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韩金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94-95
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是人体气机运动的主要形式。升降运动的基本过程通过取类比象,从自然界的升降出入运动化生了万物,引到人体的气血生化,脏腑功能活动产生的生理病理等。故《素问·天微旨大论》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进一步揭示了升降出入理论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云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57-57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原因的认识和疾病的诊断、预防方面的一门学科。中医护理学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的辨证施以护理技术,结合心理学、营养学和现代管理等有关知识,进行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科学。因此,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对症细腻,辨证施护,手法灵活,疗效独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5,(24)
目的对老年慢性胃炎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观察。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抑酸、杀菌等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91.67%、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73.33%、92.4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患者相仿,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胃病时,使用脾胃升降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关立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44-145
中药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势,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卓有成效地指导着中药的临床实践。为了更好地探讨中药的升降浮沉关系和更好地指导临床配伍用药,对中药升降浮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药护理能结合现代护理的方法和和理论,实施西医操作技术,取长补短,有中药外治、刮痧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整体护理及"未病"思想、辩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气象护理方面对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9,(31)
目的探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活血化瘀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患有血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为重要的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0例患者。而在对患者进行血瘀治疗时,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式,最后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而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在经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两组数据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指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因此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8.
罗琪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5):180-181
中医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在治疗方法与认知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医学模式的变革趋势相一致。在整个医疗体系有了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中国医药事业上不能少的中药,应当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芪作为一味传统的补益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其味甘,其性温,归肺脾二经,功擅益气理虚、扶正固本、升阳固表、托毒排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近代药理研究对黄芪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已有定论,可见它不单纯是一味补气的重要药物,而且具备防衰抗老、济弱扶倾等多种作用。临床上,黄芪既可治久泻脱肛,又能疗气虚便秘;既可治尿频,又能疗癃闭,可见它具有双向调节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