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嗅神经鞘细胞(OECs)移植联合应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恢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功能。方法 将成年大鼠分为脊髓半切洞损伤组(A组),脊髓半切洞损伤+嗅神经鞘细胞移植组(B)和脊髓半切洞+嗅神经鞘细胞移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组)。手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CBS得分A组>B组>C组,SEP和MEP潜峰时,均A组>B组>C组,统计分析均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移植嗅神经鞘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T11脊髓全横断术后,随机分为NSCs移植组、OECs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将取自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胚胎小鼠海马和新生小鼠嗅球的、经培养鉴定后的NSCs和OECs,以明胶海绵做载体分别或联合移植到各移植组动物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移植细胞,用BBB评分法评价1~8周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8周后移植各组动物行左心室主动脉内4%多聚甲醛灌注,取横断处上下各约1mL脊髓,连续冰冻切片(片厚20tam),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有无绿色荧光细胞,确定NSCs及OECs的存活情况.结果NSCs及OECs细胞在移植脊髓损伤后能存活,并向周围迁移;术后3和4周末,NSCs组、OECs组和联合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3周时,联合移植组和OECs组比NSCs组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显著(P〈0.05);而联合移植组和OECs组比较后肢运动功能未见显著差别(P〉0.05).绪论NSCs、OECs和联合移植在早期均可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OECs组、联合移植组效果均优于NSCs组;联合移植对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在早期没有显现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3.
CNT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CNTF组,用Allen改良法撞击致SD大鼠脊髓T10损伤,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注射NS和CNTF;术后每周进行一次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的行为学评分;6周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取红部位脑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活率,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1)CNTF组行为功能高于NS组;(2)CNTF组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结论:CNTF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逆行性损伤,而对上行运行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樊元胜  叶蜀新 《四川医学》2009,30(2):164-166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和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联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的治疗作用,探讨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案。方法将大鼠脊髓损伤后,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A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B组)、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甲基强的松龙(MP)和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组(D组),损伤后1、4、7、14、21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免疫组化法)以及活性氧表达的测定(流式细胞仪),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和GDNF联合治疗显著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继发损伤的发生。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轴索的再生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结论MP联合GDNF治疗脊髓损伤,对损伤后脊髓结构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情况和对脊髓横断伤的修复作用。方法4月龄SD大鼠,体质量250g左右。显露T9段脊髓,完全横行切断脊髓。A组(20只)在损伤远近端注射由成年SD大鼠嗅球分离、培养、纯化的OECs,B组(20只)在相同位置注射DMEM培养液,C组(10只)单纯做T9节段的椎板减压。术后观察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每2周测定1次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共12周。术后3个月取损伤段及其临近脊髓标本,做HE染色、嗜银染色、抗NF和p75免疫组化染色。利用p75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OECs在体内存活情况。结果手术后4周开始有运动功能恢复,在各个时间段BBB运动功能得分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01)。A、B组都有神经纤维进入损伤区,在损伤近端,神经纤维数量A组显著多于B组(P〈0.001),但都显著少于相应节段的C组(P〈0.001)。经过p75免疫组化的OECs存在于脊髓损伤段周围,最远可到距离损伤区边缘1.0cm处。脊髓损伤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与运动功能恢复成正相关(P〈0.01)。结论OECs移植具有明显促进脊髓横断伤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嗅粘膜源性嗅鞘细胞移植联合NGF对脊髓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修复脊髓急性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观察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自成年Wistar大鼠嗅粘膜取材,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抑制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纯化嗅鞘细胞。建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OECs组(B组)和OECs+NGF组(C组),在不同时段进行肢体活动的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B组和C组2周后BBB评分高于A组(P<0.05),C组自4周后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C组可明显促进轴突再生。结论:OECs联合NGF具有良好的脊髓损伤修复作用,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HRP逆行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大鼠L4脊髓全横断后,在横断处立即移植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分四个时相点(1周,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细胞,以后两组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损伤移植处有HRP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提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有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TF)基因修饰嗅鞘细胞(OE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OECs移植组(B组)和OECs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TF基因修饰后移植在脊髓损伤区,能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 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观察外源性GDNF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采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并通过辣根过氧化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转染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DC-Chol介导GDNF基因可有效地转染脊髓组织 中并得到表达。GDNF转基因4周后可明显增加NF阳性轴突数目,促进皮质脊髓束再生并通过损伤区。结论:外源性GDNF在损伤区局部高表达具有神经损伤保护作用,提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皮质脊髓束(e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神经元的方法研究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损伤的皮质脊髓束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OEC制成细胞悬浮液移植至大鼠C1—C2节段右侧皮质脊髓束电损毁的部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移植第12天,三个实验组分别在右侧L2-3节段相应CST的位置注入HRP。2d后,观察计数双侧额顶叶皮质标记的CST投射神经元。