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干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10%。脑干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出血后症状、体征多样化。现将经头颅CT证实的脑干出血24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发生率、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防止误诊。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MRI或DSA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观察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54例,首发癫痫表现的发生率为3.04%(32105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06%(562),脑出血2.46%(11445),脑梗塞2.43%(16547)(其中脑栓塞1.05%,脑血栓形成1.38%,)。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可能较高。结论:首发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04%,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和病变大小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并发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0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采用PBC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在6 759例接受PB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共有10例(0.15%)发生脑血管病,其中动静脉瘘2例;颅内出血5例:急性硬膜下出血2例,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干少量出血1例;1例在术中穿刺时发生颈内动脉出血而暂时停止手术,2周后再次手术成功;脑梗死2例,均为脑血管病危险人群,治疗3周后病情均有改善,其中1例出院时遗留较严重肢体瘫痪。结论 PBC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操作和血压变化是发生脑血管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总结近4年来国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发现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占49.05%(胃、十二指肠溃疡25.47%,急性胃粘膜病变23.58%),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仅占34.91%,且随年龄增大此现象更明显。部分患者胃粘膜活检提示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微小血管扩张等变化。认为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可忽视的常见原因,尤其在高龄患者中更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王本国  林棉  杨楠  钟原  吴宗艺  汪峰 《山东医药》2012,52(29):17-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病灶的演变.方法 选择47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CMB患者,常规行MRI梯度回波T2加权扫描,1年后复查MRI,统计CMB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灶数目的变化.结果 CMB病灶在基底节、皮质—皮质下、小脑及脑干的发病率分别为66.0%、38.3%、14.9%及12.8%,MRI复查前后病灶数目分别为(10.62 ±16.04)、(11.94±18.31)个(P<0.01).结论 CMB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脑血管病,好发于基底节、皮质—皮质下区.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37例),阿司匹林(132例),出院后的1、3、6、12个月各随访1次。主要指标:(1)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经CT诊断的脑出血;(3)消化道或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和TIA的发生率(5.84%)低于阿司匹林组(26.52%),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6.57%)低于阿司匹林组(6.8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76例上消化道出血儿童的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7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儿童,男性48例,女性28例,突然起病35倒,出血前有消化道症状41倒.以便血为主要表现5l例(67.11%),呕血13例(17.11%),呕血便血同时出现12例(15,79“)。76例上消化道出血儿童中.7例是服用阿斯匹林后发病。结果提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常见于消化性溃疡(55.25%),食管粘膜慢性炎症(26.32%),食道静脉曲张(5.26%),急性胃粘膜病变(7.89%)。35例突然起病的息儿,出血病因常见于消化性溃疡(34.2%),食道胃粘膜慢性炎症(22.86%),急性胃粘膜病变(17.14%),食道静脉曲张(11.43%)。食道静脉曲张及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患儿均表现为突然起病。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对原因不明的患者进行小肠气钡造影及下消化道钡透或结肠镜检以排除下消化道疾患引起的出血,同时进行出血量及出血形式的记录以及愈后情况的观察。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溃疡组最多,共84例(42.41%),其次为肿瘤组64例(32.16%),食道静脉曲张作为独立因素共14例(7.04%),粘膜炎症组(急性胃粘膜病交、慢性胃炎、吻合口炎)21例(10.55%),还有少见病引起的出血如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2例(1.01%),食管憩室1例(0.50%),,胃息肉2例(1.01%),Dieulafoy征1例(0.51%)。原因不明10例(5.03%)。出血以少量黑便为主,199例中有10例死亡(5.03%)。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多于女性,以慢性消化性溃疡和肿瘤为主要原因,且多以少量出血和黑便形式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出血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因此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与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是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大约45%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伴有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高血压脑病都有可能发生眩晕。眩晕的程度因病变部位而异,并伴有不同的症状。一方面,由于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较表浅,对缺氧特别敏感而易表现眩晕;另一方面,在脑血管病的眩晕中,以椎-基底动脉系统疾病引起者较多。这是因为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而椎-基底动脉较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且供给内耳及前庭神经核的血管均为终末动脉,发生缺血或出血病变时,较难建立侧支循环而产生眩晕,故临床上又称为迷路卒中。  相似文献   

10.
