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例颌骨囊肿患者,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通过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全景片观察发现囊腔较前缩小,腔内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论开窗减压术在治疗较大颌骨囊肿时损伤小,是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1):212-213
目的:开窗减压术在治疗颌骨囊肿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82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患者给予施行开窗减压术摘除颌骨囊肿,B组患者给予施行传统刮除术摘除颌骨囊肿;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反复冲洗囊腔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B组为82.93%(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和术后疼痛率等临床指标值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应用开窗减压术与术后预防感染措施对摘除患者颌骨囊肿后预防感染的疗效较好,且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开窗引流术治疗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均采用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放置囊肿塞持续引流。结果 25例囊腔消失,12例囊腔缩小行二期手术刮除,所有病例均达到保存恒牙,颌骨改建的治疗目的。结论开窗引流术是治疗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较大型颌骨囊肿(直径≥3.5 cm)进行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测量囊肿大小,观察囊腔周围骨质变化情况。结果 29例患者术后27例一期治愈,2例1年行二期刮治术,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组织的损伤,颌骨形态恢复良好,局部畸形基本消除,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较大型颌骨囊肿(直径≥3.5cm)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研究肝囊肿经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肝囊肿确诊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开窗手术治疗。记录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相关技术资料,包括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8个月内的复发率,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半内肝囊肿的复发率等关键技术资料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临床效果在各方面都优于开腹开窗手术,操作过程简便快捷,而且手术伤口小,出血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康复快,花费少,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低位开窗引流术治疗输尿管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9年2月~2012年12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低位开窗引流术治疗29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采用B超、CTU检查明确诊断,属于原位输尿管囊肿,29例均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低位开窗引流术治疗,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原有临床症状均消失,原有肾积水消失或缓解,无一例发生输尿管反流或输尿管口狭窄,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低位开窗引流术治疗原位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52-553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开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便日后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166例,均行“开窗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率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患者情绪稳定,生活水平较术前大有提高,166例患者中治愈100例,治愈率为60.24%,有效50例,有效率为30.12%,无效16例,无效率为9.64%,总有效率90.36%。结论对经开窗术治疗的颌骨囊肿患者实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正确、有效、得当,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囊肿经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开腹开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半年内肝囊肿复发率作为技术资料,根据记录的结果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0.95±13.6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0.32±15.66)min,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半年内肝囊肿复发率等关键技术资料方面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在各方面对比中要优于开腹开窗手术,且具有费用低、恢复快、复发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40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依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刮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大型颌骨囊肿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感染情况及观察其复发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有4例(20.00%),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患者中6例恒牙遭到损坏(30%),影响咀嚼功能。术区神经损伤观察组未发现,对照组2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肿的治疗效果更佳,对患者面部损害较小,恢复较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方法30例9~18岁的青少年颌骨囊肿病例,行开窗减压术,每日行囊腔冲洗。于术后1、3、6个月复诊,行曲面断层片检查,观察和分析囊肿的长径变化、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囊腔内牙胚萌出情况,并参照Nakamura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3和6个月,囊腔逐渐被新生骨替代,颌骨生长发育及牙胚的萌出未受影响。疗效评价显示3个时间组整体或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观察,19例(63.3%)颌骨囊肿行开窗减压术后疗效评价为优,9例(30%)评价为良,2例(6.7%)评价为疗效差,总有效率为93.3%。随访至术后1年时,18例患者囊腔消失,无需进一步治疗,12例患者在囊腔缩小的基础上继行囊肿刮治术,无1例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颌骨囊肿的是一项安全、有效、适合推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囊肿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组(A组)和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组(B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两组肝囊肿完全消失所需治疗次数及对应的例数,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均于术后半年随访,观察复发例数。结果 A、B两组在单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肝囊肿完全消失所需治疗次数及对应例数分别为1次17例,2次8例,3次5例,A组患者为1次全部治愈。两组术后不良反应为A组7例,B组6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感染发生,术后半年随访,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1次治愈率高,但其技术要求也较高,CT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较简单,但一般完全治愈所需治疗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38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术后半年时间,患者肿胀膨隆逐渐变小,囊腔缩小,颌骨形态开始修复,术后1年时间,患者肿胀膨隆消失,骨质新生,在囊性病变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构形成。随访2、3年,囊腔消失,颌骨形态完全修复,2例仅存一浅小的凹陷,没有出现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颌骨囊性病变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囊肿内置管引流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囊肿内置管引流后囊腔冲洗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3例囊腔逐渐缩小,透影区缩小,骨质密度增加,最大径小于2.0cm时择期行二次手术刮除残存囊壁组织,后骨质自行修复。1例囊腔缩小,1例上颌骨囊肿巨大。结论:囊肿内置管引流开窗减压术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窗治疗在颌骨囊肿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术,吸出囊内容物,不刮除囊壁,使囊腔与口腔相通呈开窗状态,碘仿纱条填塞,术后换药,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反复感染,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X线片示骨质再生情况良好,未见有囊肿复发。结论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复发率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颌的完整性,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刘金凤 《北方药学》2014,(9):152-153
目的:对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与预后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颌骨囊肿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给予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选取同期30例颌骨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刮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中颌骨囊肿患者的手术时间(37.3±4.6)min短于对照组(64.2±8.3)min,术中出血量(10.5±1.9)ml少于对照组(97.5±15.7)ml,术后疼痛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术后感染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颌骨囊肿进行治疗时,采取开窗减压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刮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口内进路手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肿,探索口内进路手术与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保存性功能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0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的31例下颌骨巨大囊肿患者,比较口内进路手术及开窗减压术后患者恢复的情况及X线变化,定期复查,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6-21个月的追踪观察,行口内进路手术的14例患者中1例因术前已有感染迹象,术后引流口处持续流脓,经多次换药效果不理想,最后行病变颌骨切除+自体肋骨移植术。另2例引流口不愈合,但骨质愈合良好,行二期刮治术后I期愈合。开窗减压术17例的患者经局部换药或配合局部刮治处理分别在6-21个月内愈合。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开窗减压与口内进路手术均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面部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以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并且出血量更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实施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其住院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肝囊肿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对肝囊肿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