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多年来以“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介绍于下: 一、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宋××,男,6岁。1979年10月15日诊。患儿脐周疼痛三天,呕吐,不能进食。一医予藿香正气水一瓶,服之无效。大便五天未行,不排气,且叶出蛔虫四条。检查:腹膨胀,可见肠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面有白斑,苔淡黄而腻。腹部透视见多个梯平面,诊断为蛔虫性肠梗阻,予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药用:枳实12克,厚朴10克,大黄12克(后下),乌梅15克,川椒5克,干姜5克,川柏5克,槟榔10克,沉香5克,桃仁5  相似文献   

2.
蛔虫引起的腹痛,包括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阑尾蛔虫症及一般蛔虫性腹痛,我们用1%普鲁卡因俞穴注射治疗3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胆道蛔虫取胆俞穴(第十胸椎下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3.
邢××,女,5岁,1976年5月26日住院。患者腹胀腹痛,大便不通,腹部可见肠形,恶心呕吐两天,见高热不解,体温39℃,口渴,烦躁不安,腹胀痛拒按,48小时无大便,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有力。西医诊为:“肠蛔虫不完全肠梗阻”。因不同意手术,转中医治疗,诊后,予以大承气汤,白虎汤、乌梅丸减川椒、附子等温热药。服药二剂热不解、大汗出不止,精神萎靡,大便仍不通。舌红  相似文献   

4.
腹痛辨治     
腹痛一证,临床常见。《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指出:“腹处乎中,痛因非一。”说明临床需要认真辨证论治。例一:积滞腹痛(肠梗阻)患者:胡××,男,42岁,门诊号:26485。初诊:1985年10月5日。四天前因饮食不节,致全腹胀痛,伴泻泄。泻止后腹胀腹痛加重,矢气及大便全无。某医院诊为“肠梗阻”,经灌肠、胃肠减压及口服液体石腊等治疗均未效,前来就诊。面容苦楚,弯腰曲膝,腹胀大,扪之可见肠型。时作嗳气,腹中雷鸣阵作;鼓之如鼓,按之微痛,未扪及症积及燥屎;舌暗  相似文献   

5.
谌××,女,26岁。1989年8月20日诊。患者妊娠八月(第二胎),有胆道蛔虫史。3天前起恶寒、发热,腹痛,呕吐蛔虫。在当地医疗所予中西药治疗后,恶寒呕吐有所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豆油藕粉治疗蛔虫性肠梗阻12例,患者均有脱水、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等现象,阵发性腹痛常限局于脐周及下腹部.9例有呕吐症状,其中4例曾吐出蛔虫,3例仅有恶心.10例腹部扪诊摸到大小不等的索状肿块;能推动及压瘪.2例有肌肉紧张.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全愈出院,平均住天数为3.91天.一般患者在服药后8-12小时内,即自肛门排出死蛔虫,最早者仅5-6小时,最迟者12小时以后排出.服药24小时内逐渐感到腹痛显著好转,48小  相似文献   

7.
猪牙皂烟熏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男,5岁。因腹痛自服宝塔糖5粒,腹痛反阵发性加剧,并呕吐,大便三日未解而来就诊。症见腹膨胀,肠鸣音微弱,右下腹触及团状物一块。诊为蛔虫性肠梗阻。用猪牙皂60克研粗末,与少量木屑混合,放小炉上点燃,上面覆盖铁皮漏斗一个,以使烟雾集中,并令患儿肛门对准漏斗口,熏烟约30分钟,即矢气频仍,欲解大便,其父抱往登厕,见排出硬屎数块,蛔虫十余条,腹胀大减,安睡无恙。次日病愈回家。后用此法治愈本病数例。  相似文献   

8.
蛔虫性肠梗阻,为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常具备下列典型的临床症状:1)阵发性腹痛及绕脐疼痛,并有汗多及肢冷,脉多沉细、或弦紧、或细数;2)持续性呕吐及吐蛔虫,并有明显蛔虫史;3)腹部可触及索条状块物。我院根据徐仲才医师对本症的诊治经验,治疗12例蛔虫性肠梗阻,效果尚属满意。兹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9.
大黄花椒油治愈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男,16岁,85年2月26日入院。腹痛四天,呕吐频繁,时吐蛔。腹痛剧烈,且胀满,已四天未解大便,不矢气,检查腹部可见肠形,诊为“蛔虫性肠梗阻”。辨证:胃肠热结,虫团梗阻。治法:润肠散结,驱虫通便。方药:大黄花椒油。(麻油100克、大黄20克、花椒10克)先将花椒置于油中,加温至沸,继投入大黄,随即离火,待凉去渣,二次分服。服上药后,约三小时,矢气,腹痛遂  相似文献   

10.
朱爱华  胡兰英 《河北中医》2004,26(3):222-223
因蛔虫攻窜而致腹部疼痛,称之为蛔虫性腹痛。常见的蛔虫性腹痛如:肠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胆胰感染等。本病病位在脐周,重者可累及上腹两侧。疼痛性质为突发性剧烈的钻顶痛,痛有休止。痛时辗转不安,痛止如常人。我们结合临床护理体会,将蛔虫性腹痛辨证施护归纳为六证进行讨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男,34岁,农民。于1982年11月11日经××医院作阑尾切除术后,常腹部胀痛。1983年2月17日因饮酒、贪食寒凉之物而腹痛加重,西医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未效。19日来我院求治中医。诊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两天未解,不排气,面色晦暗,痛苦病容,疼痛  相似文献   

