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组和直接PCI治疗组,比较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问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治疗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治疗组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CI术后1周时溶栓联合PC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缩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始时间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171例STEMI,根据发病到开始PCI时间分为3组:<3h(A组,43例),≥3h、<6h(B组,58例),≥6h、<12h(C组,70例)。其中18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比较3组术后TIMI3级率、ST段无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TIMI3级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ST段无回落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直接PCI中,与3h后开始PCI比较,3h内PCI可显著提高TIMI3级率,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3h后介入治疗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00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对两所医院连续收治的发病<12h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急诊行PCI,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发病12h内直接PCI.观察出院前后心脏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0~1级,PCI后全部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随访30~84个月,除2例不能控制危险因素,不坚持服药而发生原部位再梗死需再次PCI,余36例无心脏事件发生.8例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再狭窄.术后6~12个月测LVEF比出院时明显增高[(61.8±10.2)%比(52.3±11.5)%,P<0.05)].结论青年患者AMI时直接PCI安全可行,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AMI患者中,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的回落、心肌酶峰值、LVEF以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评价症状发作至球囊打开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 time,SOTB)以及接诊至球囊打开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TB)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方法人选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因ST段抬高AMI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了直接PCI,且已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120例,随访时间5.0~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1个月,收集包括疾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入院时Killip分级等基线资料,记录SOTB时间,DTB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合并用药情况、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的回落、术后心肌酶峰值、LVEF,记录随访期间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上述指标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SOTB是影响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与SOTB大于360min的患者相比,SOTB小于360min的患者发生无血流/慢血流的危险明显降低(OR=0.2,95%CI:0.0~1.0,P=0.045);(2)肥胖是影响术后心肌酶峰值的独立的危险因素(β=117.3,95%CI:12.1~222.6,P=0.029);(3)高龄、肥胖、术前Killip分级是影响术后LVEF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龄(B=-6,95%CI:-9.7~-2.2,P=0.002)、月巴胖(β=-3.8,95%CI:-7.6~-0.1,P=0.044)与低的LVEF显著相关,而术前Killip分级Ⅰ级与高的LVEF显著相关(B=4.9,95%CI:O.4~9.4,P:0.033);(4)术前Killip分级与多支血管病变是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与KillipⅡ级以上患者相比,KillipⅠ级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降低(OR=0.1,95%CI:0.0~0.7,P=0.022);而与单支病变患者相比,多支血管病变随访期间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急诊直接PCI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4例,其中≥75岁组90例,75岁组274例。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75岁组手术成功率94.4%,术后TIMI 3级血流达标率87.8%,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10.0%)。≥75岁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组(12.2%vs 2.9%,P=0.001;16.7%vs 5.1%,P=0.000)。结论对于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急诊直接PCI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心电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时心电图变化,包括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不同ST段回落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关系。结果:在200例STEMI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86例。IRA开通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12例。PCI后ST段明显回落组为126例,ST段部分回落组45例,ST段无变化组29例。结论:IRA开通后常可出现心律失常,有时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均可转危为安;当ST段回落明显时,开通IRA冠状动脉血流较好;而ST段回落较差与再灌注血流不良相关联。因此心电监测是保证直接PCI顺利进行的关键,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AMI患者,入院后直接PCI。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0~1级,除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病例均成功开通IRA,手术成功率97.7%,术后68例血流TIMI3级,16例TIMI2级。26例心功能Killip3级以上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术后6例因左心功能衰竭死亡。多支病变者除20例3支病变外,均在术后3~7d行非IRA的PCI。仅3.6%发生需输血的出血并发症。住院总死亡率为9.3%,KIillip3级以上者死亡率为30.8%。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生存的78例患者出院前测平均LVEF为43%(26%~62%)。结论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AMI患者,直接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条件与疗效.方法 60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PCI及溶栓治疗.结果 PCI组开通率高,并发症明显小于溶栓组,两组开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急诊PCI疗效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同期行PCI的179例老年AMI患者(老年组)和115例非老年AMI患者(非老年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为主,但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88.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3.5%,P=0.000),老年组PCI成功率、术后TIMI 3级血流、病死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心力衰竭、再发性心绞痛比例(14.8%、1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4%、5.3%,P=0.021、0.012)。