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对降低病灶周围脑组织谷氨酸(Glu)水平、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体质量2.80~3.40 kg的家兔制作自发性脑出血(ICH)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分成对照组(MC组)和微创组(MI组),MI组于造模后6h内通过立体定向仪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于术后1、3、7d提取脑组织,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Glu水平、BBB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I组在术后1、3、7d血肿周围脑组织Glu水平、BBB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均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降低血肿周围Glu水平、BBB透性及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任思颖  杨勤  伍国锋  张艳  李军 《重庆医学》2016,(28):3896-389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后病灶区灌注罗格列酮(RSG)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家兔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MC组)、罗格列酮组(RSG组)、微创手术组(MIS组)和微创手术+罗格列酮组(MIS+ RSG组).各组家兔均制作ICH模型,MC组及RSG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6h模拟手术过程进行假性血肿清除,RSG组病灶区灌注RSG,MIS组及MIS+ RSG组进行微创血肿清除,MIS+RSG组随后病灶区灌注RSG,于实施相关处理后第7天对各组家兔进行神经功能缺损(Purdy)评分并处死,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或受体γ(PPARγ)水平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结果 MC组Purdy评分、BBB通透性明显高于其他组,提示颅内血肿损害神经功能并破坏BBB通透性;与MC组相比,RSG组及MIS+RSG组的PPARγ表达显著增加,而MIS组PPARγ表达减少,提示RSG能明显增加PPARγ的表达,而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则可减少PPARγ的产生;与MC组比较,RSG组及MIS组血肿周围伊文思蓝(EB)水平显著降低,提示RSG治疗及MIS均可降低BBB通透性,MIS+RSG组EB含量降低更为明显,提示MIS后病灶区灌注RSG降低BBB通透性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MIS后病灶区灌注PPARγ激动剂RSG能有效减少家兔ICH模型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牢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 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活血效灵丹对脑出血兔血脑屏障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对血脑屏蔽(BBB)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胶原酶诱导家兔脑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6h,24h)活血交灵丹灌胃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斯兰(EB)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1)模型组脑组织EB含量在第4,7天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1),且血肿侧明显高于对侧(P<0.001);6h,24h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EB含量在造模后第4,7天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0.05),但6h治疗组和24h治疗组相比,EB含量下降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2)模型组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和毛细血管均可见明显损害,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6h治疗组的效果优于24h治疗组。结论 脑出血后应用活血效灵丹具有保护BBB和脑组织超微结构的作用;超早期(6h)用药对BBB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优势,但有利于减轻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颅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小血肿的临床优势。方法:对80例脑内小血肿行超早期颅内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对比两组3个月后日常生活改善状况。结果: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显著改善(P〈0.05),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是治疗脑内小血肿伴有明显偏瘫或病情进展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震  胡长林  唐玲  吴碧华  陈莉芬  陈健 《重庆医学》2004,33(10):1450-145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ICH)后新生血管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肿周围组织的表达.方法本实验采用新鲜未肝素化自体血制作兔ICH模型,以单纯脑出血为对照组,治疗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后分为4个不同时间点(6、24、72、168h)观察新生血管的变化及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ICH后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于显微镜下行计算机图象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CH后治疗组从第3天开始微血管再生直到第7天,而对照组到第7天微血管仅有少量再生.IC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蛋白均是随时间延长从弱到强表达,1d时有少量表达,3d时明显表达,到第7天时达高峰.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各时点表达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可明显促进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并促进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吴振宏 《广西医学》2002,24(12):1955-1956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超早期(7h以内)及非超早期(>7h 以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超早期组及50例非超早期组在头颅CT确诊后即行颅内血肿微创清创术,观察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血肿清除时间,再出血发生情况,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超早期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非超早期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及血肿清除天数较非超早期组短,再出血发生无差异,病死率明显降低, 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 颅内血肿清除术组1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2组病人S100蛋白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S100蛋白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颅人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及 脑出血早期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0例,并将吸出物中的脑组织碎片进行光镜观察,同时设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病人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病人全部存活,意识清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光镜下脑组织中可见大片出血灶和点状出血,部分小血管玻璃样变,血管周围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对照组死亡12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差,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它阻断了脑出血后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CH患者6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周围水肿量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血肿量与周围水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HCH患者,可有效减少血肿量及周围水肿量,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水平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和关系。方法:将25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正常对照组5只家兔,脑出血模型组20只家兔,再将这20只家兔平均分为脑出血后6小时,12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组,每组5只。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小时,12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提取血肿周围的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来测量内皮素-1的表达,并进行任意两组的对比,同时使用伊文思蓝(EB)作为示踪剂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内皮素-1在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显著性的升高,并且内皮细胞的平均透光度在相同的时间段显著性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伊文思蓝含量在脑出血后的6小时、12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逐步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随着内皮素-1的升高而增加。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内皮素-1显著的升高,在24小时到达高峰,而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随着内皮素的升高也逐渐增加。因此,内皮素-1可能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 HICH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术),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观察指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85.7%)高于对照组(77.1%),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HICH 优势更为明显,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高压氧综合疗法对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致残率的疗效。方法: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高压氧治疗组(A组)37例,单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B组)35例。观察早期疗效及随访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3.8%,显著高于于对照组的60%(P〈0.05)。2个月后随访A组日常生活独立完成率为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P〈0.05)。结论:尽早施行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加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有效率,明显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X^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78%)显著高于对照组(50%),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及BI评分为(23.16±1.53)分及(87.88±10.9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8±1.26)分及(78.24±12.4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单纯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更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娟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104-10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护理措施,对比术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6%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加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内科保守治疗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病死率和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病死率为4%;对照组有效率为44%,病死率为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评价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行康复治疗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与内科保守(对照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10%、80%)明显高于对照组(2%、3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出血量30-100ml患者行微创治疗组在有效率、病死率及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并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