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HPLC法测定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附姜、四逆汤水提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配伍前后水提液化学成分变化,以验证中药配伍理论。[方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60∶40);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附子配伍后次乌头碱增加显著,推测可能为水解产物的X峰明显增大。其中附姜配伍3种生物碱均增加;而四逆汤中新乌头碱略有增加,乌头碱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说明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 ,采用串联质谱ESI MS及HPLC测定附子中的主要成分在配伍前后含量变化 ,采用薄层扫描测定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分组 :附子单煎组、附子与甘草合煎组、附子甘草单煎后再混合组。结果 :合煎组与混合组 ,其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显著降低 ,且附子中乌头碱的稳定性相对差些 ,说明 2味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溶性的物质 (因为乌头碱与甘草中的甘草酸可能形成络合物 ) ,从而减少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另外 ,附子与甘草配伍后甘草酸的含量也有所降低。通过…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口服液中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本实验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再加入干姜之后含量又升高,为探讨中医学上所说“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这一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附子配伍桂枝肉桂调控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附子与桂枝/肉桂配伍前后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阐明其传统药性配伍理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的总碱和酯型生物碱含量,结合HPLC指纹图谱对比附子与桂枝、肉桂配伍前后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附子与桂枝/肉桂配伍后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均有所降低,但附子配伍肉桂后,二者含量均高于其附子配伍桂枝...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附子汤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方法,同时建立10批附子汤的指纹图谱。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对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建立了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0批附子汤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在范围内,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建立的HPLC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为附子汤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蒙药复方协日嘎-4体内外HPLC特征图谱,归属并鉴定其体内外化学成分。方法取SD大鼠,灌胃一定量的蒙药复方协日嘎-4制备体内含药血清和代谢尿液,通过HPLC法进行测定,比对含药血清和尿液中有效组分,建立蒙药复方协日嘎-4体内外HPLC特征图谱。结果分析蒙药复方协日嘎-4体外HPLC特征图谱,共发现了53个峰;蒙药复方协日嘎-4体内给药后出现了35个入血成分,25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推测另外10个为新生代谢产物。7、9、12、14、15、17、26、27、30、33、51、53号峰来源于姜黄,18、19号峰来源于黄柏,1、2、3、10、16号峰来源于栀子,8、18、31、32号峰来源于蒺藜。通过体内外化学成分比对鉴定出4个入血化学成分,其中3个与代谢中成分一致,推测其可能以原型成分发挥作用并排泄。结论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是复方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探究蒙药复方协日嘎-4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 (三萜皂苷和黄酮等) 组合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 模型的抗炎效应,研究两者配伍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两者配伍的意义。方法 设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组 (即附子生物碱组)、附子甘草配伍组 (即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雷公藤组,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 (AI) 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浸液内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用 RT-PCR 检测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A 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严重,AI 明显升高,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β、TNF-α、PGE2 水平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 IL-1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组、附子甘草配伍组大鼠关节肿胀得到改善,AI 降低,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1β、TNF-α、PGE2 水平降低,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减弱,病理组织改善,且附子甘草配伍组优于附子组。结论 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合能有效抗炎,缓解 AA 症状,改善 AA 大鼠免疫功能和组织结构,两者配伍作用优于单用附子生物碱,体现了附子生物碱、甘草活性物质是附子甘草两者配伍抗炎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并通过6个不同产地21批甘草药材确定特征图谱特征峰。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C18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确定21批甘草的共有特征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将样品特征峰单位质量峰面积导入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批甘草药材共有8个主要特征峰,其中3号峰为甘草苷,8号峰为甘草酸,各批药材间相似度>0.920;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21批甘草分为4类。