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春地区足癣致病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于1989年5月至9月对394例足癣患者致病菌进行了分析,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率66.50%,真菌培养阳性率62.69%,共分离出3种真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足癣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多,为86.64%强调了只取镜检阳性标本进行致病性真菌培养易影响分离标本的构成比,并指出有效地防治足癣是控制浅部真菌病自身播散和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拟诊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患病的分布情况:30例皮肤癣菌病,占浅部真菌病35.71%。发病年龄分布特点:4~14岁患儿最多,共15例,占比50%。体癣发病率最高共16例,占比53.33%;头癣12例,占比40%,主要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皮肤念珠菌病51例,占浅部真菌病的64.29%。以口角、颈、腹股沟、外阴、包皮、肛周等间擦部位的发病率最高,占52.94%共27例;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28例)占55%为最多。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占72.55%,共37例。结论:我地区儿童浅部真茵病中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的犬小孢子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1048例浅部真菌病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并评估直接镜检法对浅部真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48例临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者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以手足癣(41.9%)、股癣(19.1%)、体癣(16.9%)为前三位。镜检总阳性率为52.7%,以股癣(73.5%)、体癣(73.5%)、花斑癣(67.4%)阳性率为前三位。镜检阳性率受病种、性别、年龄、取材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直接镜检作为真菌检查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患者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拟诊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直接镜检阳性率70.6%(284/402),分离培养出402株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株、须癣毛癣菌63株、铁锈色小孢子菌50株、犬小孢子菌28株、念珠菌10株、疣状癣菌6株。结论:头癣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大多有宠物接触史,致病菌主要是铁诱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足癣是其他浅部真菌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因此,及早发现和防治足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 选取10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预先以终浓度2 mg/mL溶菌酶处理6 h,再以改良碱裂解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同时以常规煮沸法制备上述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两种模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pa基因、mecA基因和femB基因,比较两种方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 以改良碱裂解法制备DNA为模板,所有10株标本均可扩增出spa基因和mecA基因,4个标本扩增出femB基因;以直接煮沸法制备DNA为模板,仅1个标本扩增出spa基因,2个标本扩增出mecA基因,所有标本未扩增出femB基因。 结论: 改良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效果优于直接煮沸法,所提取基因组DNA可以满足PCR扩增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经济有效提取微量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酚/氯仿提取法、NaCL沉淀法和试剂盒法,直接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片段的扩增及鉴定。结果酚/氯仿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量大,需血量少,用于PCR扩增结果稳定。结论酚/氯仿提取外周血DNA稳定、高效、经济,可用于批量临床标本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真菌镜检及培养了解真菌病病种及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菌镜、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 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644例患者,真菌镜检阳性579(89.91%)例;培养分离菌株237例,9个菌种,以红色毛癣菌最多(40.93%),须癣毛癣菌次之(16.88%).结论 手足癣占的比例最大,其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其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头癣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于1989年5月至9月对394例足癣患者致病菌进行了分析,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率66.50%,真菌培养阳性率62.69%,共分离出3种真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足癣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多,为86.64%。强调了只取镜检阳性标本进行致病性真菌培养易影响分离标本的构成比,并指出有效地防治足癣是控制浅部真菌病自身播散和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蔡顺鑫  黄庆芳  邓回礼 《中外医疗》2009,28(35):116-117
目的为了解我院麻风村住院病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种分布的情况,提高麻风村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0例麻风村住院病人进行皮肤检查,对受检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无菌采集标本接种培养鉴定。结果在42份标本中,培养出阳性标本38份,阳性率高达90.5%。50例麻风村住院病人一共有31例患者培养出浅部真菌,浅部真菌患病率达62.0%。结论麻风村住院病人真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真菌感染率,临床医生应加强麻风村住院病人浅部真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 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 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PCR)微板杂交捕获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意义,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PCR微板杂交捕获检测140例宫颈脱落细胞高危型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感染状况。结果: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6例,高危型HPVDNA阳性18例(阳性率为32.5%);细胞学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2例,高危型HPVDNA阳性25例(阳性率为59.5%);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31例,高危型HP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35.5%);鳞状细胞癌9例,高危型HPV阳性8例(阳性率88.9%)。结论:PCR微板杂交捕获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内高危型HPV感染,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技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肺组织标本病原真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行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真菌感染的肺组织标本33例和同期非真菌感染的正常肺组织标本10例为研究对象,设计针对真菌的通用引物和针对隐球菌属和曲霉菌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和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测序)检测石蜡包埋肺切除组织中的真菌。结果实验组33例真菌感染的肺组织标本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病理诊断相符,Sanger测序可以鉴定真菌到种别。PCR检测与Sanger测序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与Sanger测序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与镜检的种属鉴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与Sanger测序的种属鉴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PCR检测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肺组织标本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燕  郑磊  曾方银  杨红玲  王前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50-552,580