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相似,不增加死亡率,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应只是为获得TIMI 3级血流,而应是良好的心肌灌注。可通过上游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个体化正确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必要时延迟支架植入等手段,优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逐年增多 ,尤其是冠状动脉 (冠脉)介入治疗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回顾性总结≥ 70例 70岁A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情况 ,旨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PCI的≥ 70岁的AMI患者共70例 ,男 5 3例 ,女 1 7岁 ,年龄 70~ 84( 72 .4± 5 .3)岁。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2 8例 ,下壁心肌梗死40例 (并发右室梗死 1 9例、后壁梗死 8例 ) ,高侧壁心肌梗死 2例。并发高血压 5 7例 ( 81 .4% ) ,糖尿病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196例AMI患者分为老年组(108例)和非老年组(88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是否进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情况、近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患者多有冠心病史(44.4%vs23.9%,P=0.003);老年组梗死相关动脉(IRA)以LAD(50.9%)和RCA(44.4%)为主,非老年组IRA以LAD(59.1%)为主(P=0.005);两组IRA狭窄程度、病变形态无差异性(P均〉0.05);老年组常有2支或3支冠脉病变(80.6%),非老年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46.6%,P=0.001);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89.2%vs72.3%,P=0.004),但植入支架直径、长度及血运重建程度无差异性。住院及随访期间老年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死亡率均较非老年组偏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MI患者进行直接PCI安全有效,但与非老年患者相比,支架植入前常需进行球囊预扩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机制的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实施直接PCI、术前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116例)、泮托拉唑组(121例),2组术前分别开始静脉滴注40 mg/d,7 d后持续口服1年(20 mg/d),对照组(117例)未用质子泵抑制剂。观察3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临床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奥美拉唑组分别为1.7%、3.4%、9.5%、1.7%,泮托拉唑组分别为1.7%、5.0%、10.7%、2.5%,对照组分别为0.9%、3.4%、12.0%、1.7%。3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P>0.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9.4%)比较,奥美拉唑组(2.6%)和泮托拉唑组(3.3%)明显减少(P<0.01),但奥美拉唑组与泮托拉唑组比较,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的作用相近,不降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同时可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开通后再灌注血流恢复情况。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依据直接PCI术中用药分为比伐芦定组122例和普通肝素组12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栓分级(TIMI thrombus grade)、直接PCI靶血管开通后即刻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及住院期间、出院后30 d、随访1年的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出血标准(BARC)出血事件。结果与普通肝素组患者相比,比伐芦定组患者入院平均心率较快[(79.28±15.75)次/min比(75.38±12.75)次/min,P=0.034]。而其他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介入治疗资料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血管开通后,无论应用TIMI血流评价系统还是CTFC评价系统,比伐芦定组对于控制直接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效果均不劣于普通肝素组(P0.05)。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分析显示,比伐芦定组在不增加血小板数目降低风险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较高的活化凝血时间(ACT)值(P0.001)。随访30 d及1年结果显示两组MACE、NACE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比伐芦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且不增加直接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行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因AMI住院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了血栓抽吸导管的患者共202例(抽吸组),另选择因AMI住院并行PCI的患者24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组在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5.3±2.8)h vs (6.0±3.1)h,P=0.012]、直接支架置入率(44.1% vs 30.5%,P=0.003)和术后达TIMI 3级血流(90.1% vs 81.1%,P=0.008)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而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3.5% vs 8.4%,P=0.032)。术后抽吸组在肌钙蛋白I峰值[(44.7±31.2)μg/L vs (52.5±34.8)μg/L,P=0.012]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152.0±73.6)u/L vs (166.0±70.5)U/L,P=0.041]、即刻心电图的ST段回落率(67.8% vs 57.0%,P=0.002)、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11.4% vs 22.9%,P=0.002)、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1.0% vs 4.4%,P=0.044)、病死率(3.5% vs8.8%,P=0.032)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明显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d(QTed)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成功实施了直接PCI术的AMI者为观察组(A组)、78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B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心电图,计算各时期的QTd及QTcd。结果A组术前QTd及QTcd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术后QTd及QTcd显著缩短(P〈0.05)。三支梗塞相关血管对QTd及QTcd的影响没有差别(均P〉0.05)。结论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直接PCI可使QTd及QTcd明显缩短。三支梗塞相关血管对QTd及QTcd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中心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老年STEMI患者53例,根据临床干预措施分为A组[溶栓加PCI组(23例)]和B组[直接PCI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到达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 2~3级血流的比率, A组69.6%(16例),高于B组的13.3%(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vs 90%,P=0.431)。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高于B组[(56.8±1.12)% vs (51.7±1.00)%,P=0.001]。结论静脉溶栓联合PCI在老年STEMI患者中具有较高的IRA早期再通率,且并不增加相关出血风险,对于尽早恢复IRA血流以及保护左心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