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较好。通过建立甘草特征图谱,可对甘草整体内在变化进行表征,为甘草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蒙药复方森登-4体内外特征图谱,归属并鉴定其体外化学成分及体内吸收入血成分。方法取SD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灌胃蒙药复方森登-4及其各单味药有效组分,分离制备含药血清,HPLC法测定,建立蒙药复方森登-4体外及含药血清HPLC特征图谱,分析蒙药复方森登-4、各单味药体外及其大鼠含药血清特征图谱,比对、归属并鉴定蒙药复方森登-4体外化学成分及口服蒙药复方森登-4后的大鼠吸收入血成分。结果分析蒙药复方森登-4体外HPLC特征图谱,发现了共47个峰;蒙药复方森登-4灌胃给药后出现了14个入血成分,9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另外5个推测为新生代谢产物,2号峰来源于文冠木,5、6、7号峰来源于栀子,1、8、10号峰来源于诃子,3号峰来源复杂,均来源于文冠木、川楝子、诃子,4、13号峰来源于全方,9号峰来源于文冠木及川楝子,11、12、14号峰来源于文冠木及诃子并鉴定出7个蒙药复方森登-4成分。结论血中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为蒙药复方森登-4体内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分别来源于蒙药复方森登-4的各单味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煎煮时间对附子总生物碱的影响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时间对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影响,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并以HPLC进行各煎煮样品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不同煎煮时间附子中总生物碱含量与生附子相比相差不大,指纹图谱中显示煎煮品中不含毒性成分乌头碱。结论煎煮可有效减小附子毒性,且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不变,为临床大剂量使用附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甘草海藻不同比例配伍对甘草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70min,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草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标定了甘草指纹图谱21个共有指纹峰,考察了这21个共有峰峰面积在不同比例配伍中的变化。结论:甘草海藻不同比例配伍对甘草指纹图谱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血清IgG水平为指标,研究了四逆汤及其各单味药附子、干姜、甘草对正常大鼠体液免疫的影响并对比附子、干姜、甘草三者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四逆汤全方和单味干姜、附子有显著提高正常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且干姜作用较附子强,而甘草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清IgG。结果提示:四逆汤方药可提高正常大鼠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蒙药复方述达格-4体内外特征图谱,归属并鉴定其体外化学成分及体内吸收入血成分。方法取Wistar大鼠,灌胃蒙药复方述达格-4及其各单味药有效组分,分离制备含药血清,HPLC法测定,建立蒙药复方述达格-4体外及含药血清HPLC特征图谱,分析蒙药复方述达格-4各单味药材体外及其大鼠含药血清特征图谱,比对、归属并鉴定蒙药复方述达格-4体外化学成分及口服蒙药复方述达格-4后的大鼠吸收入血成分。结果分析蒙药复方述达格-4体外HPLC特征图谱,共发现了64个峰。蒙药复方述达格-4灌胃给药后出现了23个入血成分,17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另外6个推测为新生代谢产物。蒙药复方述达格-4灌胃给药后出现的23个入血成分全部来源于各单味药材及全方,其中1,2,3,9,23号峰来源于高良姜;14号峰来源于木香;13号峰来源于石菖蒲;15,20,21,22号峰来源复杂,均来源于高良姜、木香、石菖蒲;6,10,17,18,19号峰来源于高良姜、石菖蒲;7,16号峰来源于高良姜、木香;11号峰来源木香、石菖蒲;4,5,8,12号峰来源于全方,并从中鉴定出7个蒙药复方述达格-4成分。结论血中成分及代谢产物可能为蒙药复方述达格-4体内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来源于蒙药复方述达格-4及其各单味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麻黄、附子、甘草汤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配伍及煎煮,对比分析各组配方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与非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结分析消毒的效果。结果经过配伍后所得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同时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则明显升高;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所得消毒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结论麻黄和甘草皆能增强附子的消毒效果,尤其是三者同时煎煮,所得的消毒效果相较于其他配伍与煎煮方式更优,值得祖国医学临床中药配伍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附子“樟帮”法炮制前后TLC和HPL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附子经"樟帮法"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TLC和HPLC对附子以及樟帮炮制品种临江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附子炮制前后TLC图谱以及HPLC图谱表明有多个新增成分出现,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大下降,个别成分含量有所增加。结论:附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血清IgG水平为指标,研究了四逆汤及各单味药附子,干姜,甘草对注射大剂量氢化考的松大鼠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逆汤全方及单味附子、干姜、甘草均可显著防止氢化考的松引起的大鼠血清IgG水平的降低。提示四逆汤方药可防止氢化考的松引起的体液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半夏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用以鉴别半夏与其伪品。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磷酸二氢钠(8∶8∶84)为流动相,进样量10μL,流速为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4 nm。结果:建立半夏药材对照HPLC指纹图谱,标示出5个不同产地半夏HPLC指纹图谱共有特征峰11个,多数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其中有7个易于辨认的特征峰,可用于鉴别半夏及其伪品。半夏HPLC指纹图谱与其伪品水半夏、天南星及虎掌南星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半夏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的依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