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治疗长期人工肾透析患者2例例1:男性,45岁,因糖尿病性肾功能不全而使用人工肾透析4年。主诉:天气暖和时全身瘙痒,失眠,舌红稍紫,苔少。曾用黄连解毒汤胶囊每日6粒,治疗2~3周,改善不明显,无排尿,大便排出不畅,故而改为三黄泻心汤胶囊,每晚睡前服2粒。服后第1次排软便,继而出现便秘,其它症状无改善。1周后改为早1粒,中午1粒,晚2粒,连用1周后,每天排出兔粪样便。持续两周,后因突然出现腹泻3天,患者自行改为睡前服2粒,白 相似文献
2.
一、多涎证韩××,女,36岁,工人,住院号:621,1985年3月29日初诊。患者五天前行输卵管结扎,术后第二天出现胃脘胀闷不适,口腔分泌物增多,精神不振。随之,口中流涎甚多,以致盈口而出。经西医输液,抗感染及激素治疗,肌注阿托品等,病不见减,反日渐加剧。其家属以几个毛巾交替擦拭,并用毛巾围于颌下,任其涎液外流。伴不欲饮食,日苦于不欲饮水,恶心欲呕,精神疲惫,头昏乏力,短气。察其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苔簿微黄,脉象细数。此乃术后正气亏虚,寒温不调,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和所致。治以协调寒热,理脾摄涎,方投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夏、党参、海螵蛸、藿香各15克,黄苓、旋覆花(布包)、白术、谷芽(炒)、枳壳各12克,白芍18克,川连、干姜各6克,大枣10克,吴茱萸3克。服完一剂后,涎液大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原山《伤寒论》,是为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心下痞而设。笔者偶用本方治疗经闭,取得疗效,现报道如下。例一:杨×,20岁,1989年5月28日初诊。患者去年中学毕业,在家日无事事,索性沉默,喜静而多忧思,常失眠多梦,近半年月经未至(初潮年龄14岁),近日自觉四肢倦怠沉重,贪睡,不思饮食, 相似文献
4.
5.
6.
7.
大黄黄连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大黄、黄连二味组成。后经宋代林亿考证,本方当有黄芩。本方服法不同,功效亦异。《伤寒论》用滚沸如麻之汤浸渍分服,重其无形之气,不重其味,取轻扬上达,可攻邪热凝聚之痞。正如徐胎所云:“此又法之最奇者,不取煎而取泡,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又曰:“治上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笔者根据其寒热同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的组方特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方针对寒热错杂,气机失宜的多系统病证,特别是脾胃系相关病证,临床疗效显著,与半夏泻心汤升降相宜,调和寒温,平衡阴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49条:"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组成为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甘草、大枣,功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其本方虽是治疗痞证的代表方剂,但在现代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笔者查阅近年发表的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 附子泻心汤出于《伤寒论》,是治疗热痞兼表阳虚,证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在临床上凡热痞而兼心脾肾三脏阳虚者,都可灵活辨证治疗。本方配方谨严,用药精简,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本方辨证治疗多种疾病,屡获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眩晕、泄泻、胃脘痛等证,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1 眩晕 王某,男,60岁。因头晕20d于1990年9月26日入院。入院后曾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平胃散10剂,疗效不显,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气短,胃中饱满不欲食,呃逆,口干口苦,舌淡暗、苔白腻,脉滑。证属寒热错杂、气机不畅,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清半夏10g,黄连、干姜各6g,大枣5枚,佩兰、党参、炒苡仁各12g,焦三仙、炙甘草各9g。服7剂后,头晕减轻,余症亦减,继服20剂后,诸症均消,病告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15.
魏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2):1280-1280
半夏泻心汤乃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一方 ,此方选药精当 ,方义奇妙 ,虽年移代革 ,验之临床 ,仍效果甚佳。方中重用半夏 ,为全方之君药 ,和胃降逆止呕 ;芩连苦寒泄热 ,姜夏辛温散寒 ,如此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 ,共达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对调整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功能有特殊效果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于以下病证。1 胃窦炎凡饮食不节、饮食失常或冷热不适均可损伤脾胃功能 ,而出现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 ,痛甚时呕吐 ,腹软 ,剑突下压痛或仅有上腹胀满而不痛 ,不思饮食 ,舌质红 ,苔黄而干。故投以寒热并用、辛开… 相似文献
16.
17.
半夏泻心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药物组成简单却不失严谨,全方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不仅仅局限于心下痞证,更广泛适用于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等等,且疗效可靠。现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4年来半夏泻心汤临床治疗综述了肠易综合征、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返流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活肝转氨酶异常、重证恶阻、肺炎、口疮及小儿黄疸、乳蛾、顿咳等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半夏泻心汤近10年的临床应用总结出,半夏泻心汤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方面的治疗。结论:通过综述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为半夏泻心汤确切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加味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及治疗结果。方法:选择近十年间临床各类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具有明显疗效。结论: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临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化疗相关性呕吐、急慢性胃肠炎等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