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总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各方面健康指导,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3.
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初步总结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在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治疗(分别为术中即刻种植、术后经皮穿刺种植、单纯粒子种植)。治疗实施前设计种植计划。计划设计要点为:①采集靶区图象:所有图像资料来自术中所见的肿瘤范围或病变区CT图像。②图象处理及制定治疗计划:将所采集图像输入计算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在靶区模拟粒子种植,绘制出等剂量曲线并检测剂量分布,调整粒子位置使之分布合理,最后确定治疗计划。结果 治疗计划完成后,以TPS的检测软件进行检测,所用处方剂量涵盖的范围均包括了95%以上的靶面积或靶体积。达到了靶剂量区与病损区高度适形的要求。结论 治疗计划系统为放射性离子定向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为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I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Ⅰ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经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率。方法:纳入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43例,按治疗计划系统(TPS)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cm,活度0.7mCi,术后随访复查。结果:粒子植入顺利,平均41颗/人,术后未见粒子移位。随访率93.02%,治疗有效率(PR+CR)90.70%,靶区未见瘤复发,因瘤死亡率9.30%。患者总生存率74.43%,0.5、1、2、3年及5年累积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3.0%、85.7%、79.3、69.8%及56.9%,平均生存36.06~50.04个月,中位生存期43.05月,最长无瘤生存60月,1级放射损伤率20.93%,2例患者原有面神经损伤术后恢复。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损伤小,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保证口咽功能。 相似文献
7.
赝复体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赝复体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靶向放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从2009年起在就诊于我科的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腭腺肿瘤患者5例。5例患者在术前经CT检查,设计粒子植入靶区方案。在全麻下先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周后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分层立体式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同期行上颌腭部缺损取模,设计并制作赝复体义齿,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组织面呈球形埋入数枚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靶区所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5例患者戴用赝复体均感语音、咀嚼、面容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有舌体轻度烧灼感外,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放射性粒子埋入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对靶区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放射治疗,在增强放疗效果、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处理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徐忠东蔡华雄钟亮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常需行联合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现将67例这类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258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全部采用气管插管普鲁卡因复合液静脉点滴麻醉。经初步观察,认为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用于老年患者有许多优点,特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河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1958~1990年收治的25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全部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下施行联合根治术,其中初老期40~49岁84例,50~59岁107例,老年期60~69岁61例,高龄期70岁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影像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已成为手术和传统放疗等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3D打印导板引导放射粒子植入术,因具有良好的靶区适形性、精准可控的治疗剂量、较低的副反应及微创性等优点,成为目前放射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9例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特点。结果:本组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多发。结论:对于老年人颌而部恶性肿瘤患者,应重视其生埋功能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珲,减少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影响功能的口腔恶性肿瘤应用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3例确诊的有功能障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按治疗计划,通过影像引导或直视下植入放射性核素125碘粒子,并进行验证。结果CT或B超引导植入9例;直视下植入14例;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后2个月检查显示: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5例,进展(PD)0例,肿瘤均有减小,总有效率为78.2%,6、12个月继续随访患者,口腔功能持续改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体征发生率低于外照射放疗。结论放射性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口腔恶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癌的护理防护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口腔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防护知识的指导。结果:48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粒子移位,住院3-5天顺利出院。近期随访3-12个月无1例复发和转移,因时间原因,远期随访尚无结果。结论:系统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和防护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特点、常见误诊原因以及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要点.方法:对46例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84.8%),霍奇金淋巴瘤7例(15.2%).首发症状依次为无痛性包块、疼痛性包块、感染、溃疡.首发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口腔、腮腺区.不伴发全身症状者40例(87%).首诊诊断不明者38例(82.6%).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 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被临床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对高度怀疑为该病的患者应反复多次病检加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ǻ��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7):395-403
提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订的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1989—2008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湖南地区12家大型三甲医院1989—2008年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2.7岁,好发年龄段为41~70岁;男女性别比2.23∶1.00;口腔、唾液腺、颌骨分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口腔黏膜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多见。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4.9%;病理类型上,鳞癌3268例,占60.0%。唾液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前4位依次为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部位前3位依次为腮腺、下颌下腺、腭腺。2004—2008年口腔黏膜鳞癌患者中,有咀嚼槟榔习惯者平均年龄48.6岁,好发部位以舌、颊最为多见。结论:湖南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41~70岁为好发年龄段,口腔黏膜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以舌、牙龈最多,近10年来舌、颊部恶性肿瘤有明显升高趋势,而牙龈部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 ,TSGF)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 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良性 37例 ,恶性 36例 )和 41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TSGF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TS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 (P <0 .0 1)。在恶性肿瘤组中第三期TSGF值最高。恶性肿瘤组阳性率达到 77.78%。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