<正>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60~80)人/10万人口,其中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10%以上〔1〕。创伤、休克可致肠道黏膜损伤,脑干出血作为一种应激反应是否同样对患者肠黏膜造成损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脑干出血患者不同病程血清D-乳酸(LAC)、二胺氧化酶(DAO)进行检测,探讨其是否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损伤程度、持续时间。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5~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绿脓杆菌肺炎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ACVD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2~88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11例(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额叶出血3例),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轻微脑干梗死进展期血糖变化情况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总结67例确诊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对其进展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监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血糖水平较人院时基础血糖情况升高>50%组,入院治疗期间24~48 h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比例最高为88.9%,而20%~ 50%组为52.3%,<20%组则仅为15.8%,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2例在消化道出血后12 h内病情呈明显进展,4例患者则在消化道出血之前病情即明显进展,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发生进展的比例占到94.73%,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消化道出血与病情进展线性相关(r=2.039 1).结论 轻微脑干梗死后患者血糖水平、消化道出血情况可能对病情进展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明辉 《内科》2009,4(2):230-23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有头晕、头痛、呕吐。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及多项眼部体征等。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后,42例中痊愈8例(19.0%),好转16例(38.0%),植物生存3例(7.1%),死亡15例(35.7%)。死亡者中均有脑干功能衰竭、脑疝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血量〈2ml 10例无死亡及植物生存状态,2—5ml 19例死亡3例,〉5ml 13例死亡12例。结论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有重要地位;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干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干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 10~12 %。由于脑干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出血后症状、体征多样化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将经头颅CT证实的脑干出血 2 1例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3 5~77岁 ;平均 5 5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3例 ,占61.9% ;糖尿病 3例 ,占 14 .2 9% ;脑血管病病史 2例 ,占9.5 2 % ;头痛病史 3例 ,占 14 .2 9%。发病前 6例有情绪激动史 ,3例有饮酒史。 2 1例中 ,活动状态下起病的 13例 ,占 61.9% ;静止状态下起病 8例 ,占 3 8.1%。1.2 症状及体征 :2 …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和柏油样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20~15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为(80-100)万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为10%~30%左右。认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对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救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50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发生在食管上段至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之间消化管腔内的出血。按照内镜检查结果分类,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前是指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粘膜下血管因溃疡或糜烂损伤而导致破裂出血,后则是因为门静脉压力过高而导致侧枝循环静脉扩张、膨大,逐渐加重乃至破裂出血。本重点介绍急性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消化内镜和放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8年3月至1997年8月,我院经胃镜诊断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21例,占同期10518例次胃镜检查的0.2%,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1.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9~78岁,平均46岁,其中30~50岁14例,占66.7%。二、临床表现:除1例顽固性呃逆外,20例均有呕吐,其中9例因过量饮酒后呕吐胃内容物后呕血;3例急性胃肠炎致呕吐;2例幽门梗阻而呕吐;2例因催吐洗胃后呕血;1例系蛛网膜下腔出血喷射状呕吐引起呕血;另3例呕吐原因不明。仅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护理内容。结果其中轻度失血43例,死亡3例;中度失血26例,死亡5例,重度失血11例,死亡7例,总死亡率为15%,其中脑出血死亡3例,脑干死亡2例,脑梗死死亡2例。结论正确认识急性脑血管疾病,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快速有效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4例脑血管病人(38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抗凝,标记,溶血加入PBS振荡上EPICS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W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不同损伤部位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为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颞叶〉小脑〉枕叶,且出血量或梗死面积越大免疫功能下降越显著。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存在严重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变性质(梗死或出血)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可能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脑血管病人急性期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会新癀片所致而引起胃大出血的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探查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从1992/1996共收治6例,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而愈.2例之中,例1为男性25岁因咽喉部肿痛自购新癀片服用;例2为女性53例,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新癀片.2例都在服用后2d~3d感胃不适,反复呕血多次,量约800mL~1000mL,都经保守治疗后呕血一度停止,d2~d3后再次反复呕血且量多.急行剖腹探查,行胃大部切除.结果药源性急性胃出血是因药物引起的,以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特征的胃炎,胃粘膜糜烂多为浅表性,较少穿透粘膜肌层,病变多发生在胃体和胃底可遍及全胃.消炎痛或类固醇激素等药为致病因引起出血已有报道,新癀片为致病因引起的较少见.发病机制尚需探讨,治疗上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出血一度停止又复大出血者,即应果断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术式应视探查情况而定.本报告2例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停止,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癀片所致药源性胃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即行手术探查治疗效果好,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