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收集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2 70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 ,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房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在 2 70例房颤中 ,男 14 7例 ,占 5 4 .4 % ;患者年龄 6 2 .0± 10 .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 93例 ,占 34.4 % ,慢性房颤 177例 ,占 6 5 .6 %。瓣膜性房颤 85例 ,占 31.5 %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 (NVAF)患者中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9.4 %和 9.2 %。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 95 .3% ,合并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 2 3.4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就诊时国际标化率 <2 .0的占 5 7.6 %。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为 38.7% ,胺碘酮可引发甲状腺机能紊乱。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以老龄患者为主 ,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 ,华法林的应用率低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42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临床特点、血栓栓塞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2000~2004年426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156例(36.62%),风湿性心脏病54例(12.68%)。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64例(15.02%),其中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非瓣膜性房颤中,左房的大小在栓塞组与非栓塞组差异无显著性。接受华法林治疗89例(20.89%)。结论本研究提示房颤的抗凝治疗在基层医院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 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vs 0%和2.5%,P=0.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有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0例和华法林组2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华法林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溶解率、血栓栓塞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附壁血栓溶解率85.0%,华法林组附壁血栓溶解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血栓栓塞率5%,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率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率5.0%,华法林组出血率10.0%,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溶解左心房血栓的疗效方面与华法林一致,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两者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类药物被应用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由2017年1月-2019年12月,择选出我院收治的1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参照不相同的药物种类,把其分成华法林组、新型组,对华法林组共83例患者施予华法林,对新型组共73例患者施予新型口服抗凝类药物,观察比较其最终的结果 .结果 对于总依从性,新型组较华法林组更高(P<0.05);对于血栓与出血的总发生率,新型组较华法林组更低(P<0.05).结论 新型口服抗凝类药物被应用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房颤是血栓栓塞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能合并大出血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新近研究表明,重视适应证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可以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华法林在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拜阿司匹林片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INR达标所需时间、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INR达标所需时间平均为(16.42±5.12)d,对照组为(24.25±5.32)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左房附壁血栓、TIA发作及死亡的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26.6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黑便、牙龈出血、鼻出血、痔疮出血及皮肤瘀斑的总发生率为8.34%,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口服华法林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干预,对比两组非瓣膜性...  相似文献   

11.
詹莹  周晗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11):1027-102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化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影响规范化抗凝治疗的因素,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治疗率。方法选取2013-01~2015-12收治的51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HADS2评分法筛选出符合要求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2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规范化抗凝治疗情况。结果 CHADS2评分≥2分符合要求使用华法林的291例患者中,规范化抗凝治疗只有61例(20.9%)。结论应加强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认识,提高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控制率和治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抗凝情况,初步探讨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6年—2007年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2例,全面收集患者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抗凝禁忌症,华法林的用法、用量,以及未用华法林的原因等。结果房颤患者总体接受抗栓治疗(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者85.28%,其中华法林治疗61.97%,〈65岁组华法林治疗66.19%,65岁~75岁组华法林治疗71.69%,〈75岁组华法林治疗仅16.67%;高危组华法林治疗71.3%,中危组华法林治疗46.7%,低危组华法林治疗为零。结论住院以房颤动患者总体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情况较好,但〉75岁高、中危的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以及采用更方便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急诊患者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急诊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6-01至2006-12在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按时间均衡抽样后,随机选择944例患者对其年龄、房颤史、原发疾病、超声心动图及抗心律失常、抗凝等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944例房颤患者中,年龄为15~97岁,男女比例1:0.88;房颤病因中,<45岁年龄段、45~64岁年龄段的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65岁年龄段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全都944例患者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944例患者中孤立性房颤为200例(21.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均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均明显减少(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使用B阻滞剂404例(42.7%),地高辛389例(41.2%),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163例(17.3%),胺碘酮59例(6.3%),IC类药物54例(5.7%).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79例(8.4%),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有23例(29.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160例(48.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43例(7.1%).结论:急诊房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与国内一般人群的情况基本相似,药物治疗中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血栓栓塞是房颤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分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但临床医生常将其混淆。根据目前的指南,瓣膜性房颤是指机械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的房颤,其他的均称为非瓣膜性房颤。区别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是由于其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栓塞风险及抗凝策略不同,目前瓣膜性房颤只能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抗凝,而非瓣膜性房颤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首选NOACs。现就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定义的演变和药物治疗的循证做一综述,旨在让临床医生对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的诊治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的华法林治疗1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强度。方法:对11例高龄非瓣膜房颤有抗凝适应证者予华法林治疗,将抗凝强度控制在INR为1.5~2.0,观察疗效和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期间11例患者无致命性出血,仅1例皮肤出血且未停药。7例患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症状得到控制。3例有2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未出现栓塞并发症。结论:低抗凝强度(INR1.5~2.0)抗凝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 5 %下降到1 4% ,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1〕。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房颤患者未应用华法林,栓塞并发症的降低仍未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应用华法林过程中,存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频繁采血检测抗凝指标影响了患者服药顺应性〔2〕。本文对有血栓栓塞危险的房颤病人应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情况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9年4月~2 0 0 2年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缺血性中风等血栓栓塞危险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54例住院及门诊随诊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华法林组31例中发生脑栓塞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轻微出血5例。达比加群酯组23例中发生脑栓塞1例,轻微出血1例。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可有效进行抗凝治疗,并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并直视射频消融术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方法。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60例)行瓣膜置换并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服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同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B组(7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术后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A、B组死亡各1例,均为非抗凝相关死亡。A组出现抗凝所致轻度出血5例、血栓栓塞0例,INR异常升高4例;B组分别为3、3、1例。两组比较,P均>0.05。达抗凝稳态时,两组不同术式患者华法林剂量比较,P均>0.05。达到抗凝稳态时,A组华法林剂量为(2.43±0.58)mg/d,INR为1.83±0.5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应加强抗凝监测,根据INR适度减少华法林用量,避免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住院患者的抗凝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CHA2DS2-VASc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评价其抗凝治疗的规范性。结果房颤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类型以非瓣膜性房颤为主;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AF患者中14.28%采用NOAC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AF患者中68.97%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中64.96%接受华法林治疗、8.67%采用NOAC治疗。而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2.45%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我院心内科房颤患者抗凝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抗凝不规范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