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宽 《内科》2007,2(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趋势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能反映多发性骨髓瘤的某些生物学特征,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转移、预后等关系密切,它在组织中出现质和量的异常表达;MUC1基因的编码产物MUC1黏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以非糖基化的形式表达异常增高,其表达与MM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可能相关,成为十分重要的癌标志物.随着研究的深入, 在多发性骨髓瘤基因靶点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MUC1免疫原可作为疫苗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生物治疗的研究.本文从基因定位、结构、执行功能的分子机制角度对MUC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以便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 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差,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目前研究认为,黏蛋白(mucin)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密切相关,其中黏蛋白-1(MUC1)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之一,并有望成为药物治疗胰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高峰  郭洪斌  史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1014-1015,F0004
MUC1是由muc1基因表达的一种高糖基化(糖化大于50%)、高分子量(Mr>200×103)蛋白,又称附膜蛋白,是跨膜分子。它在上皮更新与分化,维持上皮完整性和癌的发生与转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由于MUC1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使其成为一种重要肿瘤生物学标志物。MUC1广泛分布并异常丰富地表达于癌细胞表面,糖基化不完全,因此暴露出正常情况下隐蔽的表位,成为免疫细胞攻击靶点〔2~5〕。1muc黏蛋白基因的分类及特征针对muc黏蛋白基因家族的研究较多,迄今已有十一种黏蛋白基因被确认〔1〕,并按发展年代的顺序把他们标记为:muc1-4、muc5…  相似文献   

4.
杨红  张钠  高春林  王欣 《山东医药》2009,49(13):42-43
目的探讨MUC1基因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24例淋巴瘤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24例淋巴瘤患者MUCI基因阳性表达率为54.1%(13/24),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52.4%(11/21),霍奇金淋巴瘤阳性表达率66.7%(2/3),均高于对照组(0)(P均〈0.05)。MUC1高表达与淋巴瘤患者的分期呈正相关(P=0.023)。结论MUC1 mRNA在淋巴瘤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HP-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初治的6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的骨髓进行SHP-1水平的监测。结果①SHP-1 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呈阳性表达,初治、无治疗反应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SHP-1表达的阳性率与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后SHP-1 mRNA的表达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Ⅰ期、Ⅱ期、Ⅲ期多发性骨髓瘤之间SHP-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SHP-1表达阳性组缓解率(86.2%)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42.5%)(P<0.01)。结论 SHP-1基因可能参与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但发病机制不清楚,其发挥了负调节作用,它表达降低或缺失影响着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SHP-1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预后有关,可能用来作为判断疗效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胃癌及肠化组织中的 MU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用 BC1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人正常胃肠道粘膜、肠化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广泛分布 MUC1基因产物(100%),而肠化组织及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9%、63.0%;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与癌组织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临床分期(P<0.01)有明显的相关;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随着 MUC1基因表达的增强,淋巴结转移减少,临床Ⅰ—Ⅱ期的比例增多,不同类型肠化中 MUC1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论强烈提示用 BC1抗体检测的 MUC1基因是胃癌进展有用标志,与胃癌的临床病理行为密切相关,而与肠化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肿瘤,常伴有溶骨性骨质破坏、贫血、肾衰竭和骨髓瘤细胞髓外浸润所致的各种损伤。经典Wnt信号通路是Wnt通路中目前研究最为清楚的信号通路,此通路对MM细胞具有重要的促增殖作用。有研究发现MM细胞中存在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以及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且与MM的预后和分期密切相关~(〔1-2〕)。因此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成为探索治疗  相似文献   

8.
