理更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早期活动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活动对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把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在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活动干预,对照组绝对卧床休息,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2年非心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对心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他汀类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以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干预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oxLDL、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前后oxLDL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20mg/d、40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40mg/d辛伐他汀组与20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具有抗oxLDL等调脂外效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临床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MI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定,观察临床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A组,SAS、SDS分别为(62·31±8·25)、(65·13±7·20),B组为(61·82±9·6),(66·23±8·0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各时段评分A组明显减小,1周、2周、4周SAS评分分别为(53·21±6·74、47·23±7·18、44·59±4·18);SDS分别为(58·21±5·89)、(49·20±6·14)、(45·43±4·79),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及QTc、QTa、ΣST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MI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电图变化,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20年4月,结束于2022年4月;组别划分依据采用区间随机法,两组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MLFHQ)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经明显恢复,但实验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更小(P<0.05);护理前组间MLFHQ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35.36±3.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4±3.53)分;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7月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入院紧急救治,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95、15%,对照组分别是75%、30%,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55例AMI患者,99例诊断AMI后行PCI治疗为PCI组,56例未行PCI治疗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入院后均使用认知功能电话问卷-修订版(Telephone Interview for Cognitive Status-Modified,TICS-m)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相关生化指标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按标准流程进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再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两组间基线TICS-m评分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再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随着时间延长,对照组认知功能总分显著低于PCI组[(31.07±1.74)分vs (32.56±2.21)分,P=0.000],其中对照组语言和注意力评分显著低于PCI组[(13.16±1.43)分vs (14.49±1.64)分,P=0.000],但两组间记忆力及定向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不同部位的AMI患者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发现,无论对照组还是PCI组,均未发现不同部位AMI患者随着时间延长认知功能损伤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行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损伤较未行PCI手术治疗者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