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患儿手术例数逐年增多,患儿以术前反复肺炎并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过长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成为影响患儿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2009年起,我们对6月龄内患婴采用术后早期拔管技术,有效缩短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除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姑息手术病例,我们共收治6月龄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婴213例,按日期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非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炎发病率及患儿家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把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患先天性心脏病且未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性出院指导,观察组患儿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肺炎发病情况,并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生存质量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儿家长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肺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其出院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非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炎发病率的同时,亦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整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影响南京地区腭裂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320例腭裂患儿资料。依据患儿临床数据记录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采用SPSS 21.0对两组患儿病案首页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腭裂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320例腭裂患儿中,46例患儿出现术后并发症,腭裂患儿修复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为14.3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腭裂患儿临床表现、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术后体温、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输血及术后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照顾者、术中有输血、住院天数较长及术后发生疼痛是影响腭裂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术中输血、住院天数及术后疼痛为腭裂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认真评估患儿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的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 80例住院的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 134人行为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 11岁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行为问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异常 ,而 12~ 16岁青春期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现为社交退缩及交往不良。结论 青春期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易合并抑郁、社交退缩和交往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在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4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精细化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术后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苏醒后,试验组患儿ACTH、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试验组患儿总体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股沟疝患儿在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可减轻患儿应激反应,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降低患儿的总体疼痛程度,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深入分析深麻下拔管对小儿OSAS术后的整体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儿OSAS共80例,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治疗医师根据麻醉拔管时机不同将患儿平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为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40例,为清醒时拔管。结果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分钟以及拔管后15分钟时,观察组患儿的MAP及HR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拔管后20分钟、拔管后40分钟时,观察组患儿的S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0分钟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13,P0.05)。结论小儿OSAS手术过程中应用深麻醉下拔管方式可以有效减轻患儿躁动情况,且术后出现SpO290%、喉痉挛以及呛咳的出现几率更低,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唇部婴幼儿血管瘤溃疡后导致继发唇裂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全部IH患儿中出现的溃疡导致继发性唇裂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528例患儿诊断为IH,其中33例患儿为唇部IH,共3例患儿发生溃疡。全部3例溃疡患儿在溃疡发生后1周内即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2 mg/Kg·d),但未能阻止溃疡进一步恶化。2例患儿在溃疡后出现继发性唇裂。在血管瘤增生停止后,全部2例患儿即接受早期手术修复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普萘洛尔不能完全阻止唇部区域IH溃疡的发生及进展,溃疡不断进展可导致继发性唇裂等严重继发性损害。在IH增生期停止后进行早期的缺损修复手术,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相较于IH完全消退后的治疗,更有利于降低患儿生理痛苦和减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阶段性延续护理对提高唇腭裂患儿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90例唇腭裂患儿按方便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阶段性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伤口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延续护理有助于降低唇腭裂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患儿伤口的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期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生儿期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并且接受至少一次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拍照及超声检查。根据患儿血管瘤消退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共112例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进行了217次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79例。疗效评估认为,其中疗效不佳患儿5例,效果一般13例,效果良好27例,优秀67例。95.54%的患儿治疗有效,83.93%的患儿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治疗效果。6例患儿治疗后发生水泡,1例出现局部破溃。12例患儿在病灶完全消失后遗留局部色素沉着。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薛腊  刘云景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636-1637
目的: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探讨如何加强对唇腭裂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以达到最理想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唇腭裂患儿,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心理和康复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是唇腭裂患儿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7例DDH患儿,女6例,男1例,年龄17~41个月(平均22.7个月)。1例患儿为初诊,其余患儿均经历过手法复位及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失败。2例患儿存在双髋DDH,1侧经前期治疗后复位可,故所有患儿均只处理单侧。所有患儿术前尝试手法复位,安全角度不理想后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儿股骨头均脱出于髋臼,圆韧带及横韧带增生、肥大,盂唇肥厚,臼底充填纤维脂肪组织。术中清除圆韧带及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切除横韧带、成形盂唇。所有患儿经关节镜下清理后均顺利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部分负重行走半年。观察患儿术后CE角、申通氏线及有无脱位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髋关节对合位置较好,术前CE角-108~14°,平均(-31.1±0.6)°;术后CE角10~16°,平均(13.8±0.7)°,申通氏线连续。随访11~25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脱位复发,CE角无明显变化,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 对于部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髋关节内结构的异常阻碍其复位,从而影响髋臼及股骨近端发育是其重要原因。关节镜具有的微创优势,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患儿的较大创伤,且可在镜下探查妨碍复位的因素并去除,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修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修补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2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术后复发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儿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式及内环口直径(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及内环口直径是患儿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在保证临床安全及疗效的情况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修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后复发率更低,且年龄及内环口直径是患儿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类患儿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高位隐睾的腹腔镜探查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探查及下降固定术。结果本组123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中无输精管损伤、出血少、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术后1-2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可直接探查及评估睾丸发育情况、创伤性小,术后一般无痛苦,恢复快,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排便功能控制情况。方法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对45例年龄为2个月~3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定期随访患儿,平均随访28个月,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及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4例,大便评分正常(10分)26例,好(6~9分)8例。结论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细节护理对腹股沟疝患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腹股沟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34例。研究组围手术期给予细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记录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2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细节护理可显著改善腹股沟疝患儿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风险,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on care model,CCM)在半面短小症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半面短小症行延长器植入术后的患儿100例,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评分、口腔清洁度评分及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儿依从性、口腔护理效果评分以及口腔清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半面短小症患儿的术后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郎荣蓉  李勤 《护理学杂志》2014,29(16):79-80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结果1年后,17例恢复排便功能,1例大便失禁患儿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以及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加强新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癫患儿家庭支持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干预,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访视。于患儿出院前、出院1年后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癫患儿家庭支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长向患儿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家庭干预对癫(癎)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癫(癎)患儿家庭支持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干预,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访视.于患儿出院前、出院1年后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 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32.1%,两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癫(癎)患儿家庭支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长向患儿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