结果 移植组与损伤组比较,标记的锥体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清晰,排列较规则,可见模糊柱状结构。结论 移植组标记的HRP逆行追踪CST投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损伤组,由此可认为损伤的CST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进而确信OEC的移植能够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1.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修复急性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髓内移植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与嗅鞘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做成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成髓内单独移植嗅鞘细胞组(OEC)、嗅鞘细胞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组(OEC MP)、单独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组(MP)和对照组(CG)共四组,分期进行联合行为学综合评分(CBS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对脊髓修复情况。结果CBS评分OEC组及OEC MP组较MP组及CG组在3周后各时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OEC组和OEC MP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MP组与CG组有显著差别(P<0.05)。OEC组及OEC MP组组织学改变与MP组及CG组有显著差别,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嗅鞘细胞髓内移植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修复脊髓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未见MP与OEC的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移植体外培养的嗅神经鞘细胞(OEC)对大鼠脊髓左半侧横断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应用改良Nash法培养的OECs移植到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Tarlov法运动学功能评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示踪、透射电镜观察、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功能、脊髓再生的轴突和髓鞘、OEC的存活和脊髓损伤程度。结果:8周时治疗组运动学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对照组则无再生轴突穿越;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轴突数量多于对照组,且髓鞘的完整性强于对照组,OEC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样和雪旺氏细胞样两种,包绕轴突髓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8周OECs仍然存活,在损伤区均匀、散在分布;损伤后8周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结论:移植的嗅神经鞘细胞可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脊髓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挫伤大鼠后,在其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球嗅鞘细胞。4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在移植前一星期使用NYU-撞击机,利用10g-25mm的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挫伤模型。40只脊髓挫伤大鼠随机分为OECs移植组和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液组),又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分为术后1天、7天、14天、21天组。动物处死前进行BBB评分评估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取手术部位头端和尾端0.5cm脊髓,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技术检测三种神经营养因子(BDNF、CNTF、NGF)在各组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评分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呈小幅度增加,但后肢无运动功能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能部分改善大鼠脊髓灰质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白质神经纤维的减少,促进髓鞘的修复与再生。与对照组比较,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后脊髓组织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嗅鞘移植能够部分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促进脊髓组织中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s)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胎鼠脊髓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脊髓神经元,采用Aβ25-35诱导脊髓神经元凋亡,将脊髓神经元分为正常细胞组(正常脊髓神经元)、诱导凋亡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SCs+GDNF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GDNF转染的SCs)和VAP联合组(Aβ25-35诱导凋亡后的脊髓神经元+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胎鼠脊髓神经元悬液接种后初始脊髓神经元大多为圆形。流式细胞术检测,与诱导凋亡组比较,SCs组、GDNF组、SCs+GDNF组和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SCs+GDNF组比较,VAP联合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脊髓神经元中均有caspase-3表达,SCs组、GDNF组和SCs+GDNF组细胞着色差异不明显,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不大,但与诱导凋亡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VAP联合GDNF转染的SCs对脊髓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通过下调脊髓神经元中caspase-3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培养上清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关系,为选择嗅鞘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纯化培养方法培养嗅球及嗅粘膜嗅鞘细胞,培养21天,3天留取标本一次,采用ELISA法对上清GDNF进行测定。结果GDNF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绝对含量很低。结论培养的嗅鞘细胞能分泌GDNF,细胞移植在14天以后为宜。  相似文献   

16.
雪旺氏细胞和嗅神经鞘细胞都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及黏附因子,提供有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且两者都能促进轴突的再髓鞘化和再生。嗅神经鞘细胞具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距离迁移的能力,能够促进神经轴突穿越移植物一宿主界面重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与星型胶质细胞相容性也更好。而雪旺氏细胞在促进轴突髓鞘形成的能力上可能更强。该文就两者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促进中枢神经再生机制的研究,并为进一步修复脊髓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氧微环境下利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上清液诱导嗅黏膜间充质干细 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更多地向神经元分化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OECs和 OM-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进行鉴定;实验将OM-MSCs分为3%O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抑制剂利非西呱(lifi ciguat,YC-1)+OECs上清诱导组(A组)、3%O2+OECs上清诱导组(B组)及 21%O2+OECs上清诱导组(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分化后的神经元,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HIF-1α的mRNA及 βIII-微管蛋白(βIII-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的表达,再用膜片钳检测分化后的神经元钾离子通道开放情况。结果:实验各组相比 较,B组OM-MSCs诱导后免疫荧光显示βIII-tubulin表达最多,Q-PCR显示B组HIF-1α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Western 印迹表明B组中βIII-tubul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而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且诱导分化后的神 经元经膜片钳检测发现钾离子电流。结论:低氧微环境下的OM-MSCs经OECs上清液诱导能显著提高其向神经元分化 的比例,并明显降低了神经胶质细胞的产生,且与细胞HIF-1α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