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中无死亡病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正确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特点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行完善的院前急救,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病例中,抢救成功48例,占60%,死亡32例,占40%。抢救成功患者年龄〉165岁占25%(4/16),明显少于死亡组70.8%(17,24),CPR、电除颤时间明显早于死亡组,气管插管人数抢救成功组为18.8%(3/16),明显低于死亡组45.8%(1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救网络的配置,普及急救知识,对院前急救流程行完善建立,加强规范救治,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需引起各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5),对照组给予急救护理并PCI术治疗,试验组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联合绿色通道并PCI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预后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余坚勇 《内科》2012,7(2):144-146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资料,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最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75例患者的院前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入院后成功救治68例,抢救成功率为90.7%,死亡7例,病死率为9.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会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将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内4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抢救)和观察组(25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观察抢救各指标用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心脏彩超结果。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球囊扩张抢救用时较短,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0%,对照组高达28.5%(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较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后壁厚度较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小(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31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40-72(55±16)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2.1h(0.75~5.5小时).患者入院时均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合并左心功能不全9例;心原性休克2例;Ⅱ°~Ⅲ°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急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病人60例,分别采用心率震荡值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然后对其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TO、T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病人中,50例存活,10例死亡,存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3.3%、16.7%。死亡病人的TO显著高于存活病人[(3.1±2.47)%与(-0.1±2.7)%,P0.05],TS死亡病人显著低于存活病人[(0.9±2.0)ms/RR与(5.0±4.2)ms/RR,P0.05],但存活和死亡病人的年龄、SDNN、LVEF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震荡比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急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更能有效评估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急救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方式纳入干预组与对比组(n=40)。对比组患者直接前来急诊科就诊,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组患者死亡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干预组患者死亡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比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干预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院前急救方式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院前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的意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急救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业余组与专业组各30例,业余组由家属或其他非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或直接送诊,观察组由我院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来院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专业组中,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例、呼吸道阻塞1例、脑疝1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死亡率为3.33%;业余组中,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例、呼吸道阻塞3例、脑疝2例,死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10%;专业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业余组,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明显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来院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相关预后,在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脏病是影响我们健康的最大问题之一。每年有675,000人以上死于冠心病,另有130万人患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本文着重复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前阶段前驱症状估计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致死的人中40~60%在到达医院前已死亡,由于病人多死于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此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应视病人于急性发病前或发病后数分钟内能否于院外得到治疗而定。AMI的经典临床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常放射至颈、下颌、上肢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无溶栓禁忌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24例,再通率80%。急性心肌梗死4h内溶栓再通率较高,无严重心律失常及出血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距发病4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并发症轻微,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合适时间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由急诊科、心脏科、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现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一年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死亡的随访观察。结果 712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脑梗死者为24例(3.37%),院内存活11例,6例患者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造影示前降支单支病变4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无死亡,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158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心肌梗死者为18例(1.14%),院内存活6例,4例于脑梗死后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示3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例,介入治疗者3例,1年随访介入治疗者死亡1例,非介入治疗者死亡2例。结论心脑同时梗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脑梗死急性期后尽早行冠脉介入治疗可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1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12h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43.8%。急性心肌梗死4h内溶栓再通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出血并发症轻微,无中重度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4周病死率,溶栓距发病4h内血管再通效果最好。溶栓出血并发症轻微,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18例心源性哮喘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哮喘是社区医疗单位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或轻或重 ,如不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及治疗 ,往往导致疾病加重甚或病人死亡。现将我院急诊科于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 8例误诊病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 8例中男 1 2例 ,女 6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 6 4岁。误诊时间最长 9月 ,最短 1天。1 .2 原发病 :1 8例均经胸部 X射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最后确诊为 :冠心病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4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共47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运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IABP治疗47例(100%),再血管化治疗41例(87.3%),死亡17例(36.2%).经药物和IABP治疗,在接受再血管化前死亡的患者占死亡数的35.3%(6/17),再血管化后死亡的患者占死亡数的64.7%(11/17).死于心功能衰竭者9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呼吸功能衰竭者8例.1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全部死亡.急性肾功能衰竭(r=0.734,P=0.000)、急性呼吸功能衰竭(r=0.606,P=0.000)和糖尿病(r=0.372,P=0.012)与死亡有相关关系.结论 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病死率仍然较高,主要死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要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可能需要更好的循环辅助装置及加强重要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情况及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收治入院的女性患者共336例,根据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298例,非老年组3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发病后30d内死亡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患者年龄、血肌酐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患者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25.8% vs5.3%,P0.01)。年龄≥60岁的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后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死亡危险较非老年组患者高6.6倍(OR=6.553,95% CI:1.183~36.294,P0.01)。结论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近期病死率。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空腹血糖、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是预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风华  李爱军 《山东医药》2001,41(20):73-73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院前急救 40岁以下 5 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 2例 AMI患者中 ,男 49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37.8岁 ,梗塞发生在广泛前壁 9例 ,前壁 11例 ,前间壁 5例 ,下壁 18例 ,下壁加右室 3例 ,下壁加正后壁 2例 ,高侧壁 4例。 5 2例中 ,有 47例突发阵发性胸闷、胸痛 ,同时伴恶心、周身出汗及眩晕症状。其发病均与大量饮酒、脑力劳动过度及情绪激动有关。 5 2例 AMI中 ,39例 (75 % )于 11月底至次年 3月初 2~ 6小时发病。发病至急救时间最短 10分钟 ,最长 1.5小时 ,…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约占45.21%(33/73),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他们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次病例资料为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发生在急诊科的非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5 408例急诊患者中,急性心衰患者11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衰患者占所有急诊抢救患者的7.8%。≥80岁高龄患者比例29.1%。急诊病死率12月份最高。急诊抢救好转出院或自动离院212例(17.7%),急诊住院580例(48.4%),继续急诊留院227例(18.9%),转院64例(5.3%),死亡115例(9.6%);每年急性心衰病死率无明显下降趋势;13.9%在入抢救室2 h内死亡,63.5%在24 h内死亡。2010、2011年24 h内死亡比例较2008年以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逐年延长。结论急性心衰占急诊抢救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应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急诊病死率,并减少急诊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