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抽取某社区体检筛查的140例初诊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俱乐部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干预,1年后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健康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血压达标、健康行为变化和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健康干预能较好地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钟娟  吴曙粤 《内科》2011,6(1):13-1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血压控制水平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三年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血压控制情况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和疾病防范意识,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脑卒中社区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策略对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干预区和对照区各随机抽取230名高血压患者,对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在高血压基础知识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一些控制高血压行为的变化,遵医服药、定期测量血压等项目,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1~3.8 mm/qg.结论 在农村社区实施健康促进干预策略,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控制高血压和阻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高血压发病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以确定高危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时限为3年,推荐健康膳食、健康血压,做好跟踪、落实,重点是限盐、规律性体育锻炼,对超重、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强化干预管理;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性的健康宣传.结果:干预组实施干预管理3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4%、95.0 %;对照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6.4%、37.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且获得较高的高血压防治知晓率.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个体生活方式干预管理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进而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4)
目的观察老少边县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龙州县城东社区正常高值血压者(收缩压130~139 mm Hg、舒张压80~89 mm Hg)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136例)和对照组(74例),干预组给予持续2年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干预,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对象高血压知晓率,生活方式、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血脂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对象高血压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2年后,干预组对象血压恢复正常比例(65.4%)显著高于对照组(9.5%),血脂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四位一体"的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其高血压知晓率以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意识,激发其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高值血压向正常血压转归,从而达到社区高血压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患者数是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1].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病蔓延.预防并发症发生,需要医疗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向社区患者宣教高血压防治知识,干预其不良生活方式,为病人提供最适当的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群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老干部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水平,改变老干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法 采用高血压病人、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老干部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教育前比较,明显提高,尤其在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上明显改变.结论 对老干部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在老年群体应深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门诊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的效果及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对1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为干预2年,记录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否知晓高血压病及其危险因素、是否规律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行为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知晓率、治疗率、血压的控制率分别达到87.5%、93%、87%,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行为干预对于控制高血压,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措施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0例。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结果经社区综合管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较前下降,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控制率均较前上升,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均升高,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为建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第二师选择228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高血压社区健康干预,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社区健康干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行为方式得到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血压控制显效率由干预前19.7%上升至38.3%,血压控制无效率从干预前56.6%下降至26.8%,社区健康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1)。结论社区健康干预能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而平稳地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深圳市宝安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13个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5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健康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指标,健康知识知晓率、规范用药率,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BP、DBP、TG、T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规范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率、戒烟戒酒率、体育锻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继而改变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生活行为,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疗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在社区疾病信息管理控制平台高血压管理库中的120例高血压规范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照慢性随访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则在家庭医生对其进行长期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参加健康讲座,督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干预18个月后,对比两组血压达标率、生活行为方式评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行为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AA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医疗干预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得益,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0年10月正常高值青年人群(18岁~44岁)100例[血压为(120~139)/(80~89)mmHg]。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干预组进行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指导;并对实施前后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疾病认知进行对比。结果通过2年生活方式干预后,干预组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2年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5.6mmHg、舒张压下降5.4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差异及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观察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并逐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控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选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民8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两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前者还增加健康教育、定期巡诊、随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健康运动方案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两组均定期检查理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干预组除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其他诸如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良性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血压人群健康教育效果,2001年1~10月对沂蒙山区农民进行高血压知识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1年在费县18处乡镇,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97个行政村进行高血压普查,共检查18~73岁农民5113人,男女之比为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性高血压护理干预;试验组在上述基础性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和干预前后高血压筛查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受试者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合理膳食及掌握疾病知识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体质指数、腰围、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受试者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及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血糖、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各项指标均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从而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梁秋波  刘小莲  林坚雄 《内科》2013,(5):555-557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方法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血糖监测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时间护理”,强调时间护理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包括健康教育时机、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治疗、血糖监测和病情监测等的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糖、血压控制、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及教育方式、教育重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面谈式健康教育.结果 经健康教育后,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增强,血压控制率也得以提高.结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防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手段,通过有计划、有目的 的教育活动,可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智慧家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服务登记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签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签约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智慧家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时测量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变化;于干预前、12个月后测定血脂水平变化;干预结束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和血压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签约组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率、戒烟率、戒酒率和血压控制满意率为92.8%、84.5%、95.9%和98.9%,而对照组分别为82.2%,65.2%,84.3%和93.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智慧家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促进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增加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