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情况、身高、体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148例2004年9~11月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女职员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加查双能X线BMD(已筛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药物因素,如性激素补充),将BMD测定结果与其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6.35%。50~60岁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8.44%,明显高于40~50岁妇女(9.52%);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明显高于未绝经者(9.90%);体重低于60kg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36.92%,高于体重在60kg以上者(18.07%);身高在160cm以下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4.12%,高于身高在160cm以上者(2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绝经与否、身高、体重与左髋部BMDt值无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年龄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以下的妇女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王晓明  袁丽  李进军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F002-F002,38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2004年9~11月,随机选取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职工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148人,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为26.35%。腰椎低骨量检出率50~60岁为48.44%,40~49岁为9.52%;绝经者为61.70%,未绝经者为9.90%;体重低于60kg为36.92%,体重在60kg以上者的18.07%;身高160cm以下者为44.18%,160cm以上者为21.53%;以上各组间低骨量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检出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从增城地区选取400名符合要求的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为非干预组,B组为干预组,对A组只进行一般指导,对B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记录两组妇女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妇女3个月、6个月时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和1年时骨密度检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干预,能明显的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体状况,为今后探索更加积极的防治措施,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身心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妇女健康问卷表,对161例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组)和163例绝经后妇女(绝经后组)从身体状况、自我意识、血管运动、焦虑、性生活、睡眠共6个因素、35个项目,进行量化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出现率为100.0%,绝经后为96.20%,围绝经期性生活问题出现率显著高于绝经后期(P<0.05),绝经后血管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5),各项评分在工人与干部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围绝经期组小学-文盲文化层次焦虑评分显著高于中学、大专-大学层次(P<0.05)。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普遍存在生理和心理不适,在围绝经期以性生活障碍较为常见,绝经后以血管运动失调为主,低文化层次妇女对围绝经症状出现较强的焦虑情绪,但不同职业对围绝经期症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470例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广州2个社区470例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法国Diagnostic Medical Systems(DMS)公司生产的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定仪对右跟骨的BUA进行测定,通过问卷调查影响骨骼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在与骨骼健康相关的因素中,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限、产次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是否素食呈正相关,其中危险因素为初潮年龄和年龄,保护因素为高体重和非素食。结论:社区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综合考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体重及饮食为可控因素,重视可控因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841例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90-199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需求及健康状况。方法:将2002年5月~2004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因各种原因就诊的841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情况的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造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对围绝经期认识缺陷,担心患绝症。结论:围绝经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症状,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高琴  王海燕 《中国保健》2007,15(8):18-19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需求及健康状况.方法将2004年5月~2006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因各种原因就诊的841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情况的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造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对围绝经期认识缺陷、担心患绝症.结论围绝经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可缓解症状,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舞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方法以社区86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排舞运动组和一般教育组,12个月后采用双能骨密度测定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分记录。结果干预治疗后,排舞运动组骨密度值高于一般教育组(P〈0.05)。排舞运动组在总体健康、活力、生活实践、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方面均高于一般教育组(P〈0.05)。结论排舞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推荐为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9.
通州区414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有效地指导群体保健。方法经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抽取6个居委会的年龄在41~55岁的已婚妇女,采用问卷方法对414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在46~50岁年龄组达高峰,与51~55岁组对比,绝经后期症状反而下降,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伴随的几种疾病呈上升趋势,其中除冠心病以外,各年龄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发生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视和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围绝经期生理卫生知识,完善沟通手段,了解并解除心理障碍和困惑,帮助她们顺利度过围绝经期,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城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状况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使用和认知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经调查表对上海市黄浦区1046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城区社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1±3.55)岁,围绝经期妇女HRT使用率仅有3.70%。74.40%愿意了解更多有关围绝经期知识。最愿意接受的健康宣传方式依次为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媒体(电视广播)、居委会提供(讲座)及其他方式(热线电话)。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HRT使用率低。因此应积极推广及规范HRT,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服务相结合,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