12.
熊×,男,7岁。1979年3月20日因持续性腹痛16小时伴恶心呕吐8次收住本院外科。其母代诉:患儿自19日下午4时起呼腹痛,逐渐加剧,冷汗淋漓,辗转反侧,时有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频繁。已有24小时无矢气,不大便,尿少色黄。无寒战高热。患儿6岁时曾作阑尾切除术。术后20天即出现腹痛,尚能忍受。入院后经外科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失水酸中毒”给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同时予抗菌素控制感染及口服33%硫酸镁、(?)茄合剂、肛门使用甘油栓等治疗,症未好转,因之邀余会诊。诊见患儿呕逆、腹痛拒按,形寒畏冷,肢体不温,舌淡、苔白厚,脉弦紧。证属脾虚寒结,气血凝滞。拟以温通法。处方:党参、川椒、干姜、炒莱菔子各10克,蜂蜜(兑服)30克,一剂。  相似文献   

13.
例一:王×,男,69岁,1986年7月16日晚间乘凉,突感腹痛,至夜越痛越烈,呕吐不止,急诊住院。 已一天一夜,未解大便,且腹痛难忍,不能入眠。西医诊为肠梗阻,导便无效,劝其手术治疗,因患者年事已高,胆怯拒术,加之体弱,无法承受,急转中医科,要求保守疗法。症见腹痛阵发,痛时剧烈,难以忍受,水入即吐,先后吐出蛔虫3条,胸脘殊觉闷窒,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胆道蛔虫症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二则如下: 例一,钟××,女,48岁。1983年3月20日急诊。三天前患者因腕腹阵发性剧烈疼痛、腹胀呕吐,并吐出蛔虫两条,而入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胆道蛔虫症。经对症治疗来效,请  相似文献   

15.
番泻叶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单味番泻叶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疗效好,现介绍如下。病例吴某,男,5岁.1977年5月4日患阵发性腹绞痛。吐出蛔虫1条,经当地医生给驱蛔虫药治疗.药后5天均未解大便,腹痛、腹胀、呕吐逐日加重,不能进水进食。经县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蛔虫性肠梗  相似文献   

16.
蛔虫性肠梗阻是农村常见疾病,以儿童发病率为高,诊断不甚困难。几年来,我们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20例,疗效满意,小结介绍如下: 诊断要点 (1)儿童患者。常有排蛔虫或吐蛔虫史;(2)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且为阵发性,多发生在脐周围。可有腹胀、便秘、呕吐,有时吐蛔虫;(3)体检时可摸到腹中部有明显无压痛之团块,刺激后且易改变形态及位置者。  相似文献   

17.
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本文拟举三则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腹痛的验案,藉以说明针灸对急性腹痛的独特疗效。案一:张××,女,75岁。1982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钻顶样疼痛一周,呕吐蛔虫一根而入院三日。某医给予肌注阿托品等解痉止痛针药及口服止痛药未能缓解,即肌注度冷丁暂时止痛,现对度冷丁已产生了成瘾性。邀余会诊,但见痛不堪忍,呕吐黄色苦水,胆囊区明显压痛,四肢不温,多日粒米未进,惟靠输液支持,舌淡红,苔薄黄而燥,脉弦细数。拟诊“胆道蛔虫并发感染”,证属“蛔虫内扰,胆腑不宁,脾胃虚  相似文献   

18.
蛔虫性肠梗阻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男,6岁,78年3月11日就诊。因腹痛,家长购回“驱虫药”内服,服后次日即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胃液、胆汁及蛔虫一条,痛仍不止,且腹部出现一包块,大便两日未行,而来我站治疗。诊断:“蛔虫性肠梗阻”。处方:鲜苦楝树根皮50克。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者邓××,男性,35岁,农民,住院号15011,于58年5月29日因腹痛、呕吐入院。緣患者于入院前20天无原因的发生上腹疼痛,次日食后卽吐,吐出物有酸味。腹隐痛多呈持续性,阵发加重,剧时如有物杠起转动,甚则有的时吐隔夜之食,饮水亦吐。近十日来未解大便,迄无便意。入院前五日曾在某医院服西药治疗,当驱出蛔虫四条,认为“可能系蛔虫造成之肠梗阻”,患者拒治,转诊中医,曾服中药,但多已吐出,故来入院治疗。现症:有怯寒,小便短微黄,极倦怠无力,不能起床,口不干苦。过去体质素健,于一年来上腹时有隐痛,但不剧烈,亦无呕吐、泛酸等症,饮食、二便均正常,否认冶遊及性病史,吸烟,略嗜酒,家族无特殊可记述者。  相似文献   

20.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积实、芒硝组成,功能峻下热结,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该方加味治疗胆道蛔虫症、输尿管结石,疗效亦佳,兹举例介绍如下:1胆道蛔虫症陈某,男,11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呕吐3天就诊。4天前腹泻2次,次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时岖恶。前医以“胃肠炎”论治,服西药无效。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呕吐蛔虫2条,诊断为“胆道蛔虫症”,服中药“乌梅汤”2剂,其病依然,故来我处就诊。患儿表情痛苦,辗转呼号,捧腹路曲,时时呕恶,不食,口干数饮,右上胶拒按,腹部可相及包块。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