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补血益母丸干膏粉进行遗传毒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进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CHL)细胞进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采用ICR小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综合评估补血益母丸干膏粉的遗传毒性。其中,Ames试验设50、150、500、1 500、5 000μg·皿-1 5个剂量;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设125、250、500μg·mL-1 3个剂量;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设500、1 000、2 000 mg·kg-1 3个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结果 在代谢及非代谢活化条件下(+S9/-S9),Ames试验结果显示,补血益母丸干膏粉对各菌株均无明显或可重复的诱变性及抑菌性;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补血益母丸干膏粉对CHL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未见有意义的升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补血益母丸干膏粉对ICR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补血益母丸干膏粉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甙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ICR小鼠骨髓微核试临,检验白芍总甙的遗传毒性。药物浓度为每皿1~10000μg时Ames试验无论代谢活化与否结果均为阴性。药物在12.3~111.1μg/ml时对CHL细胞呈现可疑染色体畸变;加入代谢活化系统,高至333.3μg/ml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仍在正常范围内。微核试验结果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婆罗门参提取液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Ames实验。结果婆罗门参提取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无明显的升高作用,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mes实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婆罗门参提取液未显示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并根据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用CHL细胞进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30.0 mg/kg·BW剂量组雌、雄小鼠微核率分别为20.4‰和2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毒性试验中,5 000、1 667、556、185、62、21和7μg/ml剂量组RGR值分别为56.7%、63.6%、72.7%、73.2%、82.5%、89.2%和93.2%,显示紫杉醇有细胞毒性;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5 000、1 667和556μg/ml剂量组致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42.33%、27.67%、22.33%;39.33%、26.00%和20.3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杉醇对原核细胞未显示致突变作用,在真核细胞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对染色体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舟山眼镜蛇毒α-神经毒素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检测舟山眼镜蛇毒α-神经毒素是否有致突变性。结果 Ames试验:对于突变株TA97、TA100和TA102,α-神经毒素浓度达到或者超过2.56μg·m L-1,Ames试验阳性(P<0.05);对于突变株TA98,α-神经毒素浓度达到或者超过5.12μg·m L-1,Ames试验阳性(P<0.05)。但回复突变和畸变率与神经毒素的浓度不呈线性关系,也与是否有活化剂S9无关联。染色体畸变试验:α-神经毒素浓度达到或者超过0.64μg·m L-1,CHL细胞染色体畸变为阳性(P<0.05),但畸变率与神经毒素的浓度不呈线性关系,也与是否有活化剂S9无关联。结论舟山眼镜蛇毒α-神经毒素临床剂量为1μg·kg·d-1时在致突变性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2003)对中药复方藿莲香Ⅱ号进行相关的毒理学评价。方法应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检测该复方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性、雄性小鼠经口最大无毒浓度(MTD)为10g/kg体质量,属实际无毒;致突变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配伍未见有致突变性作用。结论藿莲香Ⅱ号未见有致突变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比哚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应用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试验 ,观察阿比哚对细胞的诱变性。结果阿比哚的Ames实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呈阴性结果 ,阿比哚无诱变性。结论阿比哚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参胶囊的遗传毒性。方法选用SPF级健康ICR小鼠,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遗传毒性试验验证银参胶囊的安全性。结果 Ames试验中,银参胶囊在8~5 000μg/皿剂量范围内,无论是否加入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等4株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微核试验中,2 500,5 000,10 000 mg/kg剂量组均未见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增加;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中,药物质量分数为2 500,5 000,10 000 mg/kg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银参胶囊未显示致突变作用,可初步判定其在遗传毒性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来检测赤苷脉通注射液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实验中,赤苷脉通注射液在312.5~5 000μg.皿-1剂量范围内,无论加或不加S9,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 5株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染色体畸变实验中,非活化条件或代谢活化条件下,药物质量浓度为1 200,600和300μg.mL-1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微核实验中,在1 150,575和287.5mg.kg-1剂量组中均未见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增加。结论在该实验室条件下,Ames实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即中药制剂赤苷脉通注射液无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通过Ames试验以及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探索石房蛤毒素是否存在致突变性。 方法 通过Ames试验,选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经过菌株鉴定及菌株毒性试验,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对石房蛤毒素0.04、0.2、1.0 μg/皿三个剂量组进行试验,了解其是否具有致突变性。通过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采用MTT法检测石房蛤毒素对CHL细胞毒性,依据IC50,确定试验剂量后染毒,制片、吉姆萨染色,镜下观察染色体畸变数量及类型,计算畸变率,评价其致突变性。 结果 在有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在0.04、0.2、1.0 μg/皿测试浓度范围内,石房蛤毒素对测试菌株诱发产生的回变菌落数未达到溶剂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石房蛤毒素对CHL细胞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有S9时,其IC50值为1.20 μg/mL;无S9时,其IC50值为1.34 μg/mL。石房蛤毒素对CHL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分别在加入S9混合液和未加S9混合液条件下染色体畸变数及畸变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石房蛤毒素未见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1.