薄陆敏  李兆申  高军  龚燕芳  张玲  曹佳 《胃肠病学》2007,12(10):598-602
近年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之-的DNA甲基化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发现胰腺癌中存在MUC2表达异常。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细胞株MUC2表达与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以了解胰腺癌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CFPAC-1、PANC-1、SW1990和PaTu8988s为研究对象,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去甲基化制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各胰腺癌细胞株MUC2 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测序检测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5-Aza-CdR处理前.胰腺癌细胞株AsPC.1、CFPAC-1和SW1990无MUC2mRNA/蛋白表达或低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MUC2mRNA/蛋白重新表达。MSP结合测序显示上述胰腺癌细胞株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结论:人胰腺癌细胞株MUC2表达抑制与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相关。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黏蛋白1(MUC1)是一种膜结合型跨膜糖基化蛋白,在许多组织的上皮细胞表面都有表达。MUC1在大多数肿瘤中常出现异常表达,异常糖基化。MUC1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及转移等有重要影响,对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1结构和功能MUC1是一种膜结合型黏蛋白,MUC1基因含有许多连续重复序列(VNTRs),不同人的VNTRs数量从20125不等,每个VNTR有60个碱基,其表达产物由20个氨基酸组成,它们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的发生是由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并由多种基因变化参与的多阶段进行性发展过程,以中老年人最常见。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相比,青年食管癌患者的癌细胞分化差,易发生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预后差。过去研究提示,RARβ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诱导分化和细胞凋亡。MUC1在多种类型器官的肿瘤中表达,是一种抗粘附分子,抑制细胞一细胞粘附,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RARβ蛋白和MUC1蛋白表达变化特征,探讨河南省林州市及其毗邻地区青年人食管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骨髓瘤细胞CD56表达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332例新诊断MM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男女比例为1.2∶1,所有患者在诱导治疗前均利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分析骨髓瘤细胞CD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黏蛋白1两串联重复区(MUC1-2VNTR)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将含MUC12VNTR的重组质粒peDNA3.1-2VNTR/myc-hisB免疫小鼠,免疫后采用ELISA动态检测血清中抗VNTR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活性,MTS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检出了MUC1-2VNTR抗原特异性抗体。用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在效靶比为80:1时可显著地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MUC1-2VNTR抗原肽的刺激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得到增殖;与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UC1-2VNTR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疫苗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粘蛋白MUC1、MUC2、MUC4和MUC5A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PDA、4例CP、16例正常胰腺组织、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和1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组织中MUC1、MUC2、MUC4、MUCSAC的表达.结果 正常胰腺和CP组织仅有MUC1表达,表达率均为100%;PDA中MUC1、MUC4和MUC5AC表达率分别为100%、88.5%(23/26)和76.9%(20/26);2例IPMN均见MUC2和MUC5AC表达;SPT和SCN中4种粘蛋白均无表达.MUC4和MUC5AC表达同PD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DA时存在多种粘蛋白的表达,联合检测MUC1、MUC2、MUC4和MUC5AC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P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血清MUC1、MUC2及MUC5AC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血清中MUC1、MUC2及MUC5AC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黏蛋白MUC1、MUC2及MUC5AC的单抗及多抗,制备黏蛋白芯片,用免疫荧光原理进行检测,并用CEA作为指示指标,对30例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进行黏蛋白血清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3种黏蛋白血清水平均增高,两组间差异显著.MUC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047),MUC2和MUC5AC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136.P=0.201).3种黏蛋白的表达均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阳性表达增高的趋势,各单一黏蛋白以及黏蛋白两两之间联合用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中单一黏蛋白中,MUC1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分别达到81.5%、75.8%,联合诊断(3种黏蛋白中至少2种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6.0%、82.9%.结论:检测血清黏蛋白MUC1、MUC2及MUC5AC水平,可以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判断分期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组织黏蛋白MUC1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U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MU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7.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0.0%),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8.293, P<0.01).MUC1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存在关联(x2= 5.180,P=0.023;x2=4.289,P=0.038).结论:MUC1可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并可用于诊断及作为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6.
气道黏液中黏蛋白MUC5A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已有21种黏蛋白在人类基因组中被识别,MUC5AC作为气道黏液中最为重要的黏蛋白,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黏液高分泌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都与MUC5AC密切相关。对其信号通路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通过阻断其信号通路或是调节基因表达进行药物靶向治疗,从而改善症状乃至有效地治疗疾病。另外,MUC5AC在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将会有助于对肺癌进行更为精确的分型,并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蛋白酶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1-2],中位生存期从原来的3年延长至5~7年,但所有的MM患者最终都会复发,MM仍为不可治愈的肿瘤[3]。MM的不可治愈性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MM是一类异质性极强的疾病,存在多种生物学异常。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建议,可使用包括(gain)1q21,t(4;14)和(de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 MM)以黄疸首发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因黄疸1个月入院,肝功能检查异常,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瘤细胞占24%。给予VAD方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1个周期后,黄疸明显减轻;1周后突发肝衰竭死亡。结论对有明显肝功能受损的MM患者,应及时行骨髓穿刺以明确诊断,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与多发性骨髓瘤(MM)同时诊断的罕见病例。文献中仅有7例报道,均以MM治疗为主,本例为首例针对CMML采用阿扎胞苷去甲基化治疗,4程化疗后贫血好转、骨髓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消失、异常核型下降,而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仍存在。讨论了两者共同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PMN手术切除标本9例中MUC1,MUC2,MUC5AC及TFF1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性质IPMN之间黏液蛋白及TFF1表达的差异.结果:MUC1表达率为44.4%,MUC2为66.7%,MUC5AC和TFF1为100%.胃型IPMN黏液蛋白表达模式主要为MUC1-,MUC2-,MUC5AC .肠型IPMN为MUC1-,MUC2 ,MUC5AC .嗜酸性细胞型IPMN为MUC1 ,MUC2 ,MUC5AC .IPMN相关管状癌MUC1阳性,胶质癌MUC2阳性.MUC5AC和TFF1共同表达,在浸润癌中表达下降.胃型IPMN常与其他类型IPMN同时出现并且不同上皮之间出现移行过渡,提示胃型可能是其他类型IPMN的前期病变.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IPMN具有不同的黏液蛋白表达模式.MUC1表达提示侵袭性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