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的贵州地区分队列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城区居民, 基线调查始于2011年, 收集基线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疾病病史、生活习惯、吸烟状态)及完成代谢综合征(MS)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随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 同时记录研究对象首次调查后发生的心血管事件, 平均随访(10.07±1.49)年,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后续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7 275人, 发生心血管事件639人, 在多变量校正后, 与非MS从不吸烟者相比, MS吸烟者表现出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HR(95%CI)为6.54(4.88, 8.78), 且比MS从不吸者[1.39(1.11, 1.75)]、非MS吸烟者[2.48(1.77, 3.49)]均高, MS与吸烟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95%CI)为3.30(1.89, 4.70), AP(95%CI)为0.55(0.43, 0.59), S(95%CI)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证明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2]。早期的强化血糖控制在短期(10年内)并不能减少大血管(主要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在早期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减少T2DM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3]。本文将近来应用DPP-4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应用蒽环类药物(AC)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应用过AC的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共408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74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334例)。主要终点事件是患者在应用AC后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次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8例患者, 年龄(55.6±14.9)岁, 其中男性227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 随访期间74例(18.1%)出现了心血管事件, 为心血管事件组, 余334例为非心血管事件组。心血管事件组中心力衰竭45例(38例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肌炎/心包炎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OR=2.3...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病死率居所有疾病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2]。管理AS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策略是调脂治疗。然而,即使充分应用该策略,仍有很大比例的患者继续经历缺血事件。寻求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有效策略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抗炎及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预后差,而CKD患者的长期预后也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由于在多数随机试验中CKD都被排除在外,因此有关CKD合并CAD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1CKD与心血管事件及其不良预后相关CKD已成为流行性疾病,CKD合并CAD的比例相当高,是引起CAD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1]。透析患者有40%合并CAD,每年的心血管病死率达9%。轻中度CKD合并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30d和180d的病死率高于非CKD患者。AMI后的医疗保险研究(post-AMI…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夜间血压较低,白天血压较高,呈现杓型改变.研究表明,与杓型高血压患者比较,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1],可能与非杓型高血压更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有关.AS是高血压最直接的后果,是一种慢性、亚临床的炎症疾病[2].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 AA)、主动脉瓣瓣膜病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等[1-5]。其中, AD和AA因起病急、主动脉血管破裂风险高、致死率高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尤其是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的发病风险逐年递增, 欧、美等国家AAD的发病率每年为(2~9)例/10万[1-2]。根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 中国大陆AAD发病率每年约为2.8例/10万[6]。AA的危险程度也不容小觑, 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研究为代表, 欧、美等国家65岁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1%~5%, 70岁及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约为1%[1-2]。中国中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AA患病率约为0.33%, 55~75岁人群患病率约为0.55%[6]。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TAA)的发病率低于AAA, 患病率为0.16%~0.34%...  相似文献   

8.
200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JUPITER[1]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胆固醇水平不高但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人群,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1.9年,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与β受体阻滞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 ,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等危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在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对这些疾病可以带来重要的益处。尽管至今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 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 ,但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病史和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中 β受体阻滞剂仍未得到充分应用。一、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当和其他危险因子并存时可使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危险成倍增加 ,起着 1 1>2的作用[1] 。MRFIT…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会引起体内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紊乱,并导致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大.目前仍无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早期筛查的辅助检查指标[1].本研究分析脑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访1年内的疾病状况,并按照下列标准判断为发生心血管事件:①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剧烈疼痛;②服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后无效;③心电图检查发现V1~ V6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至少0.2 mV,心肌酶谱检查发现心肌酶谱升高2倍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目前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和事件随着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升高,也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正相关[2]。尽管steno-2和ERIC研究表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和目的:目前没有前瞻性研究来探讨网膜素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效力。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1)网膜素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2)网膜素与血管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3)网膜素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我们纳入了295例通过血管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并测定他们的血浆网膜素水平。其中,有161例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50%),134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结果:在过去的3.5年中,17.6%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年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治疗高血压的最新指南建议降低血压到特定目标值,但未提及血压应维持在多少之上。较低的血压水平是否也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相关还不确定。较多研究指出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存在J形曲线关系,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2]。血压与脑卒中风险是否也存在相似的J形相关性尚未可知。此外,一些观察研究表明,低舒张压伴高收缩压与心血管不良结局相关。低舒张压与心血管结局风险的相关性是否独立于收缩压还不清楚。虽然有研究表明血压水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疾病谱的重大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已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当前全球平均每4人即有1人患高血压。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15亿的高血压患者[1]。并且,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人数的增长来源于低、中收入国家[2]。与此同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重要且可防控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收缩压每降低10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社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情况。方法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中国队列数据, 选取其中基线年龄、性别资料齐全且至少完成1次随访的参与者, 收集一般人口学、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防治情况等信息。采用PURE全球研究统一的标准化病例报告表进行随访采集心血管疾病及死亡事件, 以评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城乡社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共纳入东中西部12个省份115个城乡社区的47 262名参与者, 年龄(51.1±9.6)岁, 女性27 529例(58.2%)。在11.9(9.5, 12.6)年的随访期中, 共记录了2 686例死亡事件及5 873例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1.90(95%CI:11.60~12.21)/1 000人年]。不同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出明显差异(P趋势<0.001)。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最高[13.99(95%CI:13.33~14.65)/1 000人年], 东部地区次之[11.92(95%CI:11.52~12.33)/1 000人年], 中部地区最低[8.87(95...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个包括了13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增加1.18倍(95%CI1.10~1.26)[1].ARIC研究[2]对189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发现HbA1c水平和周围动脉疾病发病呈正相关性.Haffner等[3]在一个随访了7年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0.2%,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再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18.8%).  相似文献   

17.
方宁远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13-1016
<正>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08年美国年龄≥65岁的人群约占13%,预计到2030年将达20%,我国也不例外[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年龄≥65岁老年人口为1.5831亿,占人口总数的11.4%[2]。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西方国家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0%~70%,我国约为50%[3]。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  相似文献   

18.
踝臂收缩压比值低下提示高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比值高并动脉钙化时增加死亡风险。该研究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异常及动脉硬化与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的关联度。方法:共有2886名70-79岁的老年人人选该研究,平均随访致死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6.7年。结果:80%ABI处于0.9~1.3的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积极控制慢性肾脏疾病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根据美国肾病数据系统资料,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发生率已增长了1倍。为减少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病死率,应该积极筛查患者所存在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主要残疾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健康问题[1]。缺血性脑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脑卒中病例的80%[2]。IS常见的不良预后结局包括功能残疾、死亡、脑卒中再发和心血管事件,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