白障明的诱变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白障明进行了诱变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为阴性,该药可能不诱发基因突变,NIH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说明该药可能不诱发体内,体外染色体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苷注射液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红景天苷注射液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微生物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5 000、500、50、5.0、0.5μg/皿)、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2 0001、000、500μg/mL)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法(1 500、750、375μg/kg)检测红景天苷注射液的遗传毒性。结果:红景天苷注射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三个实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红景天苷注射液不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的单次给药毒性及遗传毒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给予丹参注射液,观察ICR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进行丹参注射液的遗传毒性研究。结果在单次给药毒性中,5个剂量组动物死亡数分别为9,7,4,3和0只;Ames实验中,丹参注射液剂量分别为5 000,2 000,500,50和5μg·皿-1,无论加或不加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各剂量组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结果为阴性;在染色体畸变实验中,非活化条件或代谢活化条件下,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在微核实验中,与溶媒对照组比较,丹参注射液各剂量组中的微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单次给药毒性研究中,丹参注射液小鼠静脉注射给药的LD50为68.72g·kg-1,95%可信限为66.92~70.58g·kg-1,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可能靶器官组织为肺脏。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即中药制剂丹参注射液无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4.
蚓激酶的诱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蚓激酶进行了诱变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为阴性,该药可能不诱发基因突变;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说明该药可能不诱发体内、体外遗传物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毛蚶提取物的遗传毒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选用体外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毛蚶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Ames试验设5000.0、2500.0、1250.0、625.0、312.5 μg/皿5个剂量;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设立5.00、2.50、1.25 mg/mL 3个剂量,毛蚶提取物与CHL细胞分别接触6、24 h;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设立5000、2500、1250 mg/kg 3个剂量,给药1次。结果 Ames试验,毛蚶提取物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相关性,结果为阴性;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毛蚶提取物代谢活化组和非代谢活化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为阴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毛蚶提取物未见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结果显示每平皿100、20、4、0.8、0.16 U各个剂量组,在加或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时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所诱发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与溶剂对照的突变菌落数相近。体外培养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2.5、5.0和10.0 U.mL-1各个剂量组在加S9代谢活化系统于24 h和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于24 h、48 h培养的CHO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显示425、850、1700 U.kg-1各个剂量组对ICR小鼠的微核诱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ICR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表明聚乙二醇修饰降纤酶在本实验条件下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ea catechins are well documented. We evaluated the genotoxic potential of a green tea catechin preparation using established genotoxicity assays, including a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Ames test), a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ssay in cultured Chinese hamster lung cells (CHL/IU), a mouse lymphoma L5178Y/tk assay, and a bone marrow micronucleus (MN) assay in ICR CD mice and SD rat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revertant colon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mes test, but positive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in two in vitro assays: the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ssay and mouse lymphoma L5178/tk assay. However, the in vivo study demonstrate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icronucleated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MNPCE) in the bone marrow of both ICR CD mice and SD rats administered a high dose of the green tea catechin preparation up to 2000 mg/kg. Combined with favorabl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suggesting a chemopreventive effect of tea catechins on carcinogenesis, we conclude that green tea catechin presents no significant genotoxic concern under the anticipated conditions of use.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genotoxicity studies of tea catechins, which show minimal, if any, genotox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研究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中,选用健康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5000mg/kg),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目前新药遗传毒性评价中推荐使用的3种试验方法,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研究金丝桃苷的遗传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所有实验动物都存活,且行为活泼,未见明显异常。Ames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肝微粒体酶(S9)时均未见引起TA97、TA98、TAl00和TAl02试验菌株基因突变(P>0.05)。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S9时均未引起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P>0.05)。小鼠微核试验中,金丝桃苷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金丝桃苷对于BALB/c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金丝桃苷没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