目的建立、优化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引物、探针检测5种临床标本中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真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检测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灵敏度可达10 copies/ml,与人类基因组、细菌及其他真菌无交叉阳性反应。与真菌培养法的检测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16,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带假丝酵母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各种临床标本中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检测,而且可大大缩短报告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DNA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及PCR鉴定方法。方法基于化学热裂解法和柱式核酸提取原理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DNA提取。根据文献筛选优化引物建立巢式PCR检测体系,并对实验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检测梯度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实验方法特异性好、抗干扰性强,对TRUST为1:8以上的标本检测全部为阳性。结论提取梅毒螺旋体DNA及PCR鉴定有助于梅毒的快速诊断,对于血液中梅毒螺旋体增殖能力判断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小琦  杜琼  刘祥琴 《重庆医学》2017,(35):4927-4929
目的 分析常规镜检、荧光PCR核酸扩增法和真菌显色培养法在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2016年于该院就诊的疑似阴道炎患者,收集镜检阴道分泌物真菌阳性和阴性标本各500例,用荧光PCR核酸扩增法鉴定念珠菌类型,并将100份荧光PCR核酸扩增法检测结果阳性标本进行真菌微生物培养,验证分型结果的正确率.结果 荧光PCR核酸扩增法和常规镜检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32,二者一致性差.5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阳性标本,荧光PCR核酸扩增法测得白色念珠菌感染382例(76.4%),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73例(14.6%),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10例(2.0%),白色念珠菌合并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0.6%),其他真菌感染32例(6.4%).5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阴性标本,荧光PCR核酸扩增法鉴定阳性共152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3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荧光PCR核酸扩增法与CHROMAgar快速显色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1,P=0.936).结论 对于有临床表现而镜检阴性的患者,建议行荧光PCR核酸扩增快速分型鉴定或真菌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源于医学条件致病性真菌18srRNA基因保守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序列为通用引物,对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36例标本进行PCR检测,并与培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在400bp处出现DNA扩增带者为阳性。36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而经PCR扩增阳性率为86.1%,PCR扩增准确性为72.2%,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33.3%。结论真菌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检测真菌性角膜溃疡速度快、阳性率高,有助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PCR技术诊断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后,于接种3、7、14 d分别采集小鼠眶静脉血和肝脏组织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巢式PCR扩增.结果小鼠静脉接种3、7、14 d后血清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0、20%、0,而巢式PCR的阳性率分别为80%、90%、88.9%;在上述时相点,肝脏组织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0%、22.2%,而巢式PCR的阳性率分别为90%、90%、88.9%.血清和肝脏组织真菌培养阳性率与巢式PCR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巢式PCR扩增T. asahii特异性DNA片段,可作为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一种特异、灵敏、快捷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用PCR法检测真菌性鼻窦炎分泌物中的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真菌内转录片段(ITS)PCR检测方法与培养的敏感性,探讨真菌ITS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18例临床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内分泌物,分别做真菌ITSPCR及培养,比较2种方法阳性率的差异及检出真菌的相符率。同时以20例临床诊断为非真菌性慢性鼻窦炎的鼻窦内分泌物为对照。结果1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标本中,ITSPCR方法检测真菌阳性的例数为14例(78%);传统培养的阳性例数为8例(44%)。20例慢性鼻窦炎ITSPCR方法检测阳性例数为1例(5%)。结论ITSPCR方法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真菌病原快速诊断很有价值,并能通过测序明确感染菌种,是一种高敏感和高特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PCR-RFLP、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来检测和区分6种疱疹类病毒,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爱泼斯坦-马尔病毒、人巨细胞病毒4种病毒,另一对扩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2种病毒,经DNA 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选择BamHⅠ或BstUⅠ酶切扩增产物进行鉴别.最后,对临床38份脑脊液(CSF,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和49份血标本(其中27份为确诊病例,22份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疱疹病毒的检测.结果:38份CSF标本中13份阳性(34.2%),27份确诊病例标本均阳性(100%),22份临床诊断病例标本16份阳性(72.7%).这些阳性标本通过BamHⅠ或BstUⅠ两种酶切后能明确系何种疱疹类病毒.68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和9份非病毒感染的脑脊液标本6种疱疹类病毒DNA均为阴性.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血培养标本结果为真菌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的1125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感染标本564例,其中真菌感染标本39例(检出率为0.35%),多来自外科ICU(32株)。真菌感染标本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最多(41.0%),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35.9%)。39株真菌总体药物敏感率是氟胞嘧啶100%,两性霉素B 97.4%,伏立康唑76.9%,氟康唑74.4%,伊曲康唑61.5%。结论血培养真菌检出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株对氟胞嘧啶100%敏感,对两性霉素B基本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