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临床分析腹部手术后镇痛泵的应用级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0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给予自控镇痛泵应用,对照组不使用镇痛泵。对比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并总结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与护理后,研究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呕吐与恶心等不良反应、尿潴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治疗,降低护理工作强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PCA微电脑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的使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术后应用微电脑镇痛泵患者自控镇痛,对照组60例,术后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采用微电脑镇痛泵自控镇痛的患者其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到9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P<0.05),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微电脑镇痛泵自控镇痛效果非常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周伟元 《安徽医药》2008,12(6):551-551
目的观察吗啡缓释片辅以消炎痛栓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足月剖宫产孕妇98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术后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辅以消炎痛栓直肠给药镇痛,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哺乳次数、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哺乳次数多,不良反应少。结论吗啡缓释片辅以消炎痛栓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作用有效,副作用小,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和产妇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应用镇痛泵对妇科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肛门排气、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以170例妇科手术后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术后留置镇痛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镇痛剂止痛。监测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和患者的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比无使用镇痛泵者早,P<0.05,而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切口疼痛的问题,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快,且不增加恶心呕吐和延缓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应用镇痛泵对妇科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肛门排气、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以170例妇科手术后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术后留置镇痛泵,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镇痛剂止痛.监测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和患者的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自行翻身、坐起、下床、漱洗入厕的时间比无使用镇痛泵者早,P<0.05,而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后切口疼痛的问题,使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快,且不增加恶心呕吐和延缓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三里不同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A 12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足三里穴位新斯的明注射;观察组B 1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足三里穴位按摩。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开始时间以及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A、B胃肠蠕动开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1, P〈0.01;t=4.039, P〈0.01);观察组A、B胃肠道蠕动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4, P〉0.05)。观察组A、B肛门自行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 P〈0.01;t=6.406, P〈0.01);对照组A、B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74, P〉0.05)。结论采用足三里按摩或者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可以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促进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任化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75-176
目的探讨术尔泰溶液联合西沙必利在妇产科手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1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90例观察组于腹腔病灶处理完毕后关腹前将术尔泰溶液100mL灌注腹腔并于手术后6h口服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90例对照组不给任何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蠕动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肠蠕动的平均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2.81±2.17)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3.38,P<0.001),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平均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前(18.19±2.95)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3.35,P<0.001)。90例患者均未发生头痛、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腹腔灌注术尔泰溶液联合手术后口服西沙必利能有效促进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手术后腹腔、盆腔粘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产妇镇痛效果、早期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睡眠时间、早期泌乳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产后出血、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对18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镇痛泵90例(设为实验组)和应用传统止痛方法9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排气时间、睡眠时间、早期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尿潴留等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镇痛泵镇痛可有效地解除产妇的疼痛,可使产妇早期活动,早泌乳,促进睡眠,不增加消化道的反应,利于肠蠕动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减少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促进产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腹膜炎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4%,明显少于对照组(30.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可明显促进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陈燕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19-22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温水足浴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后腹胀发生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胃肠开始蠕动时间.结果 对照组出现腹胀31例,腹胀发生率为20.7%;观察组出现腹胀6例,腹胀发生率为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胃肠开始蠕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5.24 ±4.87)h与(23.64±6.12)h、(7.61±2.43)h与(11.20±4.4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温水足浴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腹胀发生情况,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胃肠开始蠕动时间,有效帮助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将无合并症和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持续静脉镇痛泵。对照组采用按需肌注哌替啶镇痛。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持续静脉镇痛泉州于剖宫产术后有利于消除因疼痛引起的不舒适,而能够早期翻身、下床活动,使蠕动增加,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提前正常进食,有利身体康复.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宗兰  肖竹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31-1632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采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110例应用传统镇痛方法(肌内注射盐酸派替啶)。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开奶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且能缩短术后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使用地佐辛与静脉镇痛泵对患者镇痛效果及排气的影响。方法:按使用静脉镇痛泵和使用地佐辛分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和排气时间。结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250例,其中接静脉镇痛泵组150例、给予地佐辛肌注镇痛组100例,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肛门排气时间,使用静脉镇痛泵组用于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使用地佐辛组好,对肛门排气无影响。结论:阑尾切除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效果好于使用地佐辛组;两组对肛门排气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PCA)用于子宫全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患者10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后运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运用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24h内镇痛效果、睡眠状态及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内镇痛效果及睡眠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自控镇痛泵(PCA)运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快速、持续的术后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采用PCEA),对照组20例(采用间断肌注镇痛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PCEA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使PCEA对腹部手术患者不影响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 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拈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肠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速了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48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标准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饮食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营养支持方式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饮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肠内营养支持作为临床手术后安全、简单、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方法对于胃肠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6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3例(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肛门排气用时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对照组,手术后肛门排气用时、胃肠功能恢复用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语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胃肠肿瘤患者而言,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