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引起的以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受损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为最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之一.VCI在疾病发展至血管性痴呆(VaD)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延缓VCI,甚至逆转认知功能损害.因此,我们重点从概念、分子机制、生物学标记物及治疗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雪梅 《山东医药》2014,(5):98-100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明显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脑血管病(白质疏松症、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管性痴呆(VD).研究显示,VCI为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4%,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2].VCI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有助于其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荣家  于国力 《山东医药》1989,29(10):11-13
痴呆系指意识清楚情况下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持久性智能衰退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我国属脑血管病高发病区,且血管性痴呆又是一种常见而某些功能障碍可逆的疾病。因此,积极探索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病及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我科自1986年12月~1989年1月共收治45岁以上脑梗塞住院病人264例,其中22例为血管性痴呆(8.33%)。本文重点讨论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都可喜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ement,VCI)是一组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本文采用都可喜(阿米三嗪与萝巴新的复合制剂)联合尼莫地平对VCI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采用长谷川智力量表进行测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性研究,比较系统康复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提高。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生率23%,在康复治疗1个月、2-3个月以后,痴呆组患的ADL能力提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痴呆的存在严重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结论:心脑血管病是V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AD)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就VD的临床诊断及现代神经影象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包括非痴呆性VCl(VCIND)和血管性痴呆(VD)~([2])。早期诊断VCIND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于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认为皮质下多发性LI是造成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LI与VCI的关系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VCI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症,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脑血管病的多发,我国VaD在老年期痴呆发病率中居于首位,由于VaD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防治VaD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综述近几年来VaD的病因、诊断、防治及中西医临床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为324/10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VD是一种可防治性的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现将我院诊治的老年VD患者4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血管性痴呆的前期阶段。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主要通过损伤血管壁结构及其功能而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脑梗死可以引起局灶性运动(感觉)定位体征,也经常伴有认知障碍,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概念,它包括:VCI非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及混合性血管病变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伴脑血管病变)。在老年期痴呆性疾病中,VaD是第二主要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约占20%-30%。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VD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致病过程,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烟酒嗜好、心脏病、贫血、ApoE基因、高同型半胱氨酸等。VD为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积极预防其危险因素,可以减少VD发生,因此探索VD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VD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不仅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也是Alzheimer病的危险因素,这对于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的痴呆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而引起痴呆。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2种类型,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不仅是VD的病理基础,也与AD、混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和痴呆研究的深入,与脑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16.
<正>血管性因素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第2位原因,>6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其中四分之一在脑卒中后12个月之内最终发展为痴呆[2]。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痴呆。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有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可能并非两个独立疾患。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共性研究已经在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影像学改变等各个方面广泛地开展。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在危险因素、影像学改变及早期预防等方面的部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抑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管性抑郁作为抑郁的一种亚型,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等方面均有特殊性。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转归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支持血管性抑郁假说的临床证据,并对血管性抑郁与血管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和痴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指血管或与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范围囊括了痴呆及非痴呆等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是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基因遗传因素,病理生理改变是皮质下白质缺血及梗死,尼莫地平、美金刚、丙戊茶碱治疗VCI可能有一定疗效,防治其危险因素是预防VCI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与甲状腺轴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D)与甲状腺轴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1例VD患者、22例不伴有痴呆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及22例同龄对照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