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浅谈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燕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24-425
升降散组方精当,疗效显著,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尤为近代著名中医专家蒲辅周、赵绍琴所推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是人体气机运动的主要形式。升降运动的基本过程通过取类比象,从自然界的升降出入运动化生了万物,引到人体的气血生化,脏腑功能活动产生的生理病理等。故《素问·天微旨大论》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进一步揭示了升降出入理论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升降出入理论与哮喘治法的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升降散治疗小儿多种疾病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升降散在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治疗上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下法"是中医学的"汗、吐、下、和、清、温、补、消"八法之一,是通过荡涤胃肠,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使停留于胃肠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法、泻下法、攻里法。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和寒积、祛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克庄 《首都医药》2003,10(13):35-35
升降浮沉是不同的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不同的趋向。升和浮的趋向是向上、向外,沉和降的趋向是向下、向内。“升极则浮,降极则沉”,它们之间只是程度不同,但目前还不能量化。也有的解释说:升是升提,浮是上行,向外发散,沉是下行、泄下,降是平上逆之气,但实际应用并不如此刻版,而常是笼统地升浮同用、沉降并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医食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于红 《中国药业》2007,16(22):57-57
目的探讨中医炭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国内古今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中医炭药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中医炭药在血症、外科、妇科、消减药物毒性、利于药物炮制等多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原因的认识和疾病的诊断、预防方面的一门学科。中医护理学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的辨证施以护理技术,结合心理学、营养学和现代管理等有关知识,进行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科学。因此,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对症细腻,辨证施护,手法灵活,疗效独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慢性胃炎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观察。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抑酸、杀菌等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91.67%、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73.33%、92.4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患者相仿,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胃病时,使用脾胃升降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药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势,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卓有成效地指导着中药的临床实践。为了更好地探讨中药的升降浮沉关系和更好地指导临床配伍用药,对中药升降浮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为中药临床药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医药不分家”下发展的中医传统理论,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探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中药师的能力建设,强调中药临床药师要具备中医辨证能力,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和交流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培养和发挥临床与科研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护理能结合现代护理的方法和和理论,实施西医操作技术,取长补短,有中药外治、刮痧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整体护理及"未病"思想、辩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气象护理方面对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本方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知,具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功效,临床上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中医内科临床中活血化瘀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患有血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为重要的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0例患者。而在对患者进行血瘀治疗时,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式,最后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而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式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在经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两组数据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指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因此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在治疗方法与认知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医学模式的变革趋势相一致。在整个医疗体系有了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中国医药事业上不能少的中药,应当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黄芪作为一味传统的补益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其味甘,其性温,归肺脾二经,功擅益气理虚、扶正固本、升阳固表、托毒排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近代药理研究对黄芪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已有定论,可见它不单纯是一味补气的重要药物,而且具备防衰抗老、济弱扶倾等多种作用。临床上,黄芪既可治久泻脱肛,又能疗气虚便秘;既可治尿频,又能疗癃闭,可见它具有双向调节作  相似文献   

20.
升降散是清代医学家杨粟山治疗瘟疫所创建的重要方剂,组方结构严谨,寒温并用,相反相成,升降兼施,表里双解,透泄并举。此方疗效显著,临床被广